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笔

 馱夫 2014-09-27

 驮夫 

之前朋友问我,有没有保留着“英雄100”钢笔,网上收藏行情看好。那笔我以前用过的,收着。但听了过后,总感到有点寥寥。

现在提起钢笔,仿佛既熟悉又陌生。解放前后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钢笔还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一种必需,只要识字,不管字写多写少,笔不分好坏,基本上都会人手一支。自今回想那些五、六十年代老土的亲友照、结婚照,当时的男青年多梳剪着三七开的分头,甚至是“尿桶箍”,照相时都会在上衣胸前的口袋别上一支钢笔,作为一种装饰,体现一种文化和时尚,显得很“枪哥qing ge”,即厦门话神气哥的意思,仿佛你口袋不插笔就缺了些什么似的。那穿着国服中山装的,裁缝师傅也会在上衣左边口袋盖子的上沿,特意留下一个小缝,以便于插入钢笔,且笔帽的别子就别在衣袋盖子的外面,让人一目了然地知道你是插了笔的。即使是文革,穿着军装,胸前佩戴毛主席像章照相,有的也还会插上钢笔的,那也许已成为一种习惯了。

当时的上海钢笔厂,就生产“英雄”、“永生”两个牌子,是全国公认屈指一数的好牌子。上小学时,我是用不上钢笔的。姐姐上中学时用节省下来的助学金买了一支“英雄”,让我着实羡慕了一阵子。父亲有一支老钢笔,是派克的,但吸墨水的胶管老化烂了,走遍中山路、思明南路、轮渡一带的修钢笔摊子,都说进口老货,没有配件可换,且那笔的胶木笔壳已老化摔裂,所以也就寿终正寝了。文革武斗时闲在家中,见那派克笔尖是14K金,金灿灿的,就将其取下,装在一支普通的钢笔上,虽然笔的鸭舌与派克笔尖的形状不太相同,没想到书写起来却十分流利上手,不划纸,不涩纸,也不会滑纸,而且笔划十分清细,出水流畅,那书写的感觉是其它国产钢笔无法与之比拟。这中西结合的钢笔后来就陪着我复课,上完四年的初中和高中,直到中学毕业后做临时工时,笔身摔坏了,才再将金笔尖取下洗净,保留至今。

上世纪末,不知不觉中,钢笔逐渐退出了人们的使用范围。开始是圆珠笔,后来是一二圆钱的廉价水笔、签名笔大量面市,人们使用方便,用完就丢,不用加墨水,不用檫笔尖,不用清洗钢笔,再加上现在电脑的广泛使用,动笔的机会就越来越少。试想当下谁佩着钢笔、插在衬衫口袋走在大街上,一定很二。市面上昂贵的金笔,俨然已成奢侈品、礼品,为商界官场之间流通、收藏,其它地方日常已很少再见到使用灌墨水的钢笔了。这究竟是经济时代的进步,或是文化的悲哀,钢笔的悲哀?

人有时总会有那么一点怀旧情结,最近我莫名的又用起了钢笔,但也确实觉得不如随手丢的一次性水笔的方便好使,但它却也让我再感受笔尖划过纸面的那种流畅接触的享受,而且还是最最环保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