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王室贵族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158993.html 八大显赫豪门家族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134618.html 美国四大政治家族 http://zhishi.baidu.com/zhishi/152726.html 古老的家族包括: 美第奇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76741.htm 哈布斯堡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22782.htm 吉斯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212552.htm 波旁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628606.htm 韦尔夫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207666.html?tp=2_01 萨巴赫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535271.html?tp=9_01 掌握全球金融的家族包括: 罗斯柴尔德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4660.htm 洛克菲勒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164660.htm 摩根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366790.htm 杜邦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6475.htm 梅隆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396898.htm?tp=belinked 福特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70271.htm 阿涅利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11159.html?tp=3_01 安东尼家族 http://baike.baidu.com/view/1375879.html?tp=4_01 美国主要的政治家族,包括亚当斯家族,罗斯福家族,肯尼迪家族,布什家族,汉密尔顿家族,哈里森家族,塔夫脱家族等。 此外还包括印度的尼赫鲁家族,甘地家族;中东的阿齐兹家族,贾米尔家族;法国的梅迪其家族,安茹家族;西班牙佩雷拉家族;英国的斯图亚特家族;日本的德川家族,国民党四大家族,以及孔氏家族,荣氏家族。
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研究家族企业时对其下一个准确的定义是首要的而且具有很大的挑战性。综合各方意见,基本上可以认为:家族企业是企业的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归属一个或数个家庭或家族所有,而且具有能将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合法传于后代的企业组织。首先,家庭或家族拥有企业的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同时强调家族或家族将企业的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合法地传递给下一代的权利。别的形式的企业,都不可能把企业的所有权或所有权的控制权,合法地传递给下一代。正是这种特性,成为家族企业区别于别的类型的企业的根本之处。 家族企业可以说是一个古老而“短暂”的企业组织形态。说它古老,是因为它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企业形态。在私有制条件下,历史上最早的企业均是家族企业。说它“短暂”,是因为发展至今,家族企业在生命周期上有着“富不过三代”的延续规律。资料显示,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4年,恰好与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工作年限相同;有30%的家族企业可以传到第二代手中,其中有不到2/3的企业能够传到第三代,后者中大约13%的企业能够传出第四代。而中国家族式私营企业的寿命就更短。可以说,家族企业能持续发展下去的并不多。 然而,翻看世界著名大企业的发展史就会发现,那几乎就是一部部家族企业的发展史。现代著名企业大多发端脱胎于家族企业,有些甚至现在仍然是家族企业。只不过他们不同于传统的家族企业,而且迎合了当今世界改革、开放的潮流,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特质是洋溢着大家族式的人性温情,但却与现代企业管理并行而高效。 据统计,世界范围内80%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世界500强企业中有37%由家族所有或经营。家族企业在全世界几乎所有经济发达的地区中大都居于主导地位。即使在美国,家族企业也是经济的主导力量:75%以上的企业属于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0%;在《财富》500强企业中有超过1/3的企业可以看作是家族企业;世界上最成功的一些企业就是从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如强生、福特、沃尔玛、宝洁、摩托罗拉、迪斯尼等。 亚洲现代家族企业的崛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按30年为一代的话,已整整经历了两代;若算跨代的话,可能已经三代了。所以接班人及如何有效经营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57年间,亚洲的企业兴衰更替不断。第一代创业而守不住的,最典型的是韩国的大宇集团。当然守得住及继续发展的仍然很多,并由第二代接棒,或开始由第三代接棒。 以香港为例,利丰集团的冯国经昆仲、恒隆集团的陈启宗昆仲、德昌电机的汪穗中等都成功地接过家业,并继续发展;正在安排接棒的有长江集团的李泽钜、恒基集团的李家兄弟等等。 至于延至第三代而不倒的,在香港则有希慎集团利氏家族和东亚银行的李氏家族。泰国盘谷银行的陈氏家族也是如此,在香港方面陈有庆有儿子陈智思接棒,在泰国陈有汉有儿子陈智琛挂帅。 也有不少在第二代手中光华尽去,像胡文虎家族等等。部分也在接棒问题上悬而未决,如台湾的台塑集团等等。 另外,第二代人也有不热衷于家族事业,而另闯江山的。如鹰君集团创办人次子罗康瑞创立了瑞安集团;王永庆的长子王文洋创设宏仁集团;李嘉诚次子李泽楷先是掌控卫视集团,然后再创盈科集团。例子不可胜数。 我世界最大的家族企业是美国的沃尔玛,2005年销售额突破3000亿美元。全球最大最富有的华人家族企业是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
从全球来看,虽然政治上早已不盛行“家天下”,但经济上“家天下”的情况仍比比皆是。在很多国家,家族企业几乎占据了所有企业的半壁江山,且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据美国季刊《家族企业》杂志的统计,美国家族企业的比例达到54.5%,英国为76%,澳大利亚是75%,西班牙是71%,意大利和瑞典甚至超过了90%。在亚洲许多经济体中,家族企业更是成为了企业的主要形式。 是什么原因使家族企业出乎意料地发展与壮大呢?世界著名的汤普森金融咨询公司经过调查分析认为,“我爱我家”的信念是家族企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也是使家族企业表现好于非家族企业的关键原因,这种信念体现在家族企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富不过三代”的通病 家族企业也有自己的独特难题,就像葡萄牙谚语“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说的那样,全球家族企业普遍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富不过三代”。
除了最重要的“接班”问题,家族企业本身还存在其他一些“痼疾”。 关于家族企业的演变路径和发展趋势,国内外学者进行了饶有兴致的研究,并且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概括而言,基本上有如下观点: 1、家庭式企业—企业家族化-家族企业化-经理式企业; 2、原始企业-家族式企业-公众公司; 3、家族企业-合伙制企业-股份制企业; 4、家庭式企业-纯家族式企业-准家族制企业-混和家族制企业-公众公司。 在具体的变迁路径上,大家的看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基本上都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是沿着家庭式企业-企业家族化-家族企业化-公众公司这一路径演进的,而且对最终的演进结果,已达成了一个共识,即家族企业最终必然演进为公众公司。 从现实情况来看,全球范围内尤其是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家族型经营的发展表现出如下趋势: 1、所有权和经营者分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竞争的加剧,家庭和家族观念的转变,以及经理阶层的兴起,家族型经营难以适应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而退出历史舞台。那些股份较大的家族只能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决策,企业的经营权落到管理专家们的手中,企业的两权分离从根本上动摇家族型经营的基础。IBM、福特、壳牌、摩托罗拉等西方的老牌家族企业都因为主动适应这种趋势而得以继续发展。 2、泛家族主义管理的盛行。家长式的管理将在家族企业中消失,但企业的家庭主义色彩仍然被保持和发扬。西方提倡带有家庭主义色彩的团队精神,在东方的日本,封建效忠主义和家族恩情主义的家长式管理正在被命运共同体平等主义的经营所取代,员工和经理一样是企业大家族中平等的一员。 3、家族企业进一步社会化。家族企业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和债券,向内部员工转让股份,向社会公益事业投资,使企业的所有权进一步社会化,企业的社会化在其经营宗旨上表现为更加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