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元与交融是新疆文化的恒久符号

 南山大佛图书馆 2014-09-25


  9月28日上午,由新疆经济报社和德汇实业集团联合主办的德汇心文化俱乐部第十次主题活动如期举办,50多位各族专家学者共同分享了厚重的“东天山文化”。

  和往常一样,与会的嘉宾都是专家学者:孟驰北、罗绿绿、许学诚、雷茂奎、吴连增、周轩、刘云、张洋、夏力甫罕·阿布达里、贾合甫·米尔扎汗、巴生、陶然、施新荣、于建军、王锋、杜芳清、戴江南……

  许学诚先生可以说是掀起新疆汉文化神秘盖头的一位学者,要探讨东天山文化,一定少不了他。他以多元文化共存的东天山社区为焦点,畅谈了东天山社区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光明前景。最后他说,现在的哈密地区正在“文化哈密”方略的推进下,发扬多元文化和睦相处的优良传统,团结凝聚多元一体的文化合力,对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文化繁荣进步有着很好的现实意义。掌声响起时,许学诚先生带着乡土气息的巴里坤方言以及他独到的学术观点都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中。

  草原文化学者孟驰北先生从文化交融和融合文化的概念讲起,他说:文化交融和融合文化是两个概念。文化交融是个动词,是进行时;融合文化是个名词,是完成时。文化交融是在两个以上的异质文化的基础上,按择优而取的原则,互相吸收、互相丰富。他认为文化交融有三个领域,第一是物质领域,在这个领域,文化交融往往遵循的是利益的短效原则。第二个领域是观念领域,这一领域主要体现在利益的长效原则上,在短期内是看不出效益的,而且短期内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障碍,造成文化交融上的难度。第三个领域是知识领域。知识是中性的,它容易为各民族所认同,因此,在知识领域,各民族要广泛接触,并通过交融扩大知识认同的面积,在这方面的求同几乎没有难度。比如:地球绕着太阳转,类似这样的知识大家都能接受,所以,要扩大这一领域的交融。而融合文化则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异质文化经过长期的相互吸收,产生的更高级的文化。融合文化可以在某一个地域某一个行业某一个生活领域某一个精神领域出现,这种融合多了,就会出现更高的新的整体的融合文化。融合文化有两种形式:一是混合型,他举例说,新疆的体育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混合型融合文化。另一种是产生了新质的融合文化,比如:维吾尔文化就是在古回鹘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融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质文化。因此,我们要通过日常的文化交融争取实现融合文化,因为融合文化是大家认同的文化,多一种融合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多了一种亲和力、凝聚力,这对民族团结非常重要。

  新疆大学教授周轩的发言题目是《统一与融合:东天山历史的文化内涵》。周轩教授说,东天山的山南哈密、山北巴里坤,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历来中央政权统一西域的根据地,在我们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与巩固的进程中,始终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汉至清,众多部落与各民族英雄豪杰在这里叱咤风云,上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山南哈密绿洲、山北巴里坤草原,还是多民族繁衍生息汇合交融的舞台,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多民族在这里交融,多种宗教在这里碰撞交流,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天山文化。东天山文化的内涵就是统一与交融。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交融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研究东天山文化,就是要着眼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服务于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新疆大学教授张洋从语言学的角度谈了东天山文化的多元与交融。她说,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民族迁徙的大舞台,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大舞台。从公元60年到现在,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时间跨度大,涉及的范围广,也有相当的深度,因此,新疆不同民族的文化,包括语言都不是绝对单一、绝对纯粹的,互相之间都有较大范围、较深层次的影响和接纳,呈现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张洋教授的核心观点是:多元与交融应该是新疆文化的一个恒久符号,哈密深厚的历史文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她认为,哈密汉、维吾尔文化的互相影响和渗透比其他地方更明显、更典型、交流的时间更长、范围也更广,应该是新疆多元文化的一个缩影。

  哈萨克族学者贾合甫·米尔扎汗希望今后能更深入地探讨新疆文化界的一些重要话题,并希望更多的少数民族专家学者能参与进来,共同为新疆文化事业建言献策。贾合甫·米尔扎汗先生还就之前许学诚先生提到的两个观点交换了意见,他说,研讨会就应该有不同的声音,大家这样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真诚地交流非常好。

  文艺评论家雷茂奎先生认为这个话题事关民族团结,是个很重要的话题,一两次是谈不透的,他建议在今后能继续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探讨。在新疆正面临跨越式发展的前提下,各民族专家学者一起探讨文化交融,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吴连增先生是我区老一代作家,他希望更多的年轻学者能像许学诚先生一样,从不同角度研究新疆的多元文化现象。

  新疆师范大学施新荣教授一直在认真聆听,之前,他曾就《哈密部落民众的演变过程》等与东天山文化有关的课题进行过研究,他从学理的角度对东天山文化进行了梳理,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三个小时的美好时光悄然流走,不知不觉中,德汇心文化俱乐部第十期主题活动结束了,在大家相互深情告别时,每一个在场的人都对下一期的主题活动充满了期待。

  《新疆日报》、《哈密日报》、《新疆人文地理杂志》等媒体的记者和部分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在认真聆听主题发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