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液,简单的说就是人和动物身体内的液体,包括水和溶解在水里的各种物质。 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40%。细胞内液是细胞内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得以进行的场所。 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约占体重的20%。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其又分为两类:组织间隙液和血液。 组织间隙液简称组织液或细胞间液,是存在于组织间隙中的液体,组织液包括淋巴液和脑脊液。 组织液为细胞外液的4/5,约占体重的15~20%。组织液进入淋巴管即成为淋巴液。 血液的血浆为细胞外液的1/5,约占体重的4~5%,血浆是存在于血管中的液体,约占血液的55%。血液由于能在血管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为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中间环节。 细胞间液和细胞内液之间由细胞膜所隔开,细胞间液与血液之间由血管壁所隔开。细胞内液、细胞间液和血液三者之间的水分和一切能透过细胞膜与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互相进行交换。 高等动物细胞外的液体,各种液体虽然彼此分开,成分也不完全相同,但它们之间是互相联系的,血浆起着各种液体之间的联系作用。 由于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地流动着,毛细血管又遍布全身各处。不过体内平时仅有小部分毛细血管开放,但也足够进行机体的物质交换。当血液流经消化道和肺时,从胃肠中得到养料,从肺中得到氧气,流经全身组织细胞时,通过组织液将养料和氧气输送给细胞,供细胞生活需要;同时细胞新陈代谢后的产物进入血液,经循环运送至肾、肺和皮肤等器官,排出体外,使血液不断更新,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重要条件之一。 体液具体包括血液,脑脊髓液,淋巴液,肺腔的液体,腹膜的液体,关节的液体,胃液及各种消化液,唾液,汗液,泪液,尿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羊水等等。 人体的体液占人体体重的60%以上,体液和其他任何液体一样,都有酸碱之分。 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整个人体和体内所有细胞的正常功能都是非常必要的。 然而在机体生活期间,干扰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因素是不断出现的。机体细胞与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经常改变着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一些外环境因素的急剧变化也倾向于直接或间接(通过机体活动变化)改变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但与此同时,消化道不断补充营养物质,肺不断补充氧和排出二氧化碳,肾不断排出各种代谢尾产物、调整水与各种无机盐及小分子物质的排泄量,皮肤也不断散失代谢所产生的热量;而且,这些活动都处于整体的神经和体液调节之下,从而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能作较小幅度的波动,使细胞内外体液的容量、电解质浓度、渗透压、酸碱度等保持着动态平衡。这一状态称为稳态,是人体细胞代谢所必需的条件。
![]()
在一些疾病情况下,如高热、酸中毒、缺氧等,常可出现内环境理化性质的较大变化,并超出人体的调节能力,均将引起机体细胞功能的严重紊乱。这样可以导致一系列的亚健康表现,当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成为威胁生命的主要因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