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个学生座位坐下来 ——“经历”自己的课堂,优化教学 态度决定一 切,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励志语,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的情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巨大影响。在学生的课堂学习中,积极的情感态度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会使教师事倍功半。所以如果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找一个学生座位坐下来,带着学生的心理情感“经历”一下自己的课堂,能从中发现教学过程的不足,及时调整不足之处,就将赢得学生的喜欢和认可,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具体过程如下: 一、感受自己的形象 曾有一项实验表明:同一位教师分别以不修边幅和端庄文雅的形象给水平相当的不同学生上同一节课,前者的教学效果远逊于后者,这充分说明符合学生审美观的教师形象有助于课堂教学。所以感受一下刚走进教室的自己不同的衣着、发饰、表情、动作,随之将会在学生心目中产生何种情绪变化:喜悦、兴奋、平静、沉重、反感……而此时哪种情绪更有利于他们当堂的学习,从而选择自己的最优形象,让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先入为主。 二、体验课堂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导入新课是教师教学的重要 环节,而合适的导入语就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望着讲台,想象听到自己设计的导入语,看到自己那时的表情、动作,切实体验学生能否被激起强烈的学习兴趣、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继而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切实体验学生感受后,再精心设计、调整导入方式、语言。 三、体验授课过程 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两条重要标准是教学时间的消耗和教学效果的好坏。为了在短短一节课里完成各教学环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完善每一个教学环节。坐在学生座位上,把自己引导学生学习的诸多环节依次在讲台前想象出来,自己则规规矩矩当一次“学生”,依次体验学习过程,如教学目标、自学提示以何种方式展示能既不混淆视听,加重负担,它们是否依纲扣本、突出重难点,是否由浅入深,符合学生实际,思忖自己的设计语言能否明白,易懂易学,有知识的联系与深入;像学生一们运用读、划、圈、议、写等方法进行自学,然后可能回答出的答案是什么,结果希望得到的评价又是什么,不同的评价又会产生怎样的情绪反应。从中适度调整自己的设计思路、课堂语言、时间安排、学习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有学习的自信心与成就感,提高教学效率。 四、审视自己的板书 心理学研究表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90%以上来自于眼睛。因此,好的板书不仅能让学生赏心悦目,提高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坐在学生座位上,看看黑板上自己准备好的板书布局是否合理,版面是否清晰,设计是否恰当,是否带给人美的享受,是否让人过目不忘。板书的每部分内容在课堂上何时板书,更要牢记于心,这就需要体验学生认知水平,适时板书,达到过目不忘的效果,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找一个学生座位坐下来,当一个“学生”,细细“经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审视自己及自己的课堂,体验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设计、语调、神情、动作所可能产生的情绪,能快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改正,从而适应学生的心理及认知特点,达到优化自己课堂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