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调节剂的使用效果以及制约因素

 以此为乐 2014-09-22
 就碧护而言

同是一种调节剂,同一个配比浓度,施用在同种作物上

有的使用后有效达到调节生长、增产增收 的目的

而有的使用后

倒是有帮倒忙的

主要是不了解哪些因素能够制约调节剂的使用效果
首先,使用时间

作物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植物激素反应也不一样

用在关键时候,就好像雪中送炭
可以达到目的
如果是过早或过晚使用

不是影响生长,就是雪上加霜


在这个范围内
喷洒乙烯利、萘乙酸、矮壮素等等

都可以促进雌花的形成
如果用赤霉素,作用则相反

在这里有必要强调一下
比如氨基酸、甲壳素、鱼蛋白等等

也属于调节剂范围
用法也要根据作物生长的阶段

特别是对瓜果类作物
一般苗期、开花前运用
可以调节作物的生长,并且可以提前坐果

对整个生长期都有不可磨灭的作用
但是
一旦开花结果以后
特别是膨果阶段

这个时期使用,反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因为这类调节剂是促进生长
而挂果期间,营养分配主要以果实为主

生长过旺,致使营养分散
并且影响以后的花芽分化与合成

也就是刚才说的帮倒忙
 
刚才说的是使用时间
现在说说其他方面

植物激素容易从植株的地下部进入体内
一定时候采用灌根罚,效果会好于叶面喷洒
 罚=法
施用部位

调节剂,即使施用浓度相同,对于作物的不同器官也有不同的作用
打比方20ppm浓度的2.4-D药液,对于番茄的花朵具有防止脱落的作用
 但对于幼芽来说
却容易引起弯曲、变形
也就是药害

施用浓度
调节剂施用浓度不同,作用也不一样

比如南瓜控制性别
在3-6片叶的时候,喷洒100ppm
而在番茄催熟

浓度一般2000-3000ppm

还有一种就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要了解酸碱度

以便配合农药或化工肥料

达到增效的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