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搭建家校共育互动平台,共促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014-09-25 | 阅:  转:  |  分享 
  
搭建家校共育互动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山东省诸城市昌城镇芝灵初中刘斌陶丽娜

问题的提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这表明,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学校和家庭应共同致力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只有学校和家庭精诚合作,凝心聚力,实现相互间功能互补、相互间教育力量的促进,最终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儿童的全面和谐发展。

?然而,目前无论是城镇和乡村,家庭和学校对家校共育的认识还不到位,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从家长方面看,不少家长还没有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缺乏参与学校的教育的意识,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的事,孩子的学习和品德有老师管,自己只管吃喝拉撒睡。有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分数,在其他方面则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家长对教育子女无自信,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不高,没有能力参与学校教育活动,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老师和家长是一致的。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有些教师认为家长不懂教育规律,他们不仅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反而时常给学校带来麻烦和干扰;家长走进校园,坐入课堂时,教师们倾向于自我保护并产生不同程度的恐惧感。

??(三)从学校方面看,有些学校一味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以及社会舆论界都将眼光集中在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上,造成了家校共育的内容仅仅只限于督促学生的学习上,家校合作工作没有受到重视。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多措并举培训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家长,全力提升家教育著名亲子教育专家何虹洁女士,面对面为七年级的学生家长做了一堂题目为《做最好的家长》的精彩报告,何老师“石破天惊”地抛出:孩子出现问题90%的责任应在家庭,8%的责任在学校,2%的责任在社会,告诫家长一定要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学校家长学校由德育与家长委员会负责制订日常教育内容,实施教学管理开展了学校工作计划的制定,确定了各年级家庭教育的主题每月办校报一份发给家长阅读,每月召一次家长代表座谈会因为授课者本身就是家长,所讲的内容、形式等都更贴近生活、贴近家长,更具有说服力,效果也就更明显。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共同收获家庭教育的成果。

不能好好完成家庭作业的孩子,基础差一些。这些孩子在学校、家庭关爱与帮扶。分析作业的细节,给予指点与帮助,解除心中的困惑与苦恼,找回写作业的信心。家长自己平时工作忙,把孩子往家里一扔了事。其实生活即教育家长要做有心人,身体力行、躬行实践,给孩子作表率;即使再忙,也留一些时间给孩子,引导并督促孩子作自己的管理者,共同度过一个快乐而充实的假期。不仅家委会成员积极发贴,还发动家长、同学们关心班级网站,家委会通知都在网站上公布,班级网站继续发挥联系功能,促进家校互动提供了教育孩子的交流平台。家长委员会宗旨是:坚持家校沟通与合作,让家长充分参与学校管理,有效体现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知情权、评议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验学生午餐、开展师生交流、征集家长建议每学期末,家长委员会组织家长采用问卷、座谈等形式民主评议教师,对教师各方面工作出客观的评价。事实证明,通过家委会对教师的综合评价,利于教师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利于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协调学校、教师与家长之间、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学校也会根据家长委员会提供的满意程度的反馈情况,改进管理的方式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在学生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家委会在活动中不但起着重要的组织与指导作用,而且还能给活动帮助。家委会成员促进了家长和家长、家长和老师的交流和了解,增进家长和孩子、与之间的感情和友谊

各班级根据学校的部署以节日为契机,精心组织,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班团活动。如在今年“清明节”前夕,我就在班级博客中发布通知,让家委会成员组织本班学生及其家长前往巴山给田裕杨烈士陵园扫墓,由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发言,共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去年5月举行“感恩父母,放飞希望”活动,让在感恩父母、老师的过程中,体会到浓浓的爱,在未来的成长中以一颗感恩的心灵,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跑上跑下,配合老师组织同学,维持秩序,拍照摄像,“节约水光荣,浪费水可耻”的信念。通过一系列的班级活动,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和深化了课堂教育内容,促进了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三、取得的成效

学校不断加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注重创造性的开展工作,为家校的沟通交流构建了坚实有效的平台,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很好地促进了学校和谐教育的发展。

一是家长参与管理和民主监督学校的意识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家长主动关心学校教育的发展,参与学校交流的人数逐渐增多。

二是家长的家教水平明显提高。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能更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进而找到能够让孩子接受的方式方法教育孩子,孩子也更加理解父母,亲子关系更加亲密融洽。学生的学习都有了不同层次的进步。

三是教师与家长、学生通过交流,消除了不该有的误会,缩短了彼此的距离,达到了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的紧密关系。家长对学校与教师的工作更理解、更支持、更配合,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本课题的实践过程中,家长参与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涨。如何进行激发,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课题家校的途径,仅仅是停留在家长参与子女学习、支持学校活动的“校外参与”的低层次的合作;如何引导家长参与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的“校内参与”的高层次合作,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发挥“校园网”这一媒体,以召开网上家长会,开设家校电子信箱、举办网上家长学校等途径,实现家校合作沟通,还须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去进行探索。



献花(0)
+1
(本文系浪子649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