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学忠与鲁苏战区

 大海里的火焰 2014-09-24
       鲁苏战区是抗战时期国民党在敌后设立的两个游击战区之一,是于学忠率东北军第五十一军、第五十七军入鲁后建立起来的,辖山东及苏北地区。另设冀察游击战区,鹿钟麟为总司令。
      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作出增设鲁苏战区的决定,主要目的有三:一是与中共争夺山东。山东具有重要战略地位,设立鲁苏战区,派正规军部队入驻山东,既可在敌后与八路军相抗衡,排挤共产党在此地的势力和影响,又可在抗战胜利后由此渡海,抢占东北。二是可以支持山东国民党政府和近20万地方武装,并统一山东军政力量。三是在敌后艰苦环境中,削弱东北军的力量。
      1939年1月11日,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正式发表对于学忠的任命,同时任命沈鸿烈为副总司令。后又任命韩德勤为副总司令。 
     于学忠(1890—1964),字孝候。山东蓬莱人。生于旅顺。出身于毅军,后转入直系吴佩孚部,历任旅、师、军长。1927年率部转入奉系,受到张学良信任,历任河北、甘肃等省主席,第五十一军军长,协助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1937年4月调任江苏省绥靖公署主任。1937年8月任第三集团军副总司令。次年1月韩复榘被扣捕后,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此后,于率部先后参加了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及武汉保卫战。
于学忠就任鲁苏战区总司令后,第五十一军军长由牟中珩接任。第五十七军军长为缪澂流。两个军共约2万余人。
  于学忠部当时集结于皖北等地。1939年春,于率所部东北军的两个军由皖北向苏北、鲁南地区移动。于4月初突破日军的拦阻,进入山东南部地区。
  于学忠率领第五十一军和第五十七军开赴山东,引起华北日军的警惕,乘于学忠立足未稳之际,发动了3月25日至4月25日的“讨伐于学忠作战”。作战结束后,于学忠部隐于鲁山山区。随后,于学忠着手补充兵员、装备,整编地方部队,开始准备战区成立工作。6月,日军发动对鲁南的“大扫荡”,于部被迫移动于鲁中南山区,战区成立工作暂停。至1939年秋冬,日军撤退,于部重新集结于沂(水)、蒙(阴)、莒(县)、临(朐)、日(照)一带。于学忠在沂水县西北部、沂山南麓的圈里设立战区总司令部,鲁苏战区遂在鲁南正式成立。圈里位于沂水、临朐、安丘交界处,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山村,位置偏僻、隐蔽,鲁苏战区长期以此作为基地。
  鲁苏战区虽为游击战区,但在职权上同其他战区相同,可节制所属地区党、政、军。战区所属部队为:第五十一军、第五十七军、第八十九军以及地方正规军和游击部队(包括苏北李明扬部等),八路军山东地方部队名义上也隶属于战区。鲁苏战区的最高指挥中枢是战区总司令部,由于学忠直接节制,下辖参谋处、政治部、军法分监部、特别党部等机构,以周从政为总司令部秘书长兼领军法处长,以王静轩为总部参谋长,以高仁绂为参谋处长(少将衔),以周复为政治部主任兼特别党部书记长。周复(江西人)是蒋介石作为心腹派插在战区的“监军”。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防共、限共、溶共、反共”方针后,山东国共关系转趋紧张,以沈鸿烈为首的山东国民党顽固势力的限共反共活动日趋放肆、公开。3月30日,王尚志部在博山太河镇(今属淄博市淄川区)伏击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南下受训干部和护送部队,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太河惨案。于学忠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入鲁中南山区的。刚站稳脚跟,其部顽固派就加入了制造反共摩擦的行列。先是有第五十七军一部开往苏北与新四军闹摩擦,继而连连在鲁南地区制造事端。1940年3月,第五十一军顽固派出动一个旅会同吴化文、张里元之一部及蒙阴县保安队等进犯蒙阴东北大崮山中共根据地。1941年4月25日,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第三四二旅张本枝团又纠集第三三四旅荣子恒部及地方顽军进攻中共临(沂)郯(城)费(县)峄(县)边联县,大肆烧杀抢掠,仅在九女山下就枪杀、活埋77人,制造了“四二五”边联县惨案。同年6、7月间,第一一四师一部又与吴化文新四师、秦启荣第三纵队联手进攻沂、费、蒙、新(泰)、临(沂)一带八路军部队。10月,第一一四师张本枝团突袭移驻银厂村的中共鲁南区委机关,打死7人,捕扣区委书记赵镈等10余人,11月30日,活埋赵镈等于九女山,制造了银厂惨案。于学忠部顽固派的这些倒行逆施构成了山东国民党顽固势力反共活动的一个方面。对此,山东八路军也进行了积极的自卫反击斗争,既打击了顽固派的嚣张气焰,又稳定了与于学忠部的合作抗战关系。
  鲁苏战区与山东省政府同驻鲁南山区,战区总部驻地圈里与省政府驻地吕匣店子相距不过百里,防区相接,但二者之间却缺少相互配合的和谐,始终保持一种极微妙的关系。一方面,鲁苏战区部队入鲁,给省政府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卫护和人心的稳定;但另一方面,战区的机构设置和居高临下地对地方党、政、军事务的广泛介入,又与山东地方上产生许多隔阂,特别使沈鸿烈感到不安。沈、于都是东北军旧人,本有保持合作的基础,但二人都有着以各自为中心控制鲁省党政军活动的强烈欲望。因而两人关系难以融洽。
  沈、于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省政府和战区之间的关系。双方高级人员很少来往,地方军事人员亦很少与于总司令接触。在抗战态势上鲁苏战区与山东省政府有犄角之势,在总体力量上无统合之功。由于这种局面,迄未实现最高统帅部设立鲁苏战区以统一地方军政活动的初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