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水果不能空腹食用
西红柿:含有大量的果胶、柿胶酚、可溶性收敛剂等成分,容易与胃酸发生化学作用,凝结成不易溶解的块状物。这些硬块可将胃的出口——幽门堵塞,使胃里的压力升高,造成胃扩张而使人感到胃胀痛。????柿子:含有柿胶酚、果胶、鞣酸和鞣红素等物质,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在胃空时遇到较强的胃酸,容易和胃酸结合凝成难以溶解的硬块。小硬块可以随粪便排泄,若结成大的硬块,就易引起“胃柿结石症”,中医称为“柿石症”。????香蕉:含有大量的镁元素,若空腹大量吃香蕉,会使血液中含镁量骤然升高,造成人体血液内镁与钙的比例失调,对心血管产生抑制作用,不利健康。????桔子:桔子含有大量糖分和有机酸,空腹时吃桔子,会刺激胃粘膜。????山楂:山楂的酸味具有行气消食作用,但若空腹食用,不仅耗气,而且会增加饥饿感并加重胃病。????甘蔗和鲜荔枝:空腹时吃甘蔗或鲜荔枝切勿过量,否则会因体内突然渗入过量高糖分而发生“高渗性昏迷”。
大豆异黄酮与女性慢性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兆平卢承前
更年期潮热及绝经后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有25%的更年期女性主诉有潮热出汗症状,但在北美这种女性则高达85%。WHO对日本和欧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比较,发现日本骨质疏松和髋骨骨折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等国。近10年来,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找出大豆摄入量与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和潮热发生率之间的关系。Al等对104名绝经后女性进行了膳食干预试验,给受试者每天服用60g大豆蛋白,持续12周,最后发现有45%的患者潮热症状消失,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对更年期女性潮热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也有的研究者得到相反的结论。这可能与实验地区、受试人群、大豆制品的形式以及试验时间有关。
对于大豆异黄酮与骨质疏松的研究很少。最近Potter等对66名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结果发现,每天摄入90mg异黄酮持续60d,可使第14腰椎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增加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用异丙黄酮(ipriflavone)来降低绝经后骨质丢失是异黄酮与骨质疏松关系的另一有力证据。异丙黄酮为人工合成异黄酮,它是急性卵巢功能缺陷的治疗药物,每天服用200600mg能有效增加骨质含量,减少骨质丢失,这可能与其在肠道内被细菌转化成包括大豆苷原在内的许多代谢物有关。在异黄酮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以去卵巢大鼠为模型的动物实验上,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减少骨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
上述慢性疾病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另有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非激素依赖性疾病或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特性可保护DNA免受紫外线损伤,可避免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损伤,对Ⅱ型糖尿病的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大量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大豆异黄酮对女性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作用。毋庸置疑,增加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有益于人体健康。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绝经女性的健康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用雌激素替代疗法(ERT)来治疗与体内雌激素低下有关的疾病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而且绝经女性不愿接受ERT,因此大豆异黄酮在女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大豆异黄酮与疾病关系上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到目前为止,对于大豆蛋白对血胆固醇的作用仍存在相反意见;对于异黄酮与癌症的关系,不能仅从人类细胞株实验和动物实验外推到人体,仍需进行更多的人体干预试验。而对于大豆异黄酮与潮热和骨质疏松的关系也需要更多人体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对其机制也需深入探讨。而且大豆异黄酮与其它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尚未见报道,每日推荐量也未最后确定。因此对于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及其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大豆异黄酮与女性慢性疾病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刘兆平卢承前
更年期潮热及绝经后骨质疏松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在日本有25%的更年期女性主诉有潮热出汗症状,但在北美这种女性则高达85%。WHO对日本和欧美绝经女性骨质疏松发病率进行比较,发现日本骨质疏松和髋骨骨折发病率明显低于欧美等国。近10年来,各国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试图找出大豆摄入量与更年期女性骨质疏松和潮热发生率之间的关系。Al等对104名绝经后女性进行了膳食干预试验,给受试者每天服用60g大豆蛋白,持续12周,最后发现有45%的患者潮热症状消失,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大豆蛋白对更年期女性潮热症状有显著的改善作用。但也有的研究者得到相反的结论。这可能与实验地区、受试人群、大豆制品的形式以及试验时间有关。
对于大豆异黄酮与骨质疏松的研究很少。最近Potter等对66名绝经后高胆固醇血症妇女进行了一项膳食干预试验。结果发现,每天摄入90mg异黄酮持续60d,可使第14腰椎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增加2%,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临床用异丙黄酮(ipriflavone)来降低绝经后骨质丢失是异黄酮与骨质疏松关系的另一有力证据。异丙黄酮为人工合成异黄酮,它是急性卵巢功能缺陷的治疗药物,每天服用200600mg能有效增加骨质含量,减少骨质丢失,这可能与其在肠道内被细菌转化成包括大豆苷原在内的许多代谢物有关。在异黄酮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面,目前主要集中在以去卵巢大鼠为模型的动物实验上,大量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减少骨质丢失,促进骨生成的作用。
上述慢性疾病均是激素依赖性疾病。另有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对非激素依赖性疾病或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大豆异黄酮的抗氧化特性可保护DNA免受紫外线损伤,可避免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脏损伤,对Ⅱ型糖尿病的症状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综上所述,大量的研究结果均证实了大豆异黄酮对女性慢性疾病的预防治疗作用。毋庸置疑,增加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有益于人体健康。随着社会的老龄化,绝经女性的健康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用雌激素替代疗法(ERT)来治疗与体内雌激素低下有关的疾病会增加患乳腺癌的危险性,而且绝经女性不愿接受ERT,因此大豆异黄酮在女性雌激素依赖性疾病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但是在大豆异黄酮与疾病关系上仍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因为到目前为止,对于大豆蛋白对血胆固醇的作用仍存在相反意见;对于异黄酮与癌症的关系,不能仅从人类细胞株实验和动物实验外推到人体,仍需进行更多的人体干预试验。而对于大豆异黄酮与潮热和骨质疏松的关系也需要更多人体试验来进一步证实,对其机制也需深入探讨。而且大豆异黄酮与其它食物成分的相互作用尚未见报道,每日推荐量也未最后确定。因此对于大豆异黄酮的作用及其机制仍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