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哈北系列篇(下1) 密哈站

 日月明书馆 2014-09-30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哈北系列篇(下1)   密哈站

(2010-01-25 17:49:35)
    清朝皇帝曾经三次东巡到了吉林,在清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清代皇帝东巡所经过的主要道路称为御路,又叫驿路、驿道。驿路沿途设有驿站,由盛京(今沈阳)向东北方向延伸,通过铁岭、开原、威远堡边门,再经叶赫直通船厂(今吉林)。再进而通到黑龙江的“瑷珲将军”驻地。北京通过盛京、吉林与黑龙江相联系的干线,民间亦称之为御路,这是清代的驿路(驿道)。

    清代在吉林的驿道有三条。

    前面所说的一条驿道,是吉林通往盛京和京师的唯一官道。从尼什哈站(即本篇密哈站)西行至开原站,全长580公里。经蒐登站、伊勒门、刷烟、一把单、阿尔滩额墨尔、黑尔苏、叶赫、棉花街等8站。各站大体位置相当于现在永吉县的捜登站乡、金家乡的伊勒门村、双阳县城、伊通县的伊丹乡、大孤山乡和梨树县的叶赫乡,棉花站街现属辽宁开原县。

    另一条是从尼什哈站东行至宁古塔站,全长645公里,皆为山路,是吉林通往东部边疆的官道。中设额黑木、额伊虎、退抟(tuan,二声)、额穆赫索罗、必尔罕河、沙兰等6站。各站位置大体相当于现在蛟河市天岗乡、新站镇、前进乡、敦化市额穆乡,通过原始森林,沿镜泊湖北岸到黑龙江省宁安县的沙兰村。其中必尔罕河站位置已成林区,地名不存。

    第三条是从尼什哈站北行至佰都讷,全长540公里,是吉林通往黑龙江的官道。中设金珠鄂佛罗、舒兰河、法特哈、腾额尔哲库、蒙古卡伦、图赖昭、逊扎布、蒿子站、舍里等9站。各站位置大体相当于现在永吉县金珠乡、舒兰市的溪浪河乡、法特乡、榆树县的秀水乡、五棵树乡、扶余县的陶赖昭镇、五家站、新站、社里到佰都乡。过松花江接黑龙江将军辖下的茂兴站,到达瑷珲城。

    驿站的设立、开辟有它一定的历史地位。由于有了驿站,遇有特殊紧急情况可以“加急六百里”,尽管距离京师2200余里,但依托驿站6、7天就可到达。因此,遥远的边疆与中央连成了一体,在交通方面保证了国家的统一。

    现在的密哈小区,即是当年的尼什哈站。不过,在尼什哈站开始的时候,并不是在现在的密哈小区,而是在现在的象园新村一带。在象园新村当面江堤下的热电厂水泵站,是尼什哈站所使用的渡口。在这个渡口的对面,是现在的长白岛,那里也是驿站的渡口。后来,因为松花江发大水,冲毁了了渡口和驿站,导致渡口和驿站曾经二度移址。现在的密哈站小区,是尼什哈站最后迁移地点。

    至于尼什哈站为什么叫成了密哈站?是因为后来的人们往往说不好“尼什哈”这个满语发音,硬是给叫白了,就叫成了“密什哈站”,又由“密什哈站”变成了“密哈站”。

    据有学者考证,吉林尼什哈站的建站时间,是在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

 

 图片1

     这是密哈站公共汽车停靠点。地点在江北徐州路,路的左侧就是密哈小区。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2

   密哈小区内。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3

    在密哈小区东侧有一条小河,叫尼什哈河。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4

   这是尼什哈河入江口。

   据学者考证,在尼什哈河入江口一带,就是尼什哈站的渡口。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5

    密哈小区当面江堤下。这里应当是渡口附近啦。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6

    从松江北路看去,图片中左侧的楼房是密哈小区,图片右侧高层是吉林石化公司办公大楼。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7

    在图片中部有一座小桥,尼什哈河从小桥处流过注入松花江。按照学者的考证,图片的左侧江滩处就是尼什哈站的渡口。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8、9

    按照学者的说法,尼什哈站最初是设立在这里的。这两幅图片都是江北的象园新村。第一幅图片是位于中兴街的象园新村西门附近,第二幅图片是在滨江北路上的象园新村南门。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10、11

   这是热电厂水泵站。是当年尼什哈站设立时的渡口。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图片12

    这是尼什哈站对面江面的渡口、现在的长白岛。在长白岛上看对岸:图片右侧就是上图的热电厂水泵站,图片左侧高楼是象园新村。

    图片拍摄于09年夏季,当时的长白岛正在进行施工改造。

吉林市的桥文化(31) <wbr> <wbr> <wbr>哈北系列篇(下1) <wbr> <wbr> <wbr>密哈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