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5 19:08:15 #主题城市与主题地产#大项目都是新课题,对于那些集休闲,旅游,商务,住区于一体的远郊大盘来说,战略上应该超越传统房地产,更多可能是对一个个性城市再造的思考!在这方面可以找到很多成熟的例子!首荐:世界音乐之乡奥地利萨尔茨堡:这也是卡拉扬音乐艺术主题地产开发模式的创意来源!
概况: 萨尔茨堡又译作萨尔斯堡,位于奥地利的西部,是阿尔卑斯山脉的门庭,城市的建筑风格以巴洛克为主,是奥地利共和国萨尔茨堡州的首府,人口约15万(2007年),是继维也纳、格拉茨和林茨之后的奥地利第四大城市。 据史料记载,萨尔茨堡是现今奥地利管辖地域内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萨尔茨堡是音乐天才莫扎特的出生地,莫扎特不到36年的短暂生命中超过一半的岁月是在萨尔茨堡度过的。萨尔茨堡也是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名单。 历史 中世纪 “萨尔茨堡”(德语:Salzburg,意为“盐堡”)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是在755年,因附近的盐矿和城堡而得名,萨尔茨堡主教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垄断盐的销售。739年萨尔茨堡成为主教的驻地,774年萨尔茨堡大教堂第一次落成。798年4月20日,应法兰克国王查理大帝的请求,教宗利奥三世将萨尔茨堡升格为大主教的驻地,管辖几乎整个老巴伐利亚地区,即下巴伐利亚、上巴伐利亚、上普法尔茨和如今奥地利的大部分地区。此后萨尔茨堡先后曾是属于东法兰克王国、神圣罗马帝国、15世纪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领地。 萨尔茨堡著名的要塞是由大主教格布哈德[2]从1077年开始建造的,但他并没有亲眼见到要塞的完工,由于格布哈德在1076年的继任权斗争中站在教宗的一边,1077年又曾支持对立国王施瓦本的鲁道夫[3],因为不忠实于亨利四世,这位大主教在斗争结束后被驱逐,而由亨利四世任命了一位对立大主教。最终是由格布哈德的继任者们完成了萨尔茨堡要塞的工程。 由于大主教巴本堡的康拉德二世[4]在没有经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同意的情况下就于1164年掌管了萨尔茨堡,腓特烈一世在1166年派兵,萨尔茨堡被腓特烈一世亲信的军队在1167年4月4日的夜晚严重摧毁。其后的1168年,由腓特烈一世的侄子波希米亚的阿达尔贝特三世[5]出任萨尔茨堡大主教,但在1174年由腓特烈一世授意雷根斯堡议会又将其免职,6月26日由贝希特斯加登的海因里希[6]出任对立大主教,但他并没有获得教宗的认可。1177年签署威尼斯和约后,海因里希和阿达尔贝特三世同时放弃大主教的职位,由维特尔斯巴赫王朝的康拉德[7]接任,在康拉德1183年应召去美因茨做大主教后,阿达尔贝特三世重新回到萨尔茨堡大主教的座位上,直到他去世。 大主教埃贝哈德二世[8]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坚定支持者,他在萨尔茨堡的历史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1200年至1246年间将封建贵族的统治权、司法权和城市的管理权集合一身,大主教成为萨尔茨堡的最高统治者,而他由于出色的执政成绩被誉为“萨尔茨堡之父”。 此后萨尔茨堡的影响力越发重大,从1322年米尔多夫战役以后,萨尔茨堡开始与相邻的巴伐利亚为敌。1328年在大主教的授权下,萨尔茨堡逐渐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的一个独立国家。1348年至1349年间遭遇黑死病侵袭,萨尔茨堡损失了约三分之一的人口。1481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三世认可萨尔茨堡享有城市议会和市长的自由选举权。1511年大主教柯茨察赫的莱昂哈德[9]采取强制手段,逮捕萨尔茨堡的市长和议会议员,强迫他们放弃所有城市特权。1524年德国农民战争爆发并蔓延到了奥地利,期间的1525年至1526年,萨尔茨堡也爆发了持续3个月之久的农民和煤矿工人起义,起义农民围攻萨尔茨堡要塞,要求减轻负担、废除农奴制和恢复他们的基本权利。 就在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开始新教的宗教改革之后几年,萨尔茨堡的大多数市民已经对新教持宽容的态度,加之市民们对大主教韦伦堡的马特豪斯·朗格[10]专制统治的不满,1525年的农民战争将市民对新教的同情公开化。在1590年前,萨尔茨堡几乎所有信仰新教的家庭被迫背井离乡,而这些家庭中不足15岁的孩子必须留下来,交由天主教家庭领养。1731年大主教菲尔米安的利奥波德·安东[11]制定了所谓的“移民政策”,再次驱逐了2万萨尔茨堡的新教徒,同年的深秋季节,又有4000名女奴和农场工人被逮捕并驱逐,第二年又开始驱逐手工工人和农民,约有四分之一的被驱逐者在放逐的路上死去。直到1740年,幸存的被驱逐者才在普鲁士国王的多次交涉下获得了一部分赔偿。由于驱逐新教徒,萨尔茨堡主教教区的人口大幅减少,造成了灾难性的经济危机。 巴洛克时代 1617年萨尔茨堡建立了一所中学,它在1622年被改制成萨尔茨堡大学,设立神学和哲学系,萨尔茨堡大学的成立是大主教反宗教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也大大改善了牧师的教育程度。作曲家莫扎特1756年出生在萨尔茨堡,1769年至1781年为大主教效力。1772年至1803年大主教Hieronymus von Colloredo执政时期,萨尔茨堡成为启蒙运动的中心,教育体系以奥地利作为模板进行了改革,萨尔茨堡吸引了不计其数的学者和艺术家。 政教分离后
在纳粹德国的统治下,1938年4月30日纳粹分子在萨尔茨堡焚书和逮捕犹太人和不同政见者,同年11月9日“水晶之夜”萨尔茨堡的犹太教堂被毁。1942年纳粹德国在萨尔茨堡市内建立了战犯集中营,1943年市内山丘上建起了防空洞。1944年至1945年美国空军在总共15次空袭中摧毁或损坏了萨尔茨堡46%的建筑,7600间民房被毁,14563人流离失所,有超过550人在空袭中丧生。受损最严重的是火车站附近地区和中心城区,包括萨尔茨堡大教堂的穹窿和莫扎特故居,不过除了大教堂与桥梁以外,大部分巴洛克建筑都保存完好,所以萨尔茨堡是仅存的几个保留了原始的巴洛克风格的城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今 1945年9月26日萨尔茨堡成为奥地利共和国重建后第一个表示支持和承认维也纳卡尔·伦讷政府的联邦州,萨尔茨堡与上奥地利州和施蒂利亚州的一部分组成了二战后美军在奥地利的占领区,美军最高指挥部就设在萨尔茨堡,最初几周占领当局单方面查抄了萨尔茨堡的许多建筑,但随后便同州政府和市政府合作,萨尔茨堡的市民也和占领当局相安无事。借助马歇尔计划和占领当局的经济援助,萨尔茨堡很快恢复了经济。 政治 文化 萨尔茨堡拥有众多的剧院、音乐厅、电影院和博物馆等。萨尔茨堡音乐节自从1920年以来每年夏天举行,创始人是奥地利诗人雨果·冯·霍夫曼斯塔尔(Hugo von Hofmannsthals),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77年的萨尔茨堡国际音乐节。与之相映成趣还有著名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在1967年创办的复活节音乐节。每年1月27日左右的一周是萨尔茨堡的莫扎特周,纪以纪念1756年1月27日出生在萨尔茨堡的伟大音乐家莫扎特。 1965年,好莱坞电影《音乐之声》在萨尔茨堡与其附近的山区拍摄,故事是根据一个萨尔茨堡修女的真实经历改编的,主人公的原名为玛丽亚·冯·特拉普,她被派到一个奥地利家庭照料7个失去母亲的孩子,玛丽亚和孩子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合唱团在奥地利巡回演出,她与特拉普男爵相爱并结婚,二战爆发后中她们一家经历千辛万苦,凭借着唱歌,逃离了德国纳粹占领下的奥地利。影片获得了同年10项奥斯卡提名,最后获得包括奥斯卡最佳影片奖和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在内的5项,成为全世界最成功的影片之一。 萨尔茨堡著名人物 克里斯琴·多普勒,奥地利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多普勒效应的发现者。
罗兰德·拉特针博格(Roland Ratzenberger,1960年7月4日—1994年4月30日),奥地利一级方程式赛车车手。
城市特色活动 萨尔茨堡音乐节全世界闻名。每年7月到8月间举行。在4月复活节有萨尔茨堡复活节音乐会,但规模较小。 萨尔茨堡是一座旅游城市,游客的人数常常超过本地人。萨尔茨堡在冬季是滑雪胜地,虽然萨尔茨堡本地没有滑雪场地,但它作为阿尔卑斯山的门户,每年会接待无数从欧洲各地飞来的滑雪者。萨尔茨堡以东有不少湖泊,处于德奥边境的翁特峰,从山顶可以看见萨尔茨堡全景和阿尔卑斯山脉。希特勒避暑的秘密基地“鹰巢”在萨尔茨堡以南的贝希特斯加登。 萨尔茨堡城内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具有独特的魅力,主要代表是萨尔茨堡天主教堂和米哈贝尔花园。整个萨尔茨堡老城在1996年12月5日入选联合国教育科学文化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萨尔茨堡有着众多城堡和宫殿,萨尔茨堡要塞坐落在城市内的山丘上,是萨尔茨堡的地标,长250米,最宽处150米,建造于1077年是中欧现存最大的要塞。 城市中央有一座大主教沃尔夫·迪特里希为他的情人所建造的宫殿和花园,当时以这位情人的名字命名为“阿尔滕奥宫”,沃尔夫·迪特里希的继任者马尔库斯·西蒂库斯为了抹去这段不光彩的故事,将其改名为“米拉贝尔宫”,“米拉贝尔”是个意大利女名,意思是“惊人地美丽”。海尔布伦宫和它的宫殿花园、喷泉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萨尔茨堡大教堂重建于1614年至1628年,是阿尔卑斯山北侧的第一座巴洛克式教堂,圣彼得修道院是德语区内的第一座修道院。诺恩贝尔格的贝内迪克汀嫩修女院是全世界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女修道院。 “粮食胡同”(Getreidegasse)是萨尔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它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莫扎特1756年1月27日就出生在这条街上的9号,莫扎特的父亲雷欧波得·莫札特在1747年租下了这栋楼的第4层,莫扎特一家在这里一直生活到1773年离开萨尔茨堡去了维也纳,现在莫扎特出生的楼房中是莫扎特博物馆,游客络绎不绝。 交通 萨尔茨堡是奥地利音乐艺术中心。这里曾是伟大的音乐家莫扎特的诞生地,贝多芬、海顿等音乐家在此创作了大量不朽的乐章。始创于1920年的萨尔茨堡节至今仍是欧洲最隆重的音乐节日之一,当年的首演剧目是《普通人》。闻名世界的指挥家卡拉扬(1908年4月5日诞生于萨尔茨堡)曾经指挥过无数作品,他的乐迷年复一年从世界各地赶到这里,以期一睹大音乐家的遗风。 萨尔茨堡还是奥地利著名旅游胜地。当地的旅游业每年要为奥地利创汇达50亿先令,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 萨尔茨堡更是一个注重外交的城市。当地政府非常重视萨尔茨堡在奥地利甚至在世界上的地位。国际间交流,包括科技、经济、旅游等各项活动,萨尔茨堡的积极参与程度决不亚于首都维也纳。 美食介绍 在老城区的小餐厅里,能够品尝到萨尔茨堡的传统美食。在星级宾馆的餐馆里,可以找到世界各国的特色风味菜,而更多的游客则对经典的奥地利甜品难以忘怀。最出名的特产是莫扎特巧克力球,由萨尔茨堡的宫廷糕点师在1890年发明,并以莫扎特的名字命名。莫扎特巧克力球以开心果、杏仁糖、牛轧糖和巧克力制成球,锡纸包装上印有莫扎特的头像。 推荐餐厅 高档餐厅:史蒂夫凯勒*圣彼得餐厅 实惠之选:修提格凯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