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石 | 比黄金贵十倍的石头

 醉吟墨斋 2014-09-29


田黄那些事


田黄石简称“田黄”,因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呈黄色而得名,为寿山石中最优良的品种之一。它有广义的和狭义的之分:广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中之发黄色者。在物理性质、工艺美术特征等方面,田黄石与寿山石基本相同或相近,但因其珍惜和昂贵,故早已成为独立的印章品种。但田黄石是寿山石品种中的珍品。由于它有“福”(福建)、“寿”(寿山)、“田”(财富)、“黄”(皇帝专用色)之寓意,具备细、洁、润、腻、温、凝印石之六德,故称之为“帝石”,并成为清朝祭天专用的国石。古时即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已该是“两”对“斤”了,故田黄的价格涨势迅猛。

田黄这东西,远比你想像当中的少。

传说中产田黄的那两亩水田,是被当地政府保护起来才有的说法。实际产区会大一点,大概沿溪七八公里。


但即便如此,产量仍然很少,石农们大致有个估算,数千斤而已,建国以来所有的!连碎料都算上……

上面的数据一定不精确,但田黄一定比世界上任何一种名贵宝玉石的产量都要少!所以弥足珍贵!


大一点的田黄更少。不然你以为凭什么田黄总在拍场创天价?


运气好的话能见到几百克的大家伙。品相要完美的哦!

我们现在说的重量单位,是50g一两。

民国以前旧制是一斤十六两,一两大概37g左右。所以,清代“一两田黄三两金”,比你想象的还要贵。

如果是章的话,更不得了。太珍贵,一般舍不得切章的。肯切平底面做随形章,已经非常奢侈了。

切成四四方方的,以传世旧物居多。

当代的也有,大多原石就是章形,极尽可能的不损其重量。

如果按旧制计算,田黄能有半两,也就是19g左右,已经算不小了,事实上业界早就把20g左右的田黄算做成材的料了。如果旧制超过二两的话,哇!得七八十克了!

鉴定田黄有“三宝”:石皮、红筋、萝卜丝。但是,有这三样特征的不一定是田黄,没有的也不一定就不是田黄。你说切的四四方方的田黄章,哪里还会有石皮?不过田黄的石皮还是很重要的。不仅是鉴定特征之一,还有文人的那点闲情逸趣。石皮可以表现丰富的审美内涵,一半天然一半雕。所以,好石还得有好工。这些年暴殄天物的事很多雕工可没少干!这从另一个角度告诉我们那些真正的大师所创造的艺术价值该有多么珍贵。

当然并非是雕工在主观上不给力。换位思考一下,世上有两件事只靠努力是不行的,一是体育,二是艺术,在这两个领域成功还真得有些天赋和运气。

其实还有一件事,收藏田黄也有要有些天赋和运气的,你说那么多闻名遐迩、璀璨夺目的宝玉石你不爱,怎么就偏偏对田黄情有独钟呢?对吧?


素材来源:寿山石文化网与百度百科

信息采集:长升;本版编辑:长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