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藠头栽培技术要点

 文山书院 2014-09-29

头栽培技术要点

 

一、播种技术:

播种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3000-4000千克,深翻,耙平。然后做成宽225的小高畦。藠多用鳞茎繁殖。播种前,选用形状整齐、肥大、分蘖少、无腐烂变质的鳞茎作种用。剔除个小、腐烂、伤残者。种鳞茎去除干叶,剪掉长根,保留16厘米长。在高畦上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810厘米。栽植时,穴距78厘米,每亩用种250公斤左右。栽种后覆薄土,以稍露茬柄顶端为宜。全畦种完后,薄铺一层碎草,同时浇盖腐熟的厩肥一层,每亩施1000千克左右。播种后,应注意浇水,保持土壤湿润,约710天即可发芽出土。

二、播种时间:

藠头一般于8月中旬至9月初播种。播种过早,地温高,雨量多,种易腐烂;过迟,则生长期短,降低产量。播种过早藠头芽尚未萌动;过迟在年内生长天数短,气温低,生长慢,影响产量。

三、田间管理

1)施肥:为达到优质高产必须重视增施有机肥和氮、磷、钾的合理配比,特别是钾肥的使用,对增加产量效果显著。藠头整个生长期需要追肥34次,年前(即出苗后)每亩施有机肥1000kg左右。翌年2月上中旬气温回升,是藠头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结合锄草松土,每亩施尿素20kg加氯化钾10kg3月底藠头进入鳞茎膨大期,每亩施三元复合肥25kg,如施用过迟会推迟鳞茎的膨大,影响产量。每次结合施肥松土除草。

2)培土:培土是夺取藠头优质高产高效的一项关键性技术措施,尤其是新发展的产区,更应强调后期培土。在藠头生长中后期,地下鳞茎膨大迅速,如果暴露于表土,接触到空气,在阳光的照射下,暴露部分容易变绿,农户称为“绿籽”,“绿籽”食味差,并有低毒,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商品性和经济效益。培土一般在“小满”前后进行,连续23次,把根茎部裸露的鳞茎全部深盖。

3)病虫害防治:藠头的病虫害发生比较轻,但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逐年加重,已成为藠头老产区的关键性问题。在生产实践中对病虫害防治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一是选择无病区的健壮藠头鳞茎作种子。二是轮作,对连续种植23年的土壤进行轮作换种。三是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特别是防止土壤的内滞水。四是重视科学配方施肥,改变农户重氮肥轻磷钾肥的思想,增加钾肥的施用量。五是药剂防治,藠头的虫害以蓟马为主,可用10%吡虫啉或2.5%菜喜进行防治;病害以霜霉病和炭疽病为主,霜霉病可用60%灭克锰锌防治,炭疽病可用25%使百克乳油或80%炭疽福美防治。

四、采收、留种:

以嫩叶和鳞茎供食用的,在种植第二年的14月可陆续采收上市。以收鳞茎为主的,可从5月叶子开始转黄时收获,每亩产2000千克左右。留种的,可延迟到7月收获,将符合种用标准的鳞茎放在通风阴凉处贮藏,也可在田间越夏,直到栽前10天采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