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薇薇舌战许石林辩论·辩论赛定义明晰

 数字人生6688 2014-09-22

V姐调教许石林的时候,一个学妹给我发短信说,终于理解当初我为什么提到马薇薇的时候就两眼放光。

不打辩论,不看辩论赛,不深入研究的人,不会听过马薇薇的名字——尽管有些人美其名深入研究过辩论!马薇薇、黄执中、蒋昌建、路一鸣都是当年辩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人物,他们是中国学生辩论中拔尖儿超群的,也是中国学生辩论的掀幕前行者,而辩论,直到现在仍然没有成为全民普及运动,他们依旧低调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高调的活在仰慕者的生活里!

 

 

辩论是什么,辩论赛是什么?很多人提到辩论赛的时候,就立刻等同于吵架——当你有如此神逻辑的时候,你答对了,辩论在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你喜欢重口味,你女朋友喜欢小清新,两个人都要吃汉堡,唯一的破解之法就是商家推出一款能够同时满足你们需求的商品,但是一旦满足不了,你难免会和女朋友发生辩论,究竟是以你的口味为主,还是以他的口味为主。但是辩论赛不一样,你的立场不以你本人的意志为转移,金钱是否是万恶之源,即使你一千个憎恨金钱所产生的恶,抽到反对签后,你也必须坚定立场相信金钱的确不是万恶之源。

辩论,是个动词,很主观,带有强烈的个人想法。

辩论赛,是个名词,很客观,一切都是命里注定,决定了就无可反悔,除非退赛。

不了解的九流写手,是写不出这种刻骨铭心的区别。

 

 

辩论赛又是一种团体赛,个人获得荣誉的基础在于本场比赛中个人具有无可比肩的魅力,比如路一鸣“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我却要来寻找光明”;比如马薇薇具有迷惑人心的笑容……但是团队获得荣誉的基础在于全体划一,思维缜密,结构紧凑,这一点并不以该方拥有最佳辩手而决定——在一些级别不算特别高的比赛中,最佳辩手往往由于个人魅力征服了观众,但是和团队的默契度保持不够,在观点上甚至出现了相悖的情况!

大部分的辩手生涯第一课,应该都是团队意识。尤其是在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辩论赛以淘汰赛制为主—一旦落败,意味着比赛终止——越发不提倡个人英雄主义。而每次辩论赛准备周期之长,争辩次数之多,已经远远超出现代商务的策划提案准备和头脑风暴周期,大部分的辩手在这种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容易建立长期的互动关系,时间迁移,也不容易变化。因此认为辩论圈缺乏团队意识,本身是一种对辩论圈的无知表现。

 

 

除了团队性,辩论赛的第二个特性在于知识的包容性。辩题包罗万象,胡萝卜丝和白萝卜丝究竟谁更有营养,只要你愿意,辩手就可以从社会科学、人文心理等多渠道多角度进行立论,展开辩论。这种辩题属于无意义,适合情侣之间打嘴仗;而网络上流传较多的猪八戒、孙悟空谁更适合做老公、曹操和刘备谁更适合做中国足球教练?……等趣味辩论赛过于强调语言的花哨性,适合文艺舞台展演,并不适用正式场合;正式场合的辩题“大学生恋爱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大学生创业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对于当今学生生活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因此高校团委多喜闻乐见;电视辩论赛“顺境和逆境谁更有利于人的成长”“万恶一善”等辩题则在一定程度上弘扬了正能量,因此每年高校电视辩论赛,聚集了一定量的受众群体——辩论人因此思路开放,搞得了基友,装得了纯情;这和埋头苦干的科学家、研究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表达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翻得了院墙,也做得了圣人。

说辩论人刻薄,源于本身刻薄的气质。

 

 

回到辩论人身上,辩论人其实特别讲究礼仪,V姐最新节目《包公来了》,出场之际,V姐会和陈铭握手致意,然后走向属于自己的位置,这一点在很多校园活动比较少见——这在我看来,应该是属于对对手的尊重;以至于结果宣布后,不少高校辩手会去拥抱对手,向对手致——这个在我的母校算个小传统。大多数的辩手生活也是相当低调,蒋昌建留在了学校当老师;路一鸣则在央视做《今日说法》……当年的一圈辩手中,除了黄执中和周玄毅仍然从事着和辩论相关的职业外,大部分的人都是在自己的生活里得体的生活着——这远非高调之辈可以理解的。

 

 

最后,奉劝一些九流作家,没有经历过共同哭泣过、共同战斗过的青春不足以对自己不了解的圈子做出批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