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麻黄那些事

 shanlieng 2014-09-25

2014-09-24 22:06

说说麻黄那些事

说说麻黄那些事

    
      麻黄,是个很好用的一味药,可是古来不少说法是用不好就麻烦,束缚了医家手脚。我初行医时,见父亲经常用麻黄,只是自己多不敢用,怕用不好惹事。有道是,学问与年岁俱长,胆识也当与实践共进。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我对麻黄的使用有了更新的认识。先看看医圣对麻黄的用法,以见制方的严谨。

     在《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中,粗略的统计了一下,用麻黄的方大概有二十八方,其中,剂量也不尽同。太阳表实、阳证用量最重,如大青龙,越婢汤,越婢加术汤皆用六两,合今日公制九十余克;少阴病发热、阴证用量轻,如麻黄附子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只用二两,就是三十多克,是阳证用量的三分之一,阴阳用法判然如此。发汗,麻黄必伍桂枝,如麻黄汤,葛根汤,麻黄用三两,桂枝用二两,比例是三比二;而大青龙因有郁热,桂枝虽然也用二两,却只是麻黄的三分之一。麻黄伍生姜也是常法,大青龙用生姜三两,用量超过桂枝,药后勿需温覆,即可汗出,与麻黄汤不用生姜,药后“覆取微似汗”的将息法有所不同;越婢及越婢加术汤也用生姜三两,是为协助麻黄散水气,不与桂枝为伍就少发汗之力。麻黄汤的发汗力度不及大青龙,其机巧在于麻桂的比例及是否用生姜。葛根汤虽然也用生姜三两,而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了葛根与麻黄,其中有大枣养津液,芍药敛营阴,其发汗力度就更小了。大青龙则不然,用桂枝,生姜助发汗,就用大枣助汗源,且勿需芍药之掣肘。小发汗方如桂麻各半,桂二麻一,其用桂枝汤药味的体例是不变的,虽有汗出也不避麻黄,只在恶寒无汗与发热汗出之间斟酌麻黄与桂枝的用量。略加分析麻黄用量及麻桂方的药味变化,制方严谨与移步换形之妙可见一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