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论】弃本科读中职就业导向战胜学历导向?

 断剑图书馆 2014-09-28

近日,一则题为《多地择校新潮流:弃本科读中职》的新闻一经报道,立刻引发舆论关注。报道中的主人公是19岁的广西姑娘小萍,毅然决然地舍弃上大学“投奔”中职。其举动无疑是令众人深感意外,而说到底还是触及了当前社会“文凭至上”观念的“暗礁”。

然而,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细想逐年增大的就业压力和社会对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就业保障、学费减免的“双优政策”,就不难理解为何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但这是否意味着“就业导向”从此战胜了“学历导向”?我们的大学是否就要全盘出动竞相追逐高就业率呢?其实,这大可不必。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本来就是两种类型的教育,犹如两辆驶于不同道路、授予不同使命的车辆,不适合对比速度。说到底,两者没必要硬把对方拒之门外,而应相互取经借鉴,改变以往单一的“文凭说”,树立起一种包容的大教育观。

记得在《三傻大闹宝莱坞》的电影中,最后真正成为工程师科学家的只有兰彻一人,而法兰、拉杜则一人成了动物摄影师,一人进了一家工厂。但你能说,三种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除了兰彻其他两人就不是成功的了吗?再看眼下刚刚迎来上市大喜的“电商奇才”——马云,不也只是普通的大专学历吗?可见,“行行出状元”“不以学历论英雄”的观念渐成现代社会的主流,过去哪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旧观念,会日益被包容、开放的大教育观所替代。

再从国家出台政策看,从2007年国家建立健全中职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到2012年出台一整套完善的中职免费教育政策,再到当下推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无不彰显从国家层面日益重视职业教育的地位和功能,出台一系列新政加大投入。再加上当下职业学校“定向培养”、“联合办学”等新型办学模式的探索,无不在促进职业教育焕发勃勃生机。

当然,并不能就此说明传统普通大学教育即将迎来“四面楚歌”的窘境,最为可喜的或许是:经过实践的检验与鉴别,社会对人才的认识会逐步走出误区,正本清源。“中国教育需将技能人才与研究人才的教育方式区分。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是培养精英的场所,不应该把就业作为一个最主要目标和导向。”清华大学施一公院士的一番话无疑是把“矛头”对准了当下部分大学情急之下,引导学生一切“就业为先”的功利价值观。其实,一味加大高等教育的职业化筹码,其结果自然是使学生把重心盯在“有用之学”而无视“无用之学”的价值,那么,心无旁骛地研究学问与创新的“大学精神”等岂不成了无本之木?

总而言之,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切不可混为一谈,要紧的是引导学生依据自身情况、职业目标、人生追求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追梦“桥梁”,真正让承载着促进教育结构优化、社会经济转型的职业教育走向有特色、有积淀、有未来的光明大道。

评论员 线教平


更多职教动态、示范校建设经验交流请加职教圈QQ群:369903394

微信号:zhijiaoren

感谢您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欢迎点击标题下方的“职教圈”关注我们或扫描关注职教圈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