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信今时无古贤

 红豆居士 2014-09-28
2014-09-28 06:54江南时报
□ 曹茂良
  (部分)

 盛则文昌。我们正迎来书法艺术的繁华时代,书法艺术及其创作者从未像当下受到如此地重视和尊崇。书法创作异彩纷呈,创新求变、各领风骚者令人眼花缭乱;书法创作者人才辈出,技惊四座、卓然有成者令人目不暇接;与此同时,与艺术创作荣损与共的艺术品市场更是异常火爆,令人感喟惊叹。

  在这种大背景下,最受挑战和考验的则是书法艺术创作的主体。融于繁华而摒弃浮躁,在名利诱惑中坚守精神家园,在浮躁流风中抱守厚重拙朴就显得难能可贵。据我了解 ,白鹤算是其中一个,他用内外兼修的一份“静气”实现了一个书家的坚守与抱持。细品这份“静气”,其味有三:

  静以师古,有厚朴味。白鹤八岁习字,始从颜柳,后学隶、行,及至笔力稍有筋道,又以王字为本,辗转于米、苏等诸大家,30余年临池不辍,退笔成冢。白鹤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有静气的人,面对传统经典才会保持定力,理性对待其优劣、清醒认识其价值、深刻理解其精髓,以虔敬之心读懂传统的博大精深。真正读懂传统的人,才会有崇高感和敬畏心,才不敢轻言脱古标新。正因为如此, 数十年间,勤奋的白鹤静心师古、全心师古,不慕流行、不喜跟风、不搞所谓的“标新立异”,在与古人穿越时空的对话中,寻古风、得古韵、达古意,从而使作品气息古雅、端庄厚重,以今人之笔达古人之境,成就一番古今交融之气象。

  静以修身,有淡泊味。白鹤好静,这份静缘于他的性格恬静、宽厚内敛;缘于他的淡泊名利、冲淡平和;更缘于他历经艰辛、痛失慈父、重新规划人生的一系列大事件。综观释儒道,历览古圣贤,静以修身养心,皆可谓大道之行。静气养于心而散于外,白鹤不喜张扬,不慕炒作,于江北求雨山下,偏居一隅,蛰伏一室,仰四老之懿行,追先贤之风规,挥毫笔耕,汗墨相濡,反倒使作品静谧四溢,格调高雅。

  静以用情,有君子味。白鹤待人,无论亲朋,多是藏于内心的醇厚,而非好于言表的苍白。其实,白鹤重情,读其《我的父亲我的书法和我》一文,满纸亲情直撞内心,特别是那份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楚、无奈、歉疚令人不胜慨叹、不胜嘘唏;白鹤重义,素来与人为善、待人以诚,朋友有求必有所应,从不“利”字当头,虚与委蛇。如此用情用义之古君子遗风,成就了白鹤作品的清静典雅、敦厚大方。

  白鹤的这份静气殊为难得,弥足珍贵。与其游,颇能从中受益,于事理、于名利、于艺道、于人生,看得清、看得淡、看得宽、看得远。有诸内则形诸外,其沉淀已久的宽厚、淡然世俗的宽容,不知疲惫的博取、古今兼容的博大,则化为楮素之上的宽博之风,笔势沉稳、风姿磊落、气度端庄、气象宏博。

  古人言: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白鹤的身上映射出这一代书家的许多精神特质。在大时代、大潮流、大趋势这些真正的“大事”面前,始终能够保持一份难得的执着与坚守,静雅与淡定,这不能不让我们生出太多的乐观与希望:出古贤之人,可能就在不远的未来。

  (曹茂良,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泰州市委外宣办主任、泰州市文联党组书记)

  白鹤艺术简介

  白鹤,1970年10月生,安徽太和人,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太和县书法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阜阳市青年书协主席、安徽省青年书协副主席,现供职于江苏省书法院专职书法创作。作品曾获七届全国展“全国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郑州)获提名奖,“杏花村汾酒杯”首届中国电视书法大赛金奖,中国书画艺术展银奖,并入展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展、三届、四届楹联展,作品曾在《人民日报》、《中国书法》、《书法》、《书法之友》、《青少年书法报》等报刊上发表或专题介绍、出版有《当代中青年书法十家白鹤书法作品集》(荣宝斋2002年出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