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早报讯(记者 张若凡)9月28日,自治区疾控中心发布了预防登革热的相关知识,并提醒公众:出现突发高热、肌肉关节痛、皮疹等,应及时就医,记得告诉医生近期的旅游史、可疑叮咬史。 高危人群有5种 疾控部门提醒,如果发病前14天内去过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旅游,或者发病前14天内被可疑的蚊虫叮咬,出现上述临床表现,应及时就医,可以通过采集血清检测,进一步确定诊断。 登革热病毒按照血清学方法可以分为4个类型。患者感染一种血清型康复后,对同一血清型病毒的免疫力可持续1~4年,对其他3种血清型病毒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因此可以发生二次感染。 据介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000万到1亿登革热病例发生,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二次感染者、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孕妇、婴幼儿等是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 发热病人将转到专门门诊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以南美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国家,如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缅甸、印度、不丹、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孟加拉等较为严重。 在我国,登革热曾经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浙江、江苏和港澳台等地区暴发,7~11月为广东省登革热高发期。 这两天,南宁多家医院已开始进行登革热相关知识培训。自治区人民医院于9月28日下午举行了全体医务人员培训。该院医务部医疗管理科副科长郭文东介绍,按照卫生部门的要求,医院急诊、门诊接到的发热病人,都将转到专门的发热门诊就诊,医生通过询问旅行史、叮咬史等,结合症状进行筛查,对疑似病人采血,送疾控部门检测,确诊后转到定点医院治疗。同时,住院病房里也开展排查,现有的病人中,入院前到过登革热疫区或花鸟市场等场所的,也将开展筛查。 今年是高发年吗 登革热每隔3~5年就有一个高峰期。今年,由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及广东省周边地区登革热感染人数激增,且近期广西已出现登革热病例报告,因此,今年应加大对登革热的防控重视程度。 伊蚊有何习性 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主要孳生在各种人工和植物容器积水中,多在户外侵袭人体,吸血高峰在下午4~5时,次高峰在上午9~10时。其中,白纹伊蚊的活动飞行范围一般在孳生地附近50~100米范围,很少超过200米。 应该怎样预防 1.要翻盆倒罐清理家中积水,将蚊子扼杀在摇篮中。 2.及时清除单位、住户室内外各类型小积水,如房前屋后、阳台、天台、花盆托盘、各种盆罐容器、废旧轮胎、消防池等。 3.水养植物(万年青、富贵竹等)、储水池(缸)等注意及时换水,庭院喷水池、假山水池、荷花盆、莲盆等积水无法清除时,可采取养鱼等方法,杜绝蚊虫孳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