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厚龙的二胡人生

 沧海@一声笑 2014-09-23

                                                               孙厚龙的二胡人生
   参加工作时,他以二胡为师,学习专业技巧,提高工作能力;遭遇坎坷时,他以二胡相伴,寻找精神支柱,寄托内心愁苦;退休在家后,他以二胡传递国粹,教孩童拉琴,丰富老年生活。
    他说,在他的生命中,二胡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以来,他沉浸在音乐的海洋,默默与二胡相伴,尽情享受着其中乐趣。他就是刚退休的教师孙厚龙,曾是实验小学第一任音乐教师,如今仍在妇儿中心、0511琴行从事二胡教学。
1
    时值初秋,微微凉风袭来,树影婆娑,地下树影在微微颤动着。 路过0511琴行,传来了二胡低沉的声音,一位60岁左右的男子微微扬着头,心无旁骛地拉着手中的二胡,整个身体随着音乐的节拍有规律地摇摆晃动,那音乐或是高昂,或是婉转,或是悠扬,或是凄凉。
    记者与0511琴行老板原是同学,经常过去转转,与这位二胡老师也打过照面,印象中的他沉稳庄重。然而此时,拉琴人在想什么?是什么让他的琴声如此的悲戚,这般的如泣如诉?
    一曲罢了,孙厚龙告诉记者,声由心生,这曲《二泉映月》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阿炳的感情流露,低沉中又带有盲人的几分坚毅与自强不息,二胡想要拉得好必须要用心感受曲中的感情。事实上,孙厚龙自己的二胡之路还算顺畅。
    小时候,父亲出差归来,给孙厚龙带了一把20多块钱的二胡,轻轻拉一下,发出嘶哑的声音,他就被那种特殊的音色迷住了,自学起来。最初还拉不成一曲,听起来有些吵闹,因此得罪了不少邻居。后又加入乡宣传队,师从扬州师范大学的王明善老师,跟着队伍到各乡镇演出,开始了二胡的启蒙之旅,学得一些技巧和理论知识。
    1971年,16岁的他报名加入扬中县京剧团,在100多名报名者中脱颖而出,成功录用,在上海少年宫老师的教授下,担任键盘乐器和二胡手,后又被送去南京进修,回扬后担任乐队首席。在舞台上,他风光满面,是同学羡慕的对象,一回村,曾经嫌他吵的邻居们也搬个小板凳坐在面前听他拉上一曲,也时常有人主动唱上两句。
2
    台上一分钟,台下一年功,孙厚龙告诉笔者,这一阶段他没少吃苦头。旧时的师父都比较严厉,挨师父打都是家常便饭,剧团只有一把二胡,白天师父要用,他只能趁师父睡着了练习。夏天半夜蚊子多,就拿塑料袋绑在脚上,寒冬腊月手冻僵了,也要拉琴活动手指。睡觉前,想着白天老师教的几个指法,躺在床上伸出手在空中空按一气。
    1986年,县京剧团改锡剧团时,孙厚龙正式调动到县实验小学担任第一任音乐老师,教授电子琴、钢琴、二胡,组建了一支学生乐队,带他们到处表演。近三十年的教师生涯,他手把手带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这是陈丽君参加《祖国颂》艺术人才展获得全国优秀奖的证书,这位魏敏同学现在已经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了……”提到这些得意门生,孙厚龙喜形于色,丝毫不吝啬对他们的夸奖。他说,二胡古老而神奇,两根弦就可以发出美妙的音乐,可以是热烈奔放,是倾诉,是忧伤,亦或优美。如今流行音乐当道,孩子们对二胡兴趣缺缺,这正是他担心的,他希望这种“神奇”能够传承下去,所以每每教小孩他都会多一份耐心。
    如今退休了,该是享福的年纪,人各有爱,有人方城之中寻快感,不摸八圈不散场;有人三天两头奔饭局,不到十点不回家。他则二胡相伴,烦操时,拉上一拉,释放心情;和朋友相聚时,表演一曲,大家同欢乐;忙时,教授孩童,传承国粹;闲时,小奏几曲,自得其乐。落日余晖之中,悠扬的旋律荡漾于心,其乐也无穷。
□ 肖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