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治病症】 1.五官科系统疾病:眼科疾病,目痛,视物模糊,口眼歪斜,眼睑眺动。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或面肌痉挛,眶上神经痛等。 3.其他疾病:头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睛明穴、鱼腰穴治目赤肿痛、视物昏花、上睑下垂。 【穴义】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 【刺灸法】 刺法:1.平刺0.5~0.8寸,局部胀痛;2.向下透鱼腰;3.向左右透攒竹、丝竹空穴,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头部或眼眶。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帽状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额骨)。皮肤由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双重分布。 【名解】 (1)阳白。阳,天部也,气也。白,明亮清白也。该穴名意指胆经的湿冷水气在此吸热后胀散。本穴物质为本神穴传来的天部湿冷水气,由于在下行的过程中不断吸热,水湿之气还未进入本穴就己受热胀散化为阳热风气并传输于头之各部,穴内的天部层次变得明亮清白,故名。 (2)足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吸热胀散的阳热风气不光上传本经的头临泣穴,同时亦外走阳维脉,故本穴为足少阳阳维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干爽的阳气。 【运行规律】一是循胆经上传头临泣穴,二是外走阳维脉。 【功能作用】生气壮阳。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临床应用】 【痤疮】 主穴 合谷 曲池 内庭 阳白 四白 肺俞 【麦粒肿】 主穴 攒竹 丝竹空 太阳 合谷 内庭 |
|
来自: 吾的春夏秋冬 > 《足少阳胆经子鼠 23点至1点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