分享

中国盆景艺术

 tjhx0526 2014-09-22
  中国盆景是以树木、山石等为素材,经过艺术处理和精心培养,在盆中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神貌的艺术品。Penjing,盆中的风景。不仅欣赏形象美(源于自然),同时欣赏意境美(高于自然),达到艺术美的享受。 
  
  中国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说她是诗,却寓意于丘壑林泉之中;说她是画,却生机盎然四时多变。这种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树石、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艺术品,经历代盆景艺术家的精心雕凿,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块瑰宝,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古雅的艺术风格而驰誉世界。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中国盆景艺术的美学特点是求雅脱俗,形神兼重,十分讲究含蓄美,朦胧美,意境深远。讲究以实景托虚景,虚实结合;讲究层次和景深,以达到“有限变无限,有界变无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引人入胜,令人遐思”、“不尽之意,回味无穷”。
  
  中国盆景素以诗情画意见长,优秀的作品耐人寻味,发人深思。要使作口产生这种艺术魅力,就必须遵循一定的艺术创作原则,灵活的运用艺术辨证法,处理好景物造型中的各种矛质,达到既多样又统一的效果。
  
  “师法造化”是盆景创作的重要原则。它是指观察自然,学习自然,掌握其规律,从中吸取创作源泉,使作品真实地更高更好地表现出自然景物。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中,还须对表现对象进行分析、研究,抓住景物特点,“繁是求简”,使作品更加集中和典型。
  
  创作优美盆景作品,要做好“主次分清”,应该采取各种对比和烘托的手法,使主体突出,意境上,应该追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终而达到“虚实相生”。
  
  为了创作优美作品,盆景的布局不可全部塞满,须根据表现力度的需要,作出一定的空白处理,以虚代实,使观者有自由想象的天地。
  
  盆景中的景物安排,要做到“疏密得当”,即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节奏上,可通过高低,起伏,疏密,开合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长相思(单调).果珍不在多
  
  紫藤柯,碧纱箩。两点三星悬翠螺。果珍不在多。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忆江南.惊回首
  
  惊回首,往事已成非。霜剑风刀从敛迹,
  阴霾雾瘴掩棂扉,远景尽朝晖。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好事近.绿云朵朵
  
  精几矗高台,上有玉盆如鼎。一缕炉烟缭绕,却原青松梗。
  娇柔造作似游龙,宛转弄身影。朵朵绿云深处,欲把青鳞隐。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怡然自得
  
  独立苍茫以寄傲,怡然自得展风姿。
  齿为五斗折令,明志高呤归去辞。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盆景艺术
  
  【树木盆景】,是我国众多盆景中的一种.所谓的树木盆景就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经艺术处理(修剪、攀扎)和精心培养,在盆中典型地再现大自然孤或丛林神貌的艺术品。
  
  树木盆景依观赏的不同,分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三类。
  
  观叶类 以观赏植物叶的形态、色彩和四季变化,以及枝、茎、根千变万化神貌的树木盆景。观叶类树木盆景为各风格、流派树木盆景的主体类型。如:扬派盆景的松、柏、榆、杨盆景等;苏派分景的桧柏、真柏、雀梅、榆、三角枫盆景等;川派盆景的罗汉松、银杏盆景等;岭南派盆景的九里香、雀梅、榆、福建茶盆景等;海派盆景的五针松、黑松、;罗汉松、真柏盆景等;通派盆景的罗汉松、五针松、黄杨盆景等;浙派盆景的五针松、桧柏盆景等。
  
  观花类 以观赏植物花的形态、色彩和花期变化,以及叶、枝、茎、根千变万化的树木盆景。
  
  观花类树木盆景,徽派盆景以游龙梅盆景,川派盆景以贴梗盆景、六月雪盆景等为其主体类型;其他各风格、流派树木盆景虽不以观花类为主体类型,但都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观花类树木盆景。如:扬州的疙瘩梅盆景、提篮梅盆景、碧桃盆景、迎春盆景等;苏州的劈梅盆景、蜡梅盆景、紫薇盆景、迎春盆景等;南通的六月雪盆景、杜鹃盆景等。
  
  观果类 以观赏植物果的形态、色彩和果期变化,以及叶、枝、茎、根千变万化神貌的树木盆景。
  
  观果类树木盆景,川派盆景以金弹子盆景,徐州果树盆景以苹果、梨、山楂盆景等为其主体类型;其他各风格、流派树木盆景虽不以观果类为主体类型,但同样都具有各自地方特色的观果类树木盆景。“扬州的香椽盆景等;苏州的石榴盆景等;上海的海石榴盆景、胡颓子盆景;南通的虎刺盆景、枸杞盆景等;贵州、湖北各地的火棘盆景等;蚌埠的天竺盆景等;北京的葡萄盆景等;金华的佛手盆景等;广州的金柑、山橘盆景等。
  
  树木盆景因造型手法不同,通常分为规则型、象形型、自然型3种,从发展趋势看,以自然型为主。
  
  1 规则型:多为传统形式,有一定规范程式,造型工整严谨,适合厅堂或门庭对称布置;气氛庄重华贵。除扬派盆景、川派盆景、通派盆景、徽派盆景等仍保留传统形式,其他流派已在继承法基础上加以创新。如扬派盆景的“台式”、“巧云式”、盆景;川派盆景的“滚龙抱珠”、“对拐”、“方拐”、“掉拐”、“三弯九倒拐”、“大弯垂枝”、“直身加冕”、“接弯掉拐”、“老妇梳妆”、“综合式”盆景;通派盆景二弯半的“文树”、“武树”盆景;徽派盆景的“游龙弯”盆景等。
  
  2 象形型:以松柏类或观花类植物剪扎成龙、凤、狮、虎、象、鹰等飞禽走兽以及人物、图案,并题以吉祥用语,如“龙凤呈祥”、“二龙戏珠”、“万象更新”、“大展宏图”等,以供祝贺、喜庆、节日用。
  
  随着时代的前进,象形盆景已不多见。开封龙亭公园应用象形盆景剪扎技艺与植物造型相结合,将地栽圆柏剪彩扎成龙凤、塔亭以及熊猫、唐老鸭、火车、直升飞机等造型,组成龙亭植物造型园,别开生面。
  
  3 自然型:模拟自然界孤木、丛林神貌,形状多变,姿态万千。
  
  其造型可概括为12种形式。
  
  直干式:树木直立,有古木参天、巍然屹立气势,广州又称大树型。
  
  斜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平展于盆外,犹如临水古木,故也称临水式。
  
  悬涯式:树干向外悬挂下垂,有似苍崖古松。树干悬挂不低于盆底称半悬崖,低于盆底的称全悬崖。扬州又称“挂口”。
  
  卧干式:树干横卧土面,而枝条、树冠崛起伸展,似雷击风倒之势。
  
  曲干式:树干革命蟠曲虬龙,多见于传统的形式。
  
  多干式:树干丛生,高低参差,虬枝四出。其中又有双干式、三干式或一本多干式之分。
  
  枯干式:运载干斑驳,洞穿蚀空,极饶苍古之气。
  
  垂枝式:枝叶下垂纷披,犹如柳垂绿波。
  
  风动式:枝叶风飘一方,富有动感,如疾风劲草。
  
  连根式:粗根裸露相连,茎干高你参差,错落有致。扬州俗称“过桥”,广东、广西称“连理树”。
  
  提根式:通过栽培技艺和造型手法,变化虬曲蜿蜒的根系形态,呈苍古气势。
  
  丛林式:多株丛植,宛如原野,山间簇生丛丛疏林。
  
  根据“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评比委员会研究决定,中国盆景分为特大、大、中、小、微型五种规格。
  
  树木盆景规格以树木的根颈部至树梢的长度衡量。山水盆景、树石盆景以盆的长度衡量。竹草盆景似同树木盆景,微型盆景分别似同树木盆景、山水盆景。
  
  此外我国的盆景还有:
  
  竹草盆景、
  山水盆景(又称山石盆景)、
  树石盆景(又称水旱盆景)、
  微型组合盆景(又称微型盆景)
  异型盆景
  等几种类型。
  
  【盆景艺术的起源】 中国盆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现知考古、文献记载:中国盆景起源于东汉{25-220年},形成于唐(618-907年),兴成盛于明清(1368-1911年)。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虽然集居城市,仍然留恋、酷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为适应需要产生“囿”、“苑”,发展形成“自然山水园”;产生“画”,发展形成“自然山水画”;产生“盆栽”,发展形成“盆景”。三者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经济发展、文化提高而相互渗透、相互借鉴、相互提高。
  
  据现有考古、文献记载,浙江省余桃县河姆渡新石器贵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一片五叶纹陶片,陶片上刻有一方形陶盆,上栽形似万年青的植物,说明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公元前4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将植物栽入器皿供作观赏。河北望都东汉墓墓壁画中出现绘有一陶质卷沿圆盆,盆内栽有六枝红花,置于方形几架之上,植物、盆盎、几架三位一体的盆栽形象,特别是几架的使用,说明早有东汉就已把盆栽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
  
  南北朝(420-589年)山水画兴起,当时画家宗炳遍画平生经历过的山水,张于一室,以供卧游,并写下[画山水序],序中说:“昆阆之形,可围于方寸之内。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这种对“咫尺千里”和“小中见大”的体会,既能促使他的把山水树石缩在素绢上成为山水画,也可启发他缩入盆盎成为盆景,可足不出户,高枕卧游。
  
  发展到唐代(618-907年)出现写意山水园和山水画,盆栽者应用山水画理将山石与植物组派盆景作出可贵的贡献,盆景一词见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屠隆著[考 余事。盆玩笺],书中写道:“盆景以几案可置者为佳,其次则列之庭榭中物也”。历史上曾称“盆玩”、“盆树”、“盆岛”、“些子景”等。
  
  在中国盆景艺术发端、发展、形成过程中,中国历代文学家、诗人、画家、民间艺人或亲自创作盆景,或用诗歌吟咏盆景,或用绘画描绘盆景,或著书论述盆景,使中国盆景由园艺栽培的盆栽,升华形成具有意境的盆景(欣赏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中国的盆景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不仅欣赏形象美,同时欣赏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以诱发欣赏者思想的共鸣,进入作品境界的神游。故中国创作盆景都给予题名,通过题名,概括意境特征、神韵,表达主题,使欣赏者顾名思义,对景生情,寻意探胜。中国盆景以表现神形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为最佳作品。

山松的蓄枝造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