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勿忘国情——有感于施一公的演讲

 木立 2014-09-23

        我从没想过何时会写玩人人以来的第一篇日志。总觉得多数时候,如果想发表一点粗浅的观点,转发分享时随便扯两句就得了,用不着日志这么长篇幅。然而,当我这几天看到施一公的演讲稿被不断转发,其中观点竟然与我个人浅见如此相左,震惊之余,便突然有了想写一篇日志的念头。

        为了让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我的立场缘何而来,请容许我多废话几句介绍一下我自己。从中学以来,我一直认为自己是“好学生”中最叛逆的,叛逆者中给老师印象最好的那一类学生。比如上初中时,我考入最好的实验班,班主任是一位年轻、非常优秀、值得尊敬的老师,但她痛恨一切电脑游戏,认为电脑游戏是学习的死敌,玩电脑游戏就是浪费生命、会考不上好高中好大学。我一边当着班长,一边坚持每天玩电脑游戏;一边做着好学生的榜样,一边证明着她的观念不是普适的、完全正确的。

        后来,我轻轻松松签约进入了高中最好的实验班,考入清华,在清华直博。与此同时,除了坚持玩游戏以外,我受游戏的启发,在初二就写出了三万多字的小说;大学的时候作为腾讯某游戏官方论坛的写手团成员和内部测试服评测员,每周投稿写攻略、评测,拿Q币、游戏点券拿到手软,让我这个曾经的网游铁公鸡玩家,着实过了一把土豪瘾。甚至我经济学第二学位的毕业设计,着眼点也是有关网页游戏的运营策略与收益的内容。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一而足,而学习和游戏也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而已,远非生活的全部精彩。

        多年以后,我还是老师眼中那个“好学生”,但是她大概想不到我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走这么远还自得其乐吧。

        我今天写这篇日志,发表与施一公不同的观点,这大概与十年前和班主任赌气、每天坚持玩电脑游戏的行为并无二致。我之于施一公,无论在心智、阅历还是资历上,鄙陋之处自然不必多说。尽管不在一个level之上,但我所见所闻所感所想,亦是真实的存在,我今天只想像十年之前一样,顽固地证明他的观点不是普适的、完全正确的。至于我的观点是否被接受,那是读者自己的事了。

 

        人人网上有关施一公演讲的日志源地址如下:http://blog.renren.com/blog/277140318/935639347

 

        本文侧重于探讨施一公在演讲中提到的一些重要观点。为了逻辑清晰、针对性强,我打算逐条进行分析,但是这些问题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所以请媒体朋友转述的时候不要断章取义(笑)

1. “中国的科研实力排名在20名开外”……之所以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你看到的指标和现象,这是经济实力决定的,不是科研实力决定的”。

        中国科研实力的排名远不及中国经济实力的排名,这个观点是十分客观的。然而,中国“上天揽月,下海捉鳖”,这些都是巨大的科研工程的重大成果,能做出这样的成果,说明中国的科研实力在不惜人力物力的情况下,还是相当有实力的。但是这样的实力,到了各大高校和研究院所就要大打折扣,是不是说,人力物力的投入还不够呢?

2. “研究型大学从来不以就业为向导,从来不该在大学里谈就业”。

        扪心自问,中国多少学生读大学,就是为了找一份工资比高中毕业生高的工作呢?不知道施一公老师在说出这么高的科研导向的标准时,是以什么样的经济水平作为参照的呢?是中国世界第二的经济体量么?我知道肯定不是按照中国世界第82名的人均GDP作为参照的。如果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中国22至30岁的年轻人的经济压力排名肯定是世界前列。在这种现实面前,大学不谈就业合适么?多花好几年时间用来读书,机会成本认真核算过么,如果没有更好的就业前景,大学生毕业的时候,如何与已经工作了好几年的高中毕业生竞争呢?

        当然,很多人会反驳说,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理应和高中毕业生从事的工作有所区别。是的,确实是“理应”有所区别,但是当今中国,有多少工作岗位是只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才能胜任的,有多少工作岗位是高中毕业生自己摸爬滚打也一定做不了的?更何况现今大学教育的内容本来就有些飘忽,专业不一定够专,通识教育效果也一般,那么读个大学究竟让一个普通学生获得了哪些方面的提升,并且这种提升是不可替代的、不能在学校以外的地方自我挖掘的?

        面对这种现实,大学谈一谈就业,不过是针对现实的一种暂时性的妥协,比不妥协饿死了强,但也没说这种妥协就是永久性的。

3.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是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

        据我所知,这个“鼓励科学家创办企业”,指的是如果高校的课题组搞出了一个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果,可以保留教职去创业,国家提供配套资金,干得好跟国家分钱,干得不好继续回学校任职(描述比较直白,如有不妥之处请指正)。总的来说,这个政策同时降低了科技创业的门槛和机会成本,是对科研成果的正向激励。在中国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风险高的大背景下,这种政策应该格外有实效。

        当然,很多人会有异议,说什么“搞科研就好好搞科研,总想着当老板挣钱”多么多么不应该。那我建议这些人到大学里,和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们一起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好好观察一下这些公认的最“出成果”的科研人员,正处于什么样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下。为了评职称而发表论文,其中的学术水平如何能高得起来?即便如此,在他们40岁左右拿到副教授职称的时候,他们能拿到手的收入,也就是勉强够中国“中产”的标准,还不如去开淘宝店。高学术当然需要兴趣需要信仰,但是这个兴趣和信仰值得那么多收入的损失么?就算你愿意,你未来的丈母娘同意么?

 

        总的来说,施一公老师站在了一个非常高的位置,以世界科研实力前列的要求来指导中国大学的基础科研工作,往好了说叫指明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往难听了说就是脱离中国实际国情的妄想。中国基本国情的改变和中国科研环境的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像“大学不谈就业”这样的言论,如果在当今就变成现实,不仅无益于中国基础科研环境,还会饿死一大片高智商的劳动力。

       他们已经是全世界最具性价比的高智商劳动力了。

                                                                                                                                  2014年9月23日

 

后记:

        时间仓促,只写了很少的一部分感想。如果看的人觉得我的观点还有点儿可取之处,我以后再慢慢更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