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教育报》 传统的养气思想

 kbyao 2014-09-24

    资料图片

    ■夏静

    在传统的功夫论中,养气是一种身心修炼与欲望治疗,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艺术,更是一种精神寄托与价值信仰。

    在价值取向上,古人的养气,崇尚浩然正气的培育。孟子善养“浩然之气”,强调正气的培养,是古人对精神世界理想状态的一种自我设定,是后天教化的产物。气正,人正,方能文正,所以南宋陆游认为“人之邪正,至观其文则尽矣”。

    在精神境界上,古人的养气,以“尚中致和”为追求目标。无论是主张养阳刚之气,或是主张养阴柔之气,在价值取向上仿佛相左右,在审美内涵上仿佛对立,但都是在天道性命贯通的大格局下提出的,两者同源共生,相互为济,“尚中致和”是共同的审美理想。就一般意义上而言,养气与为人、为文的整体关联,便是造艺者的价值实现过程。在方式途径上,古人的养气,强调内外兼济。

    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养气思想资源,涉及精神追求实现的过程、方面与层次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对于我们的精神文化建设,仍然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首先,养气是一个长期、艰苦的实践积累过程。同时,养气的功夫,不仅是一种知性活动,还是一种德性活动,必须付诸于实践活动。其次,我们今天理解养气的问题,必须放在社会文化的脉络中思考。在后天的社会文化属性培养中,依据古人人心、社会与宇宙同源共构的逻辑,养之以气、养之以礼、养之以孝、养之以信等方式,皆可以“变化气质”,在人的主体结构成分中,增加更多的社会约束和文化印记,其人格中也必然会体现更多的社会价值与人文意蕴,承袭更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引发人内在精神世界的根本转变。儒家内圣外王的社会理想中,“独善其身”的目的,还在于“兼济天下”,养气思想所内蕴的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经由个体潜能的培养提升,展示出自觉的人文价值的引导与塑造,最终呈现为可行可见的移风易俗的社会行为,营造出天下安宁、井然有序的和谐局面,这应该是我们对于养气所寄予的价值期待。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