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是谁敢挑战徐悲鸿?

 闽都小华 2014-09-28


秦仲文,(1896-1974)名裕,河北省遵化县人,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是著名山水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擅墨竹,亦精书法。解放前曾在北平大学艺术学院、京华美术学院、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任教,编写了中国绘画学史一书。解放后任北京画院画师及院委。出版有秦仲文作品选集。


1946年,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徐悲鸿为国立北平艺专校长。上任伊始,徐悲鸿一改国立北平艺专历任校长及前辈郑锦,林风眠等人的传统教育理念和技法,在学校上下强制推行国画用西画的教学方式,即把西洋画的素描课程和绘画工具,绘画技法,等等,全部拿来用于改革,就是用西方的毛刷子等西画工具,取代中国传统的毛笔;所谓技法改革,就是用西画的涂抹等方法取代传统国画的皴法,等等。

徐悲鸿的这种国画用西画的教学方式一出台,立即遭到国立北平艺专国画组秦仲文,寿石工,李智超等资深老教授们的强烈反对,并且立即得到了当时北平美术学会等一大批优秀国画家的赞同和支持。

1947年10月在北平艺专,以秦仲文,寿石工,李智超三位资深老教授为代表的老一辈国画家,一致认为徐悲鸿生吞活剥把西画程式强制照搬到传统国画艺术中的做法,不是什么艺术和教学上的革新与进步,而是违背了民族文化基本精神的盲目追求西化,不利于国画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于是秦仲文,寿石工,李智超等人迅速向徐悲鸿及校方提出了“改善国画组设施”等四项要求,对徐悲鸿肆意破坏传统文化的做法提出异议。

然而,身为国立北平艺专校长的徐悲鸿一意孤行,不允许在校内展开与此相关的学术争鸣和讨论活动,依旧继续强制推行自己提出的艺术和教学主张。在对徐悲鸿校长做法提出异议无果,且又无法开展正常的国画教学研究工作的情况下,秦仲文,寿石工,李智超三位教授被迫提出公开罢教,以此对徐悲鸿的做法表示严厉抗议。

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的罢教事件,迅速得到了北平美术界,书法界的热情支持和积极响应。几天后,北平美术协会公开表态支持北平艺专三位教授发起的罢教活动。北平,南京和上海的美术界知名人士如徐燕荪,溥雪斋,等等,也纷纷表示公开支持和声援。

令人遗憾的是身为北平国立艺专校长的徐悲鸿却凭借手中的权势和国民政府的支持,毅然做出了开除秦仲文,寿石工,李智超三教授的决定。但是与此相关的争论也并没有因此而平息下来。

徐悲鸿做为一代大师级的中国现当代著名画家,他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作用自然是无可争议的,因为历史早已有了定论。然而尽管如此徐悲鸿作为国立北平艺专校长,在对待国立北平艺专“三教授”事件上的所作所为却也不能不让今天的人们对于目前国内学术界依然普遍存在的学术民主教育民主等老旧话题予以重新审视了。

徐悲鸿1953年逝世后,他创建的新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基本定形。就是基础教育吸收西方的美术教育模式,以素描,速写,写生等科学美术训练为主。这在培养新中国实用美术人才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徐悲鸿是功不可没的。

但在东方艺术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画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却停滞不前。国家也深刻的认识了这个问题,在1956年画家陈半丁,叶恭绰提出《继承传统,大胆创新,成立中国画院》的提案。当年周总理主持国务院会议,通过了筹建北京画院的提案。1957年5月14日在北京成立了《北京中国画院》,周总理亲临现场并发表讲话,表明国家对中国画的继承,发展,改革的重视。由文化部直接聘任齐白石,叶恭绰,陈半丁,于非庵,王雪涛,胡佩衡,惠孝同,吴光宇,秦仲文,汪慎生为画院画师。齐白石为名誉院长,叶恭绰为院长,陈半丁,于非庵,徐燕荪为副院长,秦仲文为艺术委员会主任。

自此,中国的美术教育真正做到了东西方两个体系的完美发展。到现在北京画院仍然是中国画继承,发展,改革的最大阵地,是名副其实的代表中国的“国家画院”。

(本文插图为秦仲文墨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