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季养生

 昵称19576045 2014-09-27

十二、高血压患者的夏季保健

四季天气变化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在炎热的夏季,高血压、心脑血管病患者一般感觉较为难受,但如果注意做好防暑降温、饮食调节及调整药物剂量,病人会很顺利地度过暑期进入凉爽的秋天。

夏季天热,出汗多,易发生血液浓缩,诱发心脑血管血栓形成。如果供应心脏的冠状动脉血栓形成就会使心脏供血不足,发生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如果脑血管内发生血栓就会发生脑梗死,表现为四肢活动障碍。心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在高血压患者中多见。

研究证明,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程度不等的损害。由于夏天出汗多,血液浓缩,在人们睡眠或安静等血流缓慢的条件下,就易形成血栓。建议高血压患者一定要补充足够的水分,特别是在出汗多的情况下必须及时补充饮料。无糖尿病的患者可适当多吃新鲜水果,而糖尿病患者则应以清茶或凉白开水为主。

夏天仍须坚持饮食治疗

高血压患者进行饮食治疗,不但要降低血压,同时还要预防或纠正其他的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盐是目前已较肯定的使血压升高的因素,并且是影响药物降压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具体建议如下:

1.将膳食中的盐(包括所有食物中的钠折合成盐)减少到每日平均4~6克。

2.增加含钾、钙丰富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制品。

3.控制膳食中的脂肪及过多的谷类主食。

4.改变动物性食物以猪肉为主的习惯,增加禽类及鱼类等含蛋白质丰富而含脂肪较低的动物性食物,减少含脂肪高的猪肉。

5.每天饮牛奶250克,吃鸡蛋每周不超过4个。

6.最好不饮白酒或限制饮酒。

 

十三、糖尿病的夏季治疗

夏天一到,气温骤然升高,人们食欲不振,饮食量也自然减少,大多数人都改为摄取清淡的食物。虽然人们的活动量并未增加,但动则汗珠滴滴,能量消耗较大。再加上夏天白昼时间较长,天热也容易引起睡眠不足,造成体内热量耗散。这种热量摄入减少而消耗增加的状况便造成了许多糖尿病人血糖下降的现象。

其实,人体内血糖的变化,与季节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一般的情况下,冬天的血糖要比春秋高,而夏天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季节。一些轻度糖尿病患者,一到夏天,血糖趋于正常,以为是病好了,便得意忘形,放松了治疗。但到了秋凉时节,血糖又会升高。

专家指出,由于夏季天热的特殊原因,对于患有糖尿病的人来说,是治疗的最佳时机。大家都知道,糖尿病的发生是因为胰腺中具有内分泌功能的胰岛细胞功能失调,使胰岛素的分泌不足而导致的。胰岛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并加速葡萄糖的利用而使血糖水平降低。一旦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就会升高,引起糖尿病。有关医学专家发现,人体在夏季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高,促使胰岛素的分泌量比其他季节多,这也是夏天血糖偏低的重要原因。

夏季是一年中血糖最低的阶段,也就是说,血糖离正常值最近。不过,这一点也容易引起糖尿病患者的误解,认为血糖下降了,可以减服降糖药,这或许是许多糖尿病患者长久血糖降不到正常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夏天血糖稍有下降,是多方面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切不可盲目减药,有时还要稍加剂量,等到血糖完全降至正常水平一段时间后,再考虑减药。

对于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在夏天停用胰岛素,改为口服降糖药,免受皮肉之痛苦,那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是,这一切都应由医生来决定。

总之,夏天是一个天然降血糖的时节,糖尿病患者应抓紧治疗。这样既有利于疾病的康复,也可以推迟并发症的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天气炎热,糖尿病人千万不要贪图凉爽,或露卧于瓜棚架下,或纳凉于深堂湿地,或过久地受电扇、空调吹拂,这样最容易因受凉而感冒。一旦造成肺部感染,就会使病情加重,这也是糖尿病在夏季复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十四、中成药治疗小儿夏季热

夏季热为婴幼儿时期特有的疾病,尤以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为多见。临床以长时间发热不退、口渴、多饮、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因其多发生于夏季,故名夏季热。

本病的发生,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一般发病时间多集中在6、7、8三个月,而南方各省,因夏季炎热时间较长,故发病时间亦相应较长。秋凉之后,症状自然消退。部分患儿可连续发病几年,但再发病时症状较轻,病程亦较短。

小儿脏腑娇嫩,机体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炎夏暑气侵袭,故而易发病。入夏之后,注意小儿饮食和营养,增强体质,保持住房空气流通与凉爽,适当服食一些健脾益气、养阴清热等药物,均能有效地预防本病的发生。可选用下列中成药治疗。

1、中成药内治法

(1).暑伤肺胃型:本证多见于素禀阴虚的患儿。患儿除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外,烦躁较为明显,食欲改变不大。发热虽高,病程虽长,但无头痛、恶风、恶寒和神昏惊厥等症状。多见唇红干燥,咽红,苔薄黄,脉滑数,指纹紫。当以清暑益气、养阴生津为治,可选用金梅清暑颗粒,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双清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次口服;复方金银花冲剂,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

(2).脾阳不振型:脾胃素虚或久病不愈的患儿多见本型。主要表现为发热或高或低,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乏力,睡时露睛,纳呆,口渴,尿多而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润,脉虚大或软弱无力,指纹淡。当以补脾益气、甘温除热为治,可选用补中益气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黄芪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口服;参苓白术散,每次10克,每日2次冲饮。

(3).下虚上盛型:本型多见于脾肾两虚的患儿。除见发热、口渴多饮、多尿、汗闭以外,多见委靡不振,虚烦不安,面色苍白,下肢清冷,食欲减退,小便频数而清长,大便稀薄,舌质淡,苔薄,脉微细而数,指纹淡红。当以温下清上,护阴潜阳为治,可选用二仙口服液配合银黄口服液、人参固本口服液配合双黄连口服液、鹿茸口服液配合清开灵口服液,均每次1支,每日2次。

2、中成药外治法

(1).紫雪散:紫雪散1支,加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敷于肚脐孔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用药1天体温即可下降至正常范围。可清热解毒。

(2).柴胡注射液:将纱布l块,用本品浸透,而后取出覆盖于肚脐孔处,敷料包扎,胶布固定,每日1换。或将本品置于滴鼻瓶中滴鼻,每次1~2滴,二侧交替进行,每小时1次,直至体温恢复正常。可疏风散热。

(3).风油精:风油精适量,加温水少许混合均匀,待温度合适时可给患儿足浴,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可疏风解表退热。

 

十五夏季皮炎

是夏季常见的皮肤病,多由高温和闷热引起,成年人多见。皮损通常发生在四肢伸侧,尤以两小腿胫前区皮肤更为常见,对称发生。初期为针头至粟米大小密集小红斑,继之可出现一些小红疹,自觉瘙痒。由于奇痒难忍,搔抓可引起线条状抓痕和血痂或色素沉着。此病与气候和温度密切相关,气温高湿度大,皮损增多,瘙痒明显,天气凉爽后皮损很快消退而愈。

可用以下方剂试试:

1.苍白术各10克,苦参10克,白鲜皮15克,六一散(包)10克,牡丹皮10克,牛膝10克,地肤子15克,薏苡仁20克,绿豆衣10克,藿香佩兰各10克,金银花15克,连翘10克,白扁豆15克,茯苓10克,竹叶10克。7~10付,每日1剂,分2次服用。

2.药渣可再煎,多放些水,煎后放温凉,湿敷患处。湿敷后可涂些清凉止痒剂,或涂些酒精溶液。

平时避免热水烫洗或用力搔抓。保持室内通风和皮肤清洁干燥。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皮肤科 苏爱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