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结合浙江传媒学院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具体实践。在分析数据集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数据中心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框架。为实现消除信息孤岛、建立信息与应用规范、集成应用服务提供了一个方案。 一、数据中心信息交换平台建设背景分析 1、业务系统建设现状 在我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各个部门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分别开发了各自的业务系统。如表所示。这些系统之间拥有各自的数据存储与访问方式。彼此独立。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此外。各个系统在建设时没有遵循统一的信息标准与规范。增加了数据之间互通的难度。对于一些基础数据重复建设,不仅浪费了人力、物力,更难以保障数据的权威性、唯一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 主要业务系统情况 2、业务系统之阃的共享需要 学校在日常事务处理中。往往会综合运用到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很多关键的信息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有共享的需要。如果能把基础的数据信息共享,可以解决数据不一致的问题。例如:图书借阅系统、财务系统、学工系统、教务系统等都会用到学生的基本信息。各个系统都需要维护一个正确的学生名单,产生了很多重复的录入。也同时增加了数据不统一的可能性。再则。学生基本信息也并不来自于同一部门。同一系统:学生在校期间各个系统,如迎新系统,教务系统,学工系统,离校系统,就业系统都在不断补充、更新学生的基本信息,产生各种变化,如没有一个权威的来源。很难保证数据的统一。正是这些业务系统之间的共享需要对数据中心信息交换平台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把繁杂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理清很难。互用性是个老大难的问题,供应商常常把责任推给其他制造商。对于多种产品构成的系统来说,以上问题使得管理更加复杂化,关键产品的支持也不得不延期。在过去几年,我们看到更多的数据中心采用了整合方法——由一个供应商直接提供欧诺个整套数据中心硬件——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中,TechTarget数据中心的Nick Martin连线MTM Technologies Inc.的虚拟化架构师Bill Kleyman,为读者挖掘出更多关于整合基础架构平台的信息,以及IT人员对此需要考虑的关注点。 Nick Martin:对于整合基础架构平台,我们需要权衡什么?比如,刀片还是机架硬件? Bill Kleyman:一个公司,不管要选择哪种数据中心基础架构平台,都得考量其优缺点,其关键是公司的明确业务驱动是什么。机架硬件环境和刀片机箱解决方案都可以做得很好。 HP ProLiant机架服务器定位就很精确,它们能够用大量内核处理上百个gigabyte的RAM,就依赖于你的处理器。这些机器可以处理虚拟化、应用托管和普遍的服务器需求。要点在于明白这个硬件在公司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最好结合实例来理解,假如一个公司正在急速扩张,他们已经购买了在XenServer或者VMware的虚拟化平台。从那里,他们计划把全部台式电脑作为“使用各自设备工作”方针的一部分。这个环境将一直扩张成长,那最佳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呢? 如果他们购买独立服务器,管理员就得个别地管理每个箱子,或者通过一些第三方管理工具。他们还需要管理工作负载、硬件配置和网络,确保所有的独立服务器工作运行良好。 另一方面,如果有了一个整合的基础架构。就可以解决问题。思科UCS(统一计算系统)是个不错的例子。使用这个解决方案之后,公司就能在一片屋檐下拥有所有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的元件。网络和交换,刀片管理和机箱控制都在一个GUI(图形用户界面)中。管理员可以复制整个硬件配置,然后加载到休眠中的服务器,以便快速配置。管理和发展都成了比较轻松的工作。 如今,如果同样的公司仍然想要虚拟化,但是自知计算需求有限,那选择机架服务器可能才是最好的。 Martin:那么整合基础架构有那些优缺点呢? Kleyman:可管理性和发展潜力的难度降低,这是我们最容易想到的好处。周围建设的管理工具控制并修改刀片机箱的工作呈极度粒状。 管理者能够登入,并马上看到他们需要了解的环境信息。以UCS GUI为例,工程师可以登入查看环境中是否有关键性错误。如果发现问题,他们可以深入到问题所在确切位置的刀片,并下至DIMM slot的层面解决问题。管理硬件配置也变简单了,把新的刀片放进机箱,你可以从一个刀片把属性复制到另一个刀片,花不了多久就能将其就位。这意味着配置整个机架所有的刀片不需几天,只需几分钟。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使用整合基础架构最大的好处之一是“一步到位”,但是这某种意义上也是缺点。记住,整合基础架构的管理是为在已有环境中特定分析和观察而设计的。所以,你放置任何东西若是超过了该环境,就得用另一种方式重新监测。不要忘了hyperviser层面、后备和快照的工作负载管理,以及一切需要企业应用管理的东西。这些将会变得独立,而且需要监控和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