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底捞月》 斩获曹禺剧本奖

 武汉人文 2014-09-25


(记者王娟)演出160多场,票房超过1500万,获得戏剧界的青睐。昨晚,二十一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曹禺先生的故乡潜江颁出,我市剧作家李冰创作的汉方言喜剧《海底捞月》喜获这项中国戏剧界最高的专业奖项。

    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始创于2005年,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届,该奖项是我国戏剧剧本创作的最高奖,旨在奖励优秀戏剧作品、培养优秀剧作家。该奖项自其前身奖掖全国优秀剧本的曹禺戏剧奖剧本奖设立已有30多年,培养了大批优秀剧作家,推出了数百部优秀剧作,对中国戏剧文学和戏剧创作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2014届中国戏剧奖·曹禺剧本奖在潜江举行的“曹禺文化周”上颁出,共有九部作品获奖,《海底捞月》是其中之一。

    《海底捞月》是武汉说唱团打造的汉方言喜剧系列的第六部作品,剧本由李冰执笔,台湾导演陈立华执导。全剧从武汉解放当天开始,用麻将为主线串起老武汉60年的生活,通过“岔巴子”、“嘎巴子”、“栽麦子”等一群老街坊的经历,折射出百姓的酸甜苦辣和人生变迁。该剧自2012年12月首演之后火爆江城演出市场,随后又推出普通话版,和武汉市演出公司合作以“零场租、零演出费”的“双零模式”走向全国,在上海、江西、湖南、浙江等省市的20多个城市巡演,总票房超过了1500万元,还先后被成都、南昌、贵州等地的曲艺团体移植。此次获奖,是该剧在市场上创下佳绩之后再次获得戏剧界的肯定。


武汉,是一座有喜感的城市

编剧李冰: 汉派喜剧和观众水乳交融


   记者王娟

    也许还有武汉人不太熟悉李冰的名字,但是一定知道他写过的戏。近年来在武汉演出市场上火爆一时的《杠上开花》、《一枪拍案惊奇》、《非诚勿扰》等汉方言喜剧,都是他的作品。此次凭借《海底捞月》斩获中国戏剧专业领域最高的奖项,李冰说有点出乎意料:“这是一个一心奔着市场去的戏,不是主旋律也不是宏大叙事,只是一门心思要写得好看,没想着能拿到奖,必须感谢评委的包容。”

    好戏要写给老百姓看

    对于奖项,李冰并不陌生。2004年,他曾经凭借儿童剧《春雨沙沙》首次将曹禺剧本奖揽入怀中,他写的《三峡魂》等剧作也曾经荣获“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但李冰说,那些拿了大奖的戏,给他带来的快乐并不多。曾经有一部他写的戏,投入40多万,只演了20多场,拿到奖之后就封了箱。“这简直是一种罪过,花了这么多钱,这么多人辛辛苦苦好几个月,却跟普通观众没啥关系,真是巨大的浪费。”深受触动的李冰一直在想,接下来要写的戏,要让普通的武汉人都能看到。

    2003年,李冰和当时的武汉话剧院合作推出小品剧《搭白算数》,这部戏写的是发生在“金德里”社区里的生活故事。李冰记得,从排练开始,剧院的小剧场里就挤满了人,他晚到了一点根本挤不进去,只能站在门外,听到里面笑声此起彼伏。“全是演员和家属,没人通知他们,但是大家靠着一种本能闻风而来。我站在门外听着那些笑声,心里觉得特别幸福。”这部戏推出后,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轻松诙谐的汉味幽默吸引了武汉观众,演出场次达到百场,其中第一百场的舞台搭在武汉体育中心的体育场上,近万名观众的笑声在体育场上回荡,让李冰忍不住感叹:“一个作者写戏能写到这个份上,值了!”

    喜剧是武汉人“岔”出来的

    李冰认为,《海底捞月》的获奖不仅是对一部戏的肯定,而是对汉方言喜剧系列的认可。从2005年开始,他和武汉说唱团合作推出了《活到就要活快活》、《杠上开花》、《一枪拍案惊奇》等多部汉方言系列喜剧,部部火爆,让武汉市形成了贺岁剧市场。带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细节,还有趣味迭出的方言包袱,不仅让每位武汉观众觉得亲切,也让每个刚认识李冰的人吃惊:“一个山东人,怎么能把武汉的生活写得这么地道?”

    在武汉生活了几十年的李冰说,这是因为武汉本身就是一座很有喜感的城市。“武汉人的性格特征就是喜欢岔,本来挺严肃的一件事,一岔就岔出了喜剧色彩。有一次院里有一户人家起火,消防队来了之后就爬梯子上去灭火,楼下围了一群看热闹的人议论的却是消防员的身材:‘这胖还当消防员,要减肥了!’”有次演出,一个孩子边看边喝饮料,结果笑得饮料喷了一身,他妈妈一边帮他擦一边骂人:这是么人写个鬼戏这笑人,伢呛成这样,要找你们领导扯皮!李冰在旁边看得直乐,“这就是典型的武汉人!”



    对武汉人有这么深的认识,是因为李冰有一大帮武汉朋友。不管是说唱团的名角大腕,还是单位门口卖热干面、煎饼还有修鞋的小摊贩,都是李冰的好朋友。他经常在他们的摊子上一坐大半天,看他们干活、聊天,捕捉那些生动的细节。《海底捞月》中一个人说再打麻将要剁手,被人挖苦说是“千手观音”,还有那些高脚痰盂、香烟的细节,都是从真实的生活中得来的。到现在,李冰还保留着一个习惯,将每部新戏的第一张戏票送给一位修鞋师傅:“他们,才是我灵感的来源。”

    心甘情愿为“笑”受罪

    一进入下半年,大家碰到李冰都会问:“今年给我们看什么戏呀?”对于李冰来说,这是褒奖,更是无形的压力。“逗人笑太难,要在90分钟里让人一直笑更难,为了让大伙儿笑,我都快要写哭了。”写《海底捞月》的那年春节,李冰和家人一块吃饺子看春晚,看到小品时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剧本,筷子停下来。李冰的老母亲忍不住劝他:“为写个戏连年都过不好了,咱们不写了,不受这份罪!”

    放下饺子,李冰却心甘情愿地受着这份罪。在他看来,汉方言喜剧通过6部戏的创作,从当初的靠语言“抖包袱”的小品剧逐渐发展为有着完整戏剧结构的大戏,带着鲜明的地域文化和曲艺特色,也让武汉说唱团成为一个和市场融合最紧密的剧团:“最重要的是,我们通过这些戏,跟武汉观众形成了水乳交融的关系。”

    目前,李冰已经完成了新贺岁剧《鬼子进城》的初稿,正计划着加入“中国大妈”的队伍,去跟着大妈跳两个月的广场舞。难道下一部新戏与广场舞有关?李冰说自己只是想换个方向:“写了这么多年的汉方言喜剧,我也在考虑转换思路,把视野扩展到商业戏剧上来,寻求更广阔的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