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题画诗,作品

 江山携手 2014-09-22

  北宋黄庭坚在《次韵子瞻子由题憩寂图》诗中写道:“李侯有句不肯吐,淡墨写作无声诗。”而而北宋画家张舜民也在《跋百之诗画》中这样写道:“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因此后人将画作称为“无声诗”,诗歌又称为“有形画”。
  确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一种意境。当我们欣赏一首诗的时候,大脑便会产生一种画面,这就是意境,画的意境。而在欣赏画作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概括画面的语言表达的意念,这就是诗意。
  从唐代开始,在画作上题诗开创了诗画合一的新途径。画作题诗有画家自题的,也有他人题写的。古来许多画家就是诗人,因此古代文人多是集诗书画三位为一体的。是自己的画作因此把握画作的精髓就很简单,因而诗词也就十分准确。有的准确的把握画家画作的意境,如此诗词的意境也就形成了。有的诗人根据画作题诗,也有的画家根据诗词的意境作画。题画诗五言、七言绝句和律诗都有,但是相对而言七绝较多,因为律诗格律过于繁琐。唐寅的题诗较多,如七古《题拈花微笑图》一首:“昨夜海棠初着雨,数朵轻盈娇欲语。佳人晓起出兰房,折来对镜比红妆。…”从诗中我们似乎可以看到少女闺房外的海棠树挂满春雨,窗内的美人手执折下来的花枝对着菱花镜相视比美的画面。无论我们时候看到一幅画作还是一张山水图片,都可以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揣摩,从而激发自己的创作灵感。现在很多网友都在进行赋诗配图,其实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根据图片进行创作的尝试。这个创作的规律就是概括性的描写画作,同时在诗作的字里行间体现出一种内心的情感,这就是情景交融。再看上面那首诗作,前三句都是在描写,最后一句将画作的意境完全的展现出来,体现了一种少女爱美的情感。
  我在欣赏了军旅画家陈绍学的一幅水墨画《静》之后,从那静谧的池塘荷花中,看到了一只海鸟,它的目光停留在荷苞上,它在看什么,也许是一只画面上没有展示的蜻蜓已经飞去…我试着写了一首观《静》图:
  湖畔静谧鸟入塘,
  青盘摇曳遮晨光。
  红衣出水蜻蜓去,
    慢步轻声谁在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