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振铎:行草横斜的文化幽香

 娜视花开 2014-09-29

 周振铎:行草横斜的文化幽香

 

                               杨青云

 

   

    早就想写邓州市书画院院长周振铎(河南省书协会会员),苦于没有机会。可是多年前我在邓州老家上高中时,就意外通过朋友的关系,收藏了一幅周振铎的墨宝。一至到2012年年前真正接触周振铎时,想不到周老师就给我当场作了毛泽东《沁园春雪》的四条屏书法。从他的书法作品中不难看出,书家探索的书法之路是缘于扎实的书法功力。而这种功力来自他对博大精深中国传统书法技巧的深入研究,以及具有牢固的造型基础。这种基础是一切成功书家必须具备的硬实力。正是书家这一“硬实力”,加之他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著探索精神,从而使他的书风自然形成了一种文化幽香的香艳弥漫……

    周振铎的书法一般多以行草开笔,他在用笔时的快捷飞动,游丝行似心气如兰。笔法沉着凝练,遒劲雄健。充分展示了二王高超的用笔之法,疾而不滑,涩而不滞,疾涩相依,甚称绝妙。净朗与秀逸流于字里行间。横竖之间的布局构成高华流丽,饱含刚朴气息。虽未有前人风轻云淡般潇洒飘逸,但浑圆中透着灵动苍秀之大美。周振铎说:“习书贵在能变。如果学书死守一块碑帖,不能变通,还有什么意义?”从这一方面我们只要透过他看似随意却又不出古人左右的用笔上,就可以窥见书家让变通的书法“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

    周振铎早年写得一手气碗神足的书体,更可证明这一点。后来他又在此基础上广泛涉猎米南宫、黄山谷,以及二王等人的书法。形成笔气纵横、风骨料峭、神采飞扬的书法风貌。周振铎无疑是从传统中走出来的书家。他的书法无论在用笔、结字上都透出传统书法对其风格形成上的深远影响,但他又是一位敢于创新的书法家。从书家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大胆改革中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设想:周振铎也同时打破了文人书法末流之失的暗弱和死寂,他更多地吸收了前人书法“愤俗”审美的博大情怀,同时又避其“不羁”与“狂放”,重要的是书家在创作时的惊蛇入草,线条的奋力与游动,点画节奏的明快无不化为笔下行草的真情美感。正是有了书家对书法执著的痴痴追寻,会由心灵的转化为笔锋下一股郁勃的气度。可以从声音中听到形状,可以从气味中嗅出锋芒。所以张旭可以从担夫争道,黄庭坚观船工划水一一了悟书道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大我境界。书家代之以纯真朴雅的闲逸随性,使他无意走入了一些新锐别致的艺术之景,在审美空间上更具有情趣与意味。惟其如此,周振铎的行草书法让我们的想象有了立足的根基,有了审美模式心里内化的游韧有余,才使我们对书家的崇敬更为感动与钦佩。周振铎于1997年5月入编《世界名人录》中国卷1001而。2009年1月6日,被中国国际文艺家联合会,中国画院审定,荣获本届“中国百佳翰墨”金奖。并授予“中国百佳翰墨”人物称号。2011年在南阳市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大展中荣获书法一等奖。

    周振铎以他有限的精力加之对艺术审美的远见和胆略,使他的书法达到了自然浑朴、纯真浑厚、大朴不雕的艺术境界。正所谓“书道贵真”,他用书法的幽香大美抒发了自己的真性情。大境界。



杨青雲笔名三道快枪。河南邓州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韶关市批评家协会理事。著有《二月河评传》《范曾论》《深圳天堂的凹陷才是底层的底》《杨青雲书法与绘画论稿》《樱花结》长篇小说等。作者现为北京大中国书画院常务院长。北京陈香梅研究会执行秘书长。范曾研究会会长。《范曾研究》杂志执行总编。在北京发起首届“范曾研究高峰论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