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笔记》之八百八十五
风之子原创
关于秦可卿之死,实在有太多的话题。虽然我的结论已经出来了,但是,相关的佐证还是源源不断,需要一一掰扯清楚。
今天我想说两个关于秦可卿之死的话题。
第一,来看秦可卿生病的时间。
1.第十一回,凤姐儿和秦可卿聊天,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凤姐儿说道:“你只管这么想着,病那里能好呢?总要想开了才是。况且听得大夫说,若是不治,怕的是春天不好呢。如今才九月半,还有四五个月的工夫,什么病治不好呢?咱们若是不能吃人参的人家,这也难说了,你公公婆婆听见治得好你,别说一日二钱人参,就是二斤也能够吃的起。好生养着罢,我过园子里去了。”
这段话点明了秦可卿生病的时候是九月半,参考之前尤氏向贾母、王夫人等汇报秦可卿的病情:
尤氏道:“他这个病得的也奇。上月中秋还跟着老太太,太太们顽了半夜,回家来好好的。到了二十后,一日比一日觉懒,也懒待吃东西,这将近有半个多月了。经期又有两个月没来。”邢夫人接着说道:“别是喜罢?”
可以知道,秦可卿的病,从8月份中秋开始的,后来越来越重,到的9月请的张友士来看病,这次邢夫人王夫人和王熙凤来探视的时间是9月半。
2.到了“这年正是十一月三十日冬至”的时候,说起秦可卿的病情,让王熙凤十二月初二去看秦可卿,也就是说离上次9月半的时候过了两个多月的时候,秦可卿的情况是这样的:
到了初二日,吃了早饭,来到宁府,看见秦氏的光景,虽未甚添病,但是那脸上身上的肉全瘦干了。
也就是说,从秦可卿在9月半的时候挣扎起不了床,到十二月初二,脸上身上的肉全干了的时候,经过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3.而到了王熙凤收拾了贾瑞,贾瑞病入膏肓要死的时候,第十二回,已经是“倏又腊尽春回”,也就是说进入到春天了。
4.按照第十回张友士的说法,秦可卿的病是这样的:
先生笑道:“大爷是最高明的人。人病到这个地位,非一朝一夕的症候,吃了这药也要看医缘了。依小弟看来,今年一冬是不相干的。总是过了春分,就可望全愈了。”
春分,一般在立春一个月之后,也就是阴历的2月,公历的3月,也就是说秦可卿只要熬过春季就可望病好了。因此,可以推测出秦可卿是在立春和春分之间死的。
由此一来,需要说明,秦可卿从病到死,经历了半年时间,从去年的8月到来年的2月,这里面有很多问题:
1.按照张友士的说法,秦可卿只要熬到春分就会好起来;
2.秦可卿确实几乎熬到了春分了;
3.能熬到春分说明秦可卿的生命力还是很旺盛的,秦可卿的病其实也有可能治好的;
4.但是,我们要看到,秦可卿虽然熬到了春天,但身体却是每况愈下。
由此,我判定,秦可卿如果不是有某种病情之外的东西导致她饱受折磨的话,吃了张友士的药,她是完全可以好的,而这个病情之外的东西,就是秦可卿和贾珍的私情,就是秦可卿所说的“治的病治不得命”!言外之意,其实张友士是可以治好她秦可卿的病的,但是张友士治得了导致秦可卿生病的那个根儿吗?能阻止贾珍继续对秦可卿实施兽性呢?没有人,所以,从这点上说,任是张友士这样的名医,也挽救不了秦可卿了。
第二,我们来说说秦可卿的死。
秦可卿死于立春与春分之间,本来嘛,秦可卿病了大半年了,贾府上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但是,在秦可卿托梦给王熙凤之后,云板四叩,死的时候,曹雪芹是这样写的:
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
这是什么话!?
依照秦可卿得病情,死了也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情,怎么会这样说呢?“纳罕”什么?“疑心”什么?难道在病死之外,还有其它的可能?难道秦可卿已经熬到春天了,眼看着病快好了,又突然死了,所以才这样的?所以这个时候,有一条批语,是这样写的:
(眉批)九个字写尽天香楼事,是不写之写。(眉批)可从此批。通回将可卿如何死故隐去,是余大发慈悲也。叹叹!壬午季春,畸芴叟。
这批语奇怪了,若果是病死的话,什么也没隐瞒呀,隐瞒了什么?病死了。可见,判词、批语都告诉我们,秦可卿虽然病重,却不是病死的,而是病中因为其它事情死的。什么事?就是我之前说过的,贾珍其实在秦可卿病中依然不时向秦可卿施暴,导致秦可卿虽有名医名药治疗,生命力强健,也熬到了春天,但还是不能幸免,直到和可卿天香楼相会(秦可卿能上天香楼是否预示着张友士的药有效,已经好些了呢?)被尤氏撞破,通过“更衣”“遗簪”细节认定秦可卿和贾珍私情,导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