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姐的儿子上高二,上周的一天打电话说想要把他转回县城高中。费一番周折后,总算进了教室去上课。从市里转回县城,我最担心的是孩子不能适应学校的住宿生活,心理上承受不了当逃兵坐车回了市里。从小习惯了一个人住宽敞的房间,蓦地一下子八个人挤在狭小的集体宿舍,那种嘈杂与凌乱可想而知。 晚上表姐打电话说回到家自己哭了好长时间,既心疼孩子,也在想孩子怎么变成了这样,无法沟通、叛逆不听话。我没法安慰她,说什么都有些多余。 每个孩子在三岁以前都没有完整的自我意识,那时候也是一生中最可爱的时光。他的点滴变化与进步都引起父母足够的惊喜:会笑了、开口说话了、抬腿走步了,尝试着识字背诗,见人还会有礼貌地喊人。渐渐地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一不如意的时候还会说:还不如小时候乖呢,怎么越长越没出息。 于是亲子间的相处越来越像是敌对的双方,战争难免发生。 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三天后,小外甥真的跑回了家。表姐告诉我时,我没有感到太多意外。几乎情绪崩溃的孩子向爸妈讲述着集体宿舍里简直是“非人”的生活:没法子洗澡、有人明目张胆的抽烟、熄灯后互相说笑话,更可怕的是第一天晚上就有两个人欺生冲他要钱,而后跳墙去外面上网。所有这些距离他的期望都太远。或许是这几天的强烈刺激让他也坦白了一些这半年来的种种表现:中午不回家吃饭和同学一起去上网,自习逃课,追游戏追小说上瘾;并且百般保证只要不再让他回县城他一定好好学习改掉坏毛病。我对他的保证有些嗤之以鼻,那点聪明才智都用在和父母斗心眼上了。 折腾一圈后,小外甥终于还是回到了市里原来的班级。他的单方面保证能坚持多久也不得而知。最受伤的还是表姐夫妻二人,两个大学老师怎么就对一个高二的孩子束手无策?尤其是姐夫,对别人家孩子进行单个辅导时颇有成就,对自己儿子起不了教育的作用。我鼓励表姐说:教育孩子就是打持久战,你得有履败履战的精神才行,上过火、哭过了,继续和他斗争。否则高考后你就毫无办法了。毕竟高考对于高中生来说是一个迈向更高台阶的正道。 教育孩子就是一场不屈不挠的旷日持久战,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会有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与困难,还有看不见的敌人在某一个掩体里端着枪冲着你瞄准。纵然被虐千百遍一次次精神崩溃,千百+1次满血复活后还得打起百倍精神来坚持战斗,让孩子沿着光明而正确的轨道前行,才有可能取得持久战的胜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