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棒棒行医记73:不觉前贤畏后生

 老庄. 2014-09-28

    接到儿科门诊护士长电话,说两个医生意见不一,病人家属要退药,可是,药已经配了。


    因为其他主任都忙,棒棒医生就亲自出马了,到门诊,找到家属,了解情况。


    事情是这样的:


    患儿看儿科专家门诊,是德高望重的老专家,诊断为咽峡疱疹,给开了三天的输液,中西医结合,抗菌抗病毒结合,喜炎平加氧哌嗪,端的是堂堂正正的中国特色处方。


    可是,因为怀疑手足口病,又被推荐到感染门诊检查一下。感染门诊的是一个年轻医生,他查体发现臀部、足部有皮疹,就判断为手足口病。接着就大胆的否定了前面专家的处方,给开了热毒宁注射液。家属听了这个医生的话,就说那个专家误诊,开的药不对,坚决要退药云云。


    这个后生也太不知天高地厚了,也太不懂沟通和同行保护了啊。直接否定前面医生的意见是行业大忌,何况是后辈对前辈的否定呢。我于是陪着患者去找那位医生,核实一下。


    我问,你开这样的医嘱是怎么考虑的呢?


    他回答,因为血象不高,临床症状很轻,应该没有细菌感染。所以,不能用抗菌药物。因为临床见到不少喜炎平过敏反应,所以改为热毒宁,后者不良反应较少见。


    他说的不太错,很难得啊,我也无法批评他。当然,如果连热毒宁都不开,就完美了。可是,连卫生部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里都推荐了这个药,似乎也不必苛责一介小医生吧。


    最后,还是得我来开导家属。我说,误诊是不成立的。因为医生的第一判断都是基于经验的,在客观检查结果出来之前,不同医生完全可能会有不同判断。老专家诊断咽峡疱疹,那是眼见的事实;年轻医生怀疑手足口病,也有足够的依据。两者并不矛盾啊,因为轻型手足口病是可以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的。至于用药,喜炎平和热毒宁都是抗病毒的中药注射剂(心中暗骂狗屎),都是卫生部推荐用于手足口病的,医生选择不同只是因为用药习惯不同,并不是原则性的错误。专家用了抗菌药物也是一种经验判断,谁也不能担保没有细菌感染啊。不用的话,万一有细菌感染,你还不得怪医生啊?


    病人说,得,得,说你不过,总之退药。


    我说,退药可以,我亲自帮你去退。但是,已经配了的药是无法退的。我等着病人的坚持,如果她再坚持一下的话,我说不定就判儿科承担了。


    家属说算了算了,就退两天的药。我陪她到门诊药房窗口,帮她补打丢了的发票,退了药。


    年轻医生能坚持不开抗菌药物,并关注到喜炎平的不良反应,我觉得已经非常难得。“不觉前贤畏后生”啊。



(作者:棒棒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