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概述
2 地理位置小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北部,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林业施业区面积386万公顷。
3 自然气候3.1 气候条件小兴安岭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春季回暖快;夏季温热湿润;秋季暂短、降温迅速。年平均气温-1℃至1℃,最冷为1月份,-20℃至-25℃,最热为7月份,气温20℃至21℃,极端最高气温为35℃。全年≥10℃活动积温1,800℃至2,400℃,无霜期90天至120天。年平均日照数2,355小时至2,400小时。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干湿指数1.13至0.92,属湿润地区。[1] 3.2 自然资源林木资源 林区森林茂密,树种较多。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活立木总蓄积2.4亿立方米。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杨、椴、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施业区。1998年木材生产总量为214.5万立方米,同时,每年还有100多万立方米的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可为木材综合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人们一边伐一边栽,保持了生态平衡。 3.3 动植物资源小兴安岭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驼鹿、黑熊、野猪、猞猁、野兔、松鼠、黄鼬等兽类50余种,鸟类有榛鸡、雷鸟、中华秋沙鸭、金雕、啄木鸟、猫头鹰、杜鹃等220多种。山林内有野生药材320多种,其中鹿茸、熊胆、麝香、林蛙油、人参、刺五加、五味子、三颗针、党参、黄芪、兴安杜鹃等十分名贵。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猕猴桃、都柿、蓝靛果、草莓等山野果30多种;有蘑菇、木耳、猴头菌、刺嫩芽、金针菜、猴腿、蕨菜等已被采集利用的山野菜资源20多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3.4 矿产资源据初步勘探,有金、银、铁、铅、锌、铝、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其中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首位。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有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石、燧石、紫砂陶土、泥炭、珍珠岩、水晶石、褐煤等25种,矿点多达140多处。
4 旅游景区
4.1 小兴安岭红松林小兴安岭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红松原始林,还有落叶松、云杉、冷杉、桦、椴、榆、杨等110余种森林群落,被誉为“红松故乡”、 “林海雪原”。独特的大森林地貌和气候条件,生长着珍奇的动植物,有着小兴安岭独特、古朴、原始的自然风貌和自然资源。 国家对小兴安岭红松林进行了保护和利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小兴安岭林区得到了保护,提升了为人类造福的指数。 4.2 自然保护区小兴安岭腹部阳坡的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早的以红松为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持着原始林状态红松林生态系统,使保护区成为著名的“红松之乡”的明珠,著名的红松树王,就在保护区内。保护区于1958年始建,1963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原始红松母树木。1997年又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网络。保护区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松涛滚滚,蔚为壮观。 4.3 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
走下观涛塔,还可以看到以蒸汽为动力的森林小火车。这台机车建造于一百多年前,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被小兴安岭林区用作运输木材的工具。坐上小火车环绕园内一周,既可观赏原始森林景观,又可以体会到小兴安岭开发初期的劳动情景。森林公园的外侧,已建有9.6万平方米的娱乐滑雪场,游客可自己驾着马爬犁、狗爬犁,悠悠然行驶在雪地上,亦可乘电动雪橇自由驰骋,有惊无险,其乐融融。 5 旅游指南特产 猴头是中国著名的食用菌,一向被认为是"山珍"。猴头鲜品含有18种氨基酸,是名贵的保健食品,有治疗消化道溃疡和防癌症等效果。 猴头是食用菌中的珍品,不仅是上等的佳肴和保健食品,也是防癌和抗癌药物的原料。食用方法:干品用水浸泡复原后洗净可用,多与肉炒、炖蒸食之,如鲜品猴头炖鸡其味更佳。 蓝莓 蓝莓又名笃斯,生产在大、小大兴安岭的森林与山谷之间平坦的湿润地带,与其它野生植物成片混生,7月末8月初成熟,采集期一个月左右。都柿果含有大量维生素B、维生素C和多种氨基酸,发酵后自生乙醇量较高。都柿汁是独具特色的饮料,都柿酒的品位更是自成高格,都柿水果糖尤受孩子们的喜爱。都柿的药用价值也很高,具有利尿解毒之功效。成药可用于治疗肾结石、淋毒性尿道炎、膀胱炎、肠炎、痢疾等病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