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面揭示毕加索抽象变形画中隐藏的秘密

 梦中听雨0701 2014-09-26

郑重告知

本人(网名:天南地北之子)发表的关于研究毕加索抽象变形画的文章及其中的图片(非毕加索原画)均已向版权局申请版权保护,因此除网络转载外、其余一切使用我的研究文章和图片的行为均请注意遵守国家有关版权法规定。

                               LUJUN

                                                                                      2014-9-22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二十世纪最著名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对毕加索画作的研究者常常按毕加索在绘画领域逐步成名的过程将他的作品划分为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等等。实际上按毕加索的画风演变来看,可以简单的分为经典主义和立体抽象主义两个时期。而使毕加索成名,成为有史以来所有顶尖画家中的一员的主要原因则是他所创造的立体抽象主义。

毕加索留下了近37000多件作品,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我现在看到的只有几百件。但是毫无疑问这几百件都是毕加索各个时期最著名的作品,代表了毕加索绘画的各种风格。

根绝我的研究,自1907年毕加索发表《亚威农的少女》一画以后,立体抽象主义的画作成为他的主要风格。这些画作中有一大批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变形,其中的人物画脸部均严重变形,这部分画被称作变体画。这些作品给观看人的第一感觉是怪异,无法清晰的理解变体的内涵意义,因此这些画作被大部分世人认为看不懂。虽然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在努力的研究这些画作,但从他们发表的见解来看,极大多数都是停留在对毕加索思想、感情的解读上,从未有人能对画面内容作出清晰的判读。

世界上有很多人在研究毕加索。

1956年一位电影拍摄者进入毕加索在法国的画室拍摄他作画的全过程,这部纪录片被称为《毕加索的秘密》。在这部纪录片中毕加索共画了15幅图画,事后全部销毁。这部电影得到了嘎纳电影节大奖,现存于法国,被定为国宝。

我看了这部纪录片,片中毕加索显示出纯熟的技艺,他能在寥寥几笔之中就勾勒出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他用笔速度很快,用色毫不迟疑,并不断的更改画面和色彩,以求取得一个较好的效果。但是毫不客气地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一个浸润在美术中几十年的画家达到这个水平不足为奇。而且关键的问题是毕加索在这部片子中仅仅在应景作秀,他所表现的都是他已经画过的旧作的草稿重复,根本不是在认真的创作新的画作。关键是他没有展示出他真正的作画方法,尤其是怎样画那些变体画的,因此可以说这部影片并没有揭示出什么秘密。

国外有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对毕加索的一幅画进行了热成像技术分析,认为在原画下可能还存在另一幅画,他认为这也是一个秘密。这种秘密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因为有可能毕加索先画了某个形象,然后忽然产生了灵感,于是用油彩将原有形象覆盖,代之以新的构思。这样就可能在画的底层留下了原有的痕迹。这在油画界中已经多次引起人们的关注。我所要揭示的不是他的这种方法。

我收集了近200幅变体画,在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后,发现了毕加索创作这些画的方法,由此发现了隐藏在画背后的秘密。这个秘密由两个部分组成:1、毕加索的这类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2、这些画的内在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实只要知道了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我采用的方法是目前为止无人采用过的,但又是极其简单的。我采用这种方法已经将所收集到的所有毕加索的变体画进行了分析,不仅成功的完全证实了我对变体画的认知。并按照这个方法对这些变体画进行了逆向还原,制作出大批新的图片,而这些图片很可能是毕加索绘制这些抽象画的原始图案。

世界上很多人都认为毕加索作画是激情而发、信手而作,无规无矩,甚至于有些无知的人认为毕加索作画“四肢异位、手脚交错、五官互调、画丑为美”,比儿童涂鸦还不如。根据我目前的工作,我认为这些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就像如毕加索所说:“但愿人们永远不了解我的作品是怎样画出来的,因为我要求我的作品,只是表现激情而已。”“你等着我告诉你,艺术是什么?如果我知道,也不会告诉你。”

毕加索最著名的一句话则是:“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我在下面所要揭示的毕加索作画的秘密将十分雄辩的证实毕加索上面的话绝非虚张声势,他的画中真的包含着他的毕生心血。

我将采取最简便的、直观的方法来揭示我的发现。毕加索创作变体画有多种方法,我从最简单一种讲起。

一、    组合

   在毕加索的画中,组合就是将不同时间段、或不同的形态的画面组合在一张画中,表面上是营造出怪异的气氛,实质上是想将单调的二维平面转变成三维活动的画。

   例一、

   下面一幅被称为《裸女与静物》,不知道是谁定的名称,我觉得不切合该画。

    这幅画中是一个动画物体,处于行走状态,其最特别的地方是下面有桔黄、白色、绿色三条腿。

   我作了下面两幅画:

 


   现在大家一定可以明白了,毕加索在这幅画中将行走中的“两步”合成在一起了。就像在画卡通片时,为了让人物和动物动起来,必须按播放的速度将运动中的每一步分解成十几张图片组成运动中的每一步状态,然后在连续播放的时候,你就会看到运动的效果。但是如果播放的速度慢了一些,你就会看到如毕加索原画中的现象。明白了这一点,再回过头去看毕加索的原画,你就会看到这是在表现“运动”。这样的画法使得画面不单调了,同时有了新的意义和感受。我将毕加索的这幅画命名为“欢快的行走”,我认为这个名称更适合这幅画的内涵。

   例二、

   再看第二幅,其手法是一样的。这一幅很有名,被称作《坐在安乐椅上的女人》,画中的女子据说是“玛丽·德雷莎”,毕加索的一个早期的情人,毕加索以她做模特画了不少画:


   

   这幅画中女性的身体形象高度变形,而最怪异的是她有三条腿。按照上面的思路,我再作出两张图,请看:

 


   这两张图中,左边的图中两条腿都在下面,但是其中的右腿正在抬起;而在右图中,她的右腿抬起来了,搁在扶手椅的椅把上。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了,毕加索是用一张图表现出女子坐在椅子上抬腿的一个连续动作,这是个悠闲的、随心所欲的时光。整个画面的怪异给了人想象力,这是毕加索的目的。这幅画因此可以命名为“放肆”。

这幅图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画的左上角有一个方框,中间有着模糊的抖动的图像,类似于现代电视屏幕。在毕加索生活的早期年代,电视是没有的,但是有电影。最早的电影产生于1895年,这个时候毕加索已经14岁。也就是说电影的早期发展和毕加索的青年时代是同步的。电影也是由一幅幅间断的画面组成的,利用的是快速进动时人的视觉残留效应,使固定的画面变成活动的画面。电影发明在当时曾经引起巨大的轰动,我认为毕加索也一定对电影引起过极大的好奇心,毕加索的这幅画和前面一幅采用的都是类似于电影胶片中的慢速播放。这幅画中左上角这个与整个画面完全不协调的方框是毕加索给我们的暗示,毕加索告诉我们他采用的也是电影的表现方法。

上面讲的都是一种类型,画面虽然不一样,实质性的思路是一样的,目的在于使画面动起来。

这个类型中还有一种,虽然也是将两种形态组合在一起,但感觉并不完全一样。

例三、

下面这幅画叫做《梦》,画中人据说也是玛丽.德雷莎。

    这幅画中的女子脸被一条黑线劈为两半,值得注意的是上半部的脸色和下半部不一样。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女子的嘴中有一抹红色,像一缕火苗,在这幅画中这缕红色很难解释,但是在下面的解剖中大家就可以明白了。毕加索曾经画过类似的两张画,但画中没有这诡异的火苗。这说明了毕加索在创作此画时也有一个变化和进步的过程。

 

   我对此画的解读是先要做一步复原工作,就是把上半部脸完整的还原出来:

      现在大家可以看到那缕红色的火苗原来是红色的嘴唇。
   用这张脸的取舍得到下面两幅画:

  

 


   

现在我们可以清晰的理解原画的内在含义了,毕加索在一张画中用女子的两张方向不同的脸表现出女子从睡着到熟睡的两种状态,这使得一幅静物般的画作产生了变化的感觉。

二、拼贴

接下来的这些画采用的手法称作拼贴,与上面的画的做法有很大的变化。上面的这三张画人物的形象本来就呈现出来,而下面的这些画本来的形象部分被隐藏了,其中真正的隐藏着秘密。

从下面这幅画开始我将逐步引向深入。

例四、

    这幅画中的人物具有非洲民族的特征,毕加索去过非洲,非常欣赏非洲民族风俗和艺术特色,这对他后来的艺术创作中产生过很深的的影响。

这幅画很明显,画中有一男一女两个人物,但是这两个人的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尤其是背后的女子她的脸到底是怎样的?单靠这张画有许多细节无法了解。就这张画本身来说,切割脸部的两条斜线有什么用途?

我还原出了下面两张图:

    相信大家看到这两幅画会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原来在一幅画中隐藏着这么美丽的两幅画。原画中切割脸部的两条斜线消失了,其实还存在,只是在画中形成了男子的鼻子和女子的头发和嘴。

这就是大部分毕加索制作大部分变形画所用的手段,毕加索在制作前,先画出两张画或更多的画,然后进行分割后,重新拼贴起来,形成了一张变异的画,这也是毕加索说的他画图在“做减法”的真正含义。

这张画可以称作《非洲形象》。

但是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吗?毕加索这么画法很容易吗?让我们再来看两张,一方面更进一步来了解毕加索画作中的秘密,同时也能更加体会到作为一个伟大的画家,他不是浪得虚名的。

例五、

下面我展示的是一张非常阳光、美丽的图画,这在毕加索的画中不多见。

   粗看画中人是一位高雅的女士,眉含春意、目呈笑意,很美丽,但是如果仔细的观看这幅画,就可以发现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是画中的一切,左右都是不对称的。

从上往下看,帽子的形状有点怪,而且不对称;

脸部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不一样,一边是圆形的,一边接近直线。颜色也不一样,中间是浅蓝灰,左边是透明的黄色,右边是白色的;

头颈偏离中心。

波浪般的头发两边的颜色和长短也不一样;

两边的衣领颜色不一样,上面的图案也不一样;

关键的是画中人的左右眼睛不一样,右边是扁扁的半圆形,左边是开放的三角形,与正常人的双眼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相同的特征;

嘴唇的画法很奇怪,既有一个黑色线条勾勒的明确的嘴唇,又有用很淡的颜色勾勒出的另外一个嘴唇的轮廓。

由于存在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怀疑这张画中有两个人,也就是说这是两个人的画面的合成。

现在我把还原图公布出来:

    所有的一切不对称的地方都不存在了,一对青年男女,男士俊雅,女士美丽。帽子、服饰,色彩和图案是那样的协调。

请注意我在还原这些图片的时候没有对毕加索的原画的每一笔触、每一点色彩、每一个细节做任何改动。我采用的方法其实非常简单,但是我现在不会公开,因为可能有很多人看了我的文章后就会自己找到方法,这一定是个乐趣。

这幅原画可以称作《毕加索和他的爱人》,因为这两位虽然在画中衣着华丽,如贵族一般,其实仔细去对照,你会发现,这位男士的脸型与毕加索青年时期相似,而那位女士的脸型是毕加索终生喜欢的多位情人一样的圆脸型、大眼睛。

这幅画的原画,每一笔都是严谨的,所有的不相同的画法都是在布局,在我做出的复原图上,原先怪异的地方都变得极其合理,看了这幅画难道还有谁会认为毕加索画的和儿童差不多吗?而其中的难度我在后面的图画中会详细的介绍。

相比而下,下面一幅画原图的变形更严重,但却更典型,因为这个类型的画,毕加索画了很多。

例六、

这幅画初看,是画了一位姿态优雅的女士,用色为橘红;亮黄和老黄;蓝色有三种变化;淡草绿、白、浅棕。大部分画面取的都不是正色,所以整个画面显得很安静和协调。正是在这种安静和协调的色彩中画中人在沉思,然而她的形象却是怪异的,她又是毕加索一度十分喜欢的情人。毕加索为什么要把这位女士画的这么怪异?这一切使得这幅画变得不可思议了。

先来仔细的分析:

画中女子头带着一顶西班牙风格的女式三角形帽子,帽檐的左右两边颜色不一样;

脸部的左半边自鼻子往下缺少一块,使得整个脸完全不对称;

两只眼睛的角度有差别;

衣服的左右手臂部分左边是橘红色的,右边是淡咖啡色的;

胸部乳房集中在左边;两只手中的左手,即实际中的右手,大拇指的指甲面与其他四指方向矛盾,形成了正常人不可能存在的手形;

这幅画的还原不太容易,得到的结果一定让大家大吃一惊!


   这两幅画与毕加索的原画完全不一样,一幅上画的是一位老人、另一幅是一位充满稚气的少女。由于这两幅新画都是采自原画的某一部分制作出来的,因此色彩完全一致,原画中所有怪异的地方全部消除了,一切都变得正常了,尤其关键的是新作中的人物特征和原画一脉相承,因此这两幅新画揭示了毕加索原画的内涵:玛丽·德雷莎回忆着自己的童年,那位老人是她的祖父或祖母。因此毕加索的原画可以命名为《儿时回忆》。

不要怀疑我的还原图是否正确,你只要将这两张图片各自中间分割开,再组合起来,就将得到毕加索的原画,分毫不差。

如果大家对我的做法和释读还是将信将疑,那么我让大家再看一张。

例七、


    这是一幅版画。

这张画同样粗看是一位女性,同时可以依稀看出画的左侧另有一个人在与女子接吻。细细分析这张画,它的左右同样是不对称的:

帽子的左右不一样;

双眼的大小、包括眉毛的画法不一样;

两侧的耳朵不一样;

右边的衣领为长方形,左侧的衣领为新月形;

左侧耳垂下有一根直线,这根直线显得十分唐突。右侧脸庞上下同样有一根无法解释的曲线。

画的两侧一侧采用的是阳刻法,一侧是阴刻法。

同样取得还原图:

   在复原图上一切不相同的地方全部消除了。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位方脸型的端庄男士和一位精致的女士。原先我指出的左侧那根无用的直线,现在形成了男士方形的脸庞;而右侧那根曲线则构成了女子优雅美丽的颈部。

这幅画中包含的青年男女我不去论证到底是现实中的哪两位,但有一点是很明显的,这是毕加索对美好爱情的赞美。这两位的身份应该是相应于西班牙某个历史时期的贵族。因此毕加索的原画可以命名为《贵族青年夫妇》。

在这幅画中更加充分的证明了毕加索是用拼贴法来制作这些画的,否则的话布局的不合理无法解释。但是即使是如我所说先制作出两张图,然后拼贴,但在原始图案的创造时,也必须有精确的构思,及每一根线条合理的安排,这中间要经过许多次调整,以保证拼合出来的画面既有诡异的一面,又有可欣赏的一面。在每一个对称的位置安排一个不对称的画面,这个难度非常的高。这里就证明了毕加索的顶尖功力。

到现在为止,如果大家还是有怀疑的话,尽可以去找一些不是毕加索画的画看看能不能产生上面的效果。

也许有人会说你上面介绍的都是一些线条画,那么块状色彩的油画有没有这种现象?好,下面我们就来看一幅毕加索的油画:

例八、

   这幅画我同样作出两张复原图:

 


   

可以看出这两幅图是不同年龄段的同一个人,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原画中明显的不对称主要是眼睛。其实人物画中的眼睛是最重要的部分,不同的眼睛可以反映不同的年龄,也可以反映不同的性别,不同的神情,所以毕加索的变体画中如果眼睛不相同的必定是两个不同的人物合成的。这句话也许有点绝对,因为即使是动物,在毕加索的画中也能出现完全不同的形象组合。

请看,这幅画中是一具积木式的动物:

例九、

毕加索的画作中还有许多以动物为题材的,但他对不同的动物有时有着像对人类一样的爱憎。在毕加索的画中牛一直是恶魔的代表,而马则代表正义。

在这幅画中有两个地方需要特别注意,一个还是眼睛,左边的眼睛是直的,右边的眼睛是横向的,而且很凶恶;第二个是左边是一具翅膀,右边是一个脚蹄。尤其是右下的大脚掌,这个脚掌和毕加索的最有名的名画《格尔尼卡》中的右下部的一个脚掌,除了朝向外几乎完全一样。

这张卡通般的图画的复原图使人很震撼:

现在我们看到了一头凶恶、粗野的牛,又看到了一匹美丽的、和善的飞马。马。

例十、

这是一幅创作于1958年的木刻版画,是年毕加索77岁,是个老人了。画上端的字母是斗牛的意思,下面的字母什么意思我没有弄清。毫无疑问,谁都看得出这幅画中有两个人,但是你能知晓他们的本来面目吗?画是什么意思?让我来揭开这个秘密:

    两位老人,一男一女。这样我们再去看原作就可以理解了,这是两位老人偎依在一起,也就是说真正的爱情不仅仅存在于年轻人之间,也存在于老人之间。这幅原画应该命名为《夕阳情》。

我以前发博文喜欢连载的形式,今天则不同,我将采取一气呵成的方法,不怕大家视觉疲劳。

 但我可以发些毕加索不同风格的画来分析,以此来调节大家的感觉。

 例十一、

 下面这幅画面很难辨别。

 谁能说清这幅画是什么意思?表现什么形象?看看我的还原图吧:


    这两张图的右面一张下部有两个箭头类的图案,这是个船锚!再看左右两张整个画面,片片块状图案,表现的是无数船帆。画中有两个人物形象,一男一女,均是戎装打扮。这些使人想起了发生在公元前37年的一场海战“亚克兴海战”。这场海战是古罗马时期屋大维和安东尼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一场海上决战。在这场海战中还有一位关键人物,就是埃及皇后克娄巴特拉。当时克娄巴特拉委身安东尼,希图得到保护。在这场海战中克娄巴特拉也在海上,据说在决战最危险的时候克娄巴特拉临阵率军脱逃,导致安东尼军心大乱,最终决战失败,也因此克娄巴特拉自杀、埃及托勒密王朝因此灭亡。

我认为毕加索的这幅画就是表达的就是这个场面,因为历史上有女性出现,并起了决定性作用的海战只有这一场——亚克兴海战。因此这幅画可以称作《亚克兴海战》。

例十二、

这幅画很有意思,画中人有着典型的中国风格,看看我搞出些什麽名堂来?


     这幅画可以命名为《中国婆媳》。
    例十三、

   很有意思吧?

   国内浙江大学美学与批评理论研究所所长沈语冰先生是在西方美术研究上深有造诣的学者。他在某次讲演中提出,毕加索的变体画的作画原则是毕加索设定的游戏原则,他特别以毕加索的《贾奎琳》这张画为例,说毕加索的原则是:小心翼翼地将半张侧面脸与半张正面脸呈90度角的叠加。他认为这是个基准线,依靠这个基准线就能看懂毕加索的变体画。他认为通过这个基准线能看懂毕加索意在这些画中表现人体的多个面,仅此而已。沈语冰先生还引用了国际上研究毕加索的泰斗列奥·施坦伯格(Leosteinberg的某些话来佐证他的观点。

    我认为沈语冰先生已经触及毕加索变体画的奥秘。但这里有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他是怎样肯定毕加索使用的是一个正面半张脸,一个侧面半张脸,为什么不是两个半张正面脸?在毕加索的画中你能正确判断正面和侧面吗?第二个问题,既然认为毕加索用了半张正面脸,为什么不去想法复原整张脸呢?

   我在美术上的造诣显然无法与专业人士相比,但是我走了下去,我所做的恰恰是他们没有走下去的那一步。我将半张脸复原成整张脸,其原理是绝大部分人的脸是对称的。因此只要有半张脸,就能复原出整张脸。

   就拿《贾奎琳》这张画来说说吧:

   例十二、

   看看她的两个半张脸复原出来是什么样的?


   这是个小女孩。


   这是一个有点年纪的妇人,如果把这两张图片并列起来再看看有个什么效果?

   画中的含义很明确,母亲在严厉的管教女儿。如果再联系毕加索的原画我们就可以想到了这和我前面发过的一张内涵相似,这是贾奎琳在回忆她的少年时代,母亲曾经如何严格的管教她。

   所以我很自信的认为,当代基本上没有人能读懂毕加索画中的意义,因为他们不知道怎样解剖毕加索的画,因此也无法了解画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事情的关键在哪里?事情的关键在于一点:他们没有注意到毕加索的变体画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不对称!只要是人物画,毕加索的变形画中最大的不对称在于人的脸部,尤其重要的是在眼睛不一样,再加上所有的附件:帽子、衣服、颜色左右都不对称。??

   以下面这张画来举例。这是毕加索非常有名的一张画:

   例十三、

   这幅画叫《哭泣的女人》,画中人叫多拉。多拉是毕加索一生中一位十分重要的女人,多拉,全名为多拉·马尔。她曾经在十年的时间里成为毕加索唯一的模特,她对毕加索的创作带来了最大的影响,他们两人之间有过热烈的爱情,也有过自相残杀的怨恨,所谓爱与恨紧紧相连。多拉1935年认识毕加索,在与毕加索相爱的十年里,不仅经历了家庭战争——多拉的母亲激烈反对这段爱情,经历了女人争夺男人的战争——多拉与毕加索太太奥尔加之间的争斗,同时还经历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最残酷的一场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三场战争固然为毕加索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但同样不可避免的扭曲了双方的性格,因此毕加索与多拉之间不仅有爱情,还有暴力,多拉多次被毕加索殴打,同时毕加索还继续移情别恋,以至于与多拉分手。但即使如此,当毕加索离开人世的最后时刻,他还是给多拉留下了一个小盒子,要她在他死后才打开,最后多拉打开了盒子,里面是一枚结婚戒指,然而同时还有一枚尖利的针,如果要带上这枚戒指,就必然会流血,也许毕加索就是这样告诉了全世界的人,爱情充满着鲜血,这就是爱情。基于上述情形,因此毕加索留下了大量与多拉有关的画作。

    这幅画的脸部中间可以说是一团糟,画中女人手中抓着白色的纸巾,嘴中喷着粗气,可以分辩的是左右两只手手指的颜色不一样,右边是绿色的,左边是白色的。关键的就是我特别注意的眼睛,不注意看,两个眼睛的形状是一样的长圆形,只有大小差别,但是仔细看,眼窝完全不一样,一边是平的,一边是立着的。

    对这幅画的解释一直都是从感情上来解释的,都是认为这是多拉在悲伤的哭泣,都是毕加索对女性施虐的反映。其实呢这幅画中同样存在着我们想象不到的秘密。请看我的复原图吧:

    我是这样解释这两张画的,这两张图片上反映的基本情绪是悲伤的,这是一个男人在呼唤,一个女人在答应,两个人相距很远。如果真的要从感情上来解释,如果真要扯上毕加索和多拉,那这张画深刻的反应了毕加索和多拉之间的感情,那是一种又爱又恨的牵连。

   沈语冰先生提出的基准线是很对的,基准线确实存在,而且是毕加索在所有的画里都有所暗示的,关键是你怎样去找!我给大家看一张画:

   例十四、


   这是毕加索的一张原画,在这张画的左上角有一张小图,小图我已经放大了,请大家仔细的看,小图中的人脸上有一条直线,这条线就是毕加索亲自提供给我们的基准线,按照这根基准线,我做出两张图:

    当然这是唯一的一张毕加索留下明确记号的画,可惜的是从来没有人注意过。在其他的画中虽然没有这样明确的基准线,但是毕加索总是在一些细节部位留下可以参考的关键点。

   三、毕加索的变体画题材十分广泛,形式也在不断变化,总体上是早期画风严谨,晚期轻松。形式上也在创新。比如下面的画:

   例十五、

   这幅画画上的日期是1963年5月3日,这幅画上下颠倒,都是一个人的头部像,它的画风简约,用笔随意,非常轻松。可以得到这样四种变异:

   毕加索有一张自画像,很有名:

   这幅画里已经出现了变体画的味道,后来他又画了一张:

   例十六、

   两幅画的画法不一样,内涵是一样的,但是第二张更富于神秘性,而且内涵更广,这其实就是变体画的意义。

  请大家注意看,想一想,第二幅画中的眼睛到底是闭着的,还是睁开的?

你可以理解为双目都是睁开的,只是两只眼睛的颜色不一样,他在正视着你。但你也可以认为两只眼睛都是闭着的,他在低头闭目沉思。

   用这张原画作出的复原图如下:

   在这两幅复原图上你看到两个人,一个年轻一些,一个年老瘦削,仅此而已。你还是分不清他们的眼睛是睁着的,还是闭着的,那一对眼睛深沉,似乎要看到人们的心里。这个效果就不是前面一张自画像所能达到的。

   这幅画我将它命名为《两只眼睛》,这是两只看透人生,看到人心里去的可怕的眼睛。
   在这篇文章中我最后要解释的是毕加索立体主义的的开山作《亚威农的少女》。这幅画的重要性我不谈,我只想问一个问题,这张图里到底有几位女性?有几位少女?

   例十七、

这幅画中共有五个人,我来逐一分析。

   第一号是画中最左边的一位,这一位的复原图只有一张:

   这一位身材较壮,从位置和神情来看是位侍女,年龄在20岁左右。

   第二位左右眼睛有差别,复原出两张图。
   很明显,两位都是少妇,不能属于少女类。

   第三位双目一样,但也能复原出两张图:

 


   这两张图中一位年纪偏大,一位年纪很轻,当属少女。

   第四位脸部变形,复原出下图:

   这两张图不管取哪一张,都只能认为是位男性大汉。

   第五号脸部有图案,复原出一张图:

这是个非洲人,有着明显的特征,而且这也是个男人。

现在请大家看综合图:

   现在结论出来了,《亚威农的少女》这幅画中只有一位少女。这幅图与同样是毕加索画的一张图有类似之处,在下面的图中有六个人,其中也有一位男性大汉:


   我作出的这张还原图与毕加索的原画相比毫无疑问神韵差了许多,清一色的正面形象,缺少变化。但是这样的复原图为我们研究毕加索的原画提供了新的思路。

    毕加索还有一张最富盛名的画《格尔尼卡》里面也隐藏着许多秘密,且待以后再说吧。

    结束语:

1、我不是一个专业的画家,所以不可能全面的看到毕加索的画作,只看到了极小部分。我对收集到的200余幅画全部做了解析,并将在今后把其中的100幅逐一全部发表出来。还是要提醒大家,这些画已经全部申请了版权。

2、我不认为我的工作一定正确,但我是想打开认识毕加索这些变体画的大门,开辟按照毕加索的画法创作变体画的道路。毕加索曾经对他的创作方法有一个加法和减法的理论。他的变体画对怎样做减法提供了最好的范本。

3、中外都有人说中国人天生看不懂毕加索的抽象画,这是对中国人智商的侮辱和贬低,我相信中国人有足够的智慧和世界上的人一起破译毕加索变体画的奥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