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吉林市的桥文化(48)雾凇大桥

 日月明书馆 2014-09-30

吉林市的桥文化(48)雾凇大桥

(2010-02-21 09:36:45) 

图片1

吉林市的桥文化(48)雾凇大桥

     雾凇大桥于2009年8月2日正式动工兴建,至同年10月29日冬季停工为止,共有实际工作日是61天(期间自8月6日至9月5日曾因故临时休工。详情见专题《雾凇大桥建设进行时》之(3)。

    经过吉林市市政建设者们的不懈努力,仅用两个月的短暂时间,雾凇大桥已经基本具备了钻孔、浇注大桥桥墩的条件。

    关于雾凇大桥下一步继续建设的问题,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第十五届人代会上,市长张晓霈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做出了部署。大桥建设将于今年三月再度开工。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张晓霈市长在<二〇一〇年工作安排>里提到:“实施雾凇大路贯通工程,打通雾凇大路,建设雾凇大桥。使城市东西主干道全线贯通,为疏导城市交通、加快东部区域综合开发创造条件。”

    对于建设雾凇大桥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给予明确的阐述:“通过建设一批重点路桥工程,构建起吉林大街、解放大路、雾凇大路、长春路等主干线与绕城高速公路贯通的城市交通体系。”

    关于雾凇大桥的相关数字,从正式渠道得来的讯息是这样的:

    2010年1月14日,《江城晚报》在《聚焦“十大城建民心工程”》报道中,在涉及雾凇大桥部分是这样说的——雾凇大桥建设:工程区域为松江东路至滨江东路,长946米、宽29米。计划于2010年3月开工,工期两年。

    上面所说的长度946米,实际上是包括大桥的主桥及东、西引桥还有东引道的总长度。这里面的东引桥、东引道有什么不同呢?东引桥是从大桥的东端至中泰驾校东侧高地(第65号桥墩)为止的那段高架桥部分;而与第65号桥墩相连至滨江东路为止的这一部分不是高架,它与滨江东路平交,故称东引道。

    笔者之所以在这里单独用一个篇幅来介绍雾凇大桥,其用意还包括以下三点——

    其一,很多朋友可能知道,吉林市城区内的雾凇大桥这一带,每年冬季雾凇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质量是非常好的,它的各项“指标”在城市中部地带可以说是一流的水平。这一点,朋友们可以在笔者所发的《吉林雾凇:家乡的骄傲》专题博客中感知到。当雾凇高架桥开通之后,雾凇东路的雾凇景观将会受到影响:道路中部被高架桥遮盖,雾凇失去了承载体。而道路两侧的杨树又不能够担负起承载雾凇的能力。怎么办呢?很简单的一件事儿:更换雾凇东路两侧的树种(每一侧都是两排树)。把杨树更换成柳树,同时在柳树之间穿插一些松树(或者其他承载雾凇效果较好的树种)作为品种的调剂。这样,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在雾凇东路就会形成非常壮观的雾凇景致;

    其二,利用雾凇大桥的建筑残土,在雾凇大桥西端滩涂地带铺就成一座“雾凇园”。雾凇园的建设,也恰好符合吉林市“清水绿带”的建设思路。至于这个雾凇园的建设主题,笔者认为应当以最大限度体现雾凇为主。怎么体现?在不影响泄洪的前提下,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在绿化带内尽量地多栽植一些承载雾凇好的树木(柳树、松树、榆树等)。而在栽植这些树木时,笔者建议:最好是整棵(即不要掐头)栽植,这样栽植后的树形好看。市人大当面江滩处所栽植的柳树,因为都是“免冠”所栽,树形很不雅观,几乎每棵树的中间,都有很粗的大疙瘩。这应是前车之鉴。

    我们可以设想,当这些树木在三、四年长大之后,这里一定会成为吉林市区观赏雾凇的绝佳地带。每当冬日来临,从“焊江桥”(即东团山铁路桥)开始至龙潭大桥为止的这一段区域内,我们会看到奇异的雾凇景观。如果开发得好的话,若是说一步一景有些夸张,那么几米之外就又是另一个景致,这就完全是现实世界所能够展现给人们的了!

    想当年,松江中路的雾凇,绝对是市区内一流的景观地带。道路两侧的柳树,几乎都要连上了,这样的树况,就形成了雾凇的最佳载体。每当雾凇出现的时候,从毓文中学开始一直到东关宾馆,那可真说是几步一景啊!尤其是在原市人大和报社至天主教堂这一段路,放眼看去——遮天蔽日的雾凇奇观,确实如入童话世界!

    雾凇景致要好,除去气象条件之外,承载雾凇的树木应当是第一选择。要恢复松江中路的雾凇景观,也得在树木上下功夫。同时,在松江中路一侧以及它所对应的江南岸,不要再建高楼啦!笔者认为,那些高高的楼群,很有可能对形成雾凇的气流产生一定的影响。笔者欣喜地看到,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有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已经开始解决。

    而在松江东路一带,营造一条雾凇景观大路,则相对来说是容易一些的:雾凇东路只是更换树种;雾凇大桥建成后,肯定得在大桥两端的滩涂地带规划一番。即是这样,桥头残土就地处理成为“雾凇园”的基础,除了规划中的设施外,也只是多栽植一些诸如柳树、松树、榆树这些雾凇的优良载体,相信工程的相关规划设计是会考虑到这些的;

    其三,雾凇大桥及雾凇东路高架桥,是建于城市人口密度相对较大的地区,应当在高架桥的适当地点,建几处人行上桥引道。引道的设置,结合公共汽车停靠点就近设立。在解放东路路口、四川路路口引道的设置,应当尽可能地美观一些,其余地点的引道可简单设置(如果有必要设置的话)。

    有朋友可能说了:“行人上下桥走匝道就可以啦,还用修行人上桥引道吗?”前些日子,我在“工字楼”那里,顺着雾凇立交桥的一条匝道走了上去。还没走一半儿的时候,上面开过来几辆汽车。那个感觉,就好像汽车直奔你而来一样!好恐怖哦!同时,匝道也很长,不方便行人通行。而行人引道要短的多啦——即安全、又实用、还美观!

图片2

     雾凇东路雾凇。

     当我靠近它时,仿佛听到它在说:“你们建高架桥,把我挪到道路两侧吧,我喜欢这里啊!相信我吧,我会继续努力、再创辉煌哦!”

吉林市的桥文化(48)雾凇大桥


图片3

    大桥工地西端的松江东路。

    一棵树因为有了雾凇的“配合”,竟然神奇般地仿佛手工编织样的美丽。

吉林市的桥文化(48)雾凇大桥

图片4

    九站松花江特大桥的人行上桥引道多漂亮!只可惜,雾凇大桥处没有这么宽阔的空间——相信大桥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能够设计、建造出完全可与它相媲美的人行上桥引道!

吉林市的桥文化(48)雾凇大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