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事|普洱传奇

 真友书屋 2014-09-30

普洱是香港人最日常饮用的茶,如果你上茶楼食馆,不特别点茶的话,伙记便会送上酽酽黑黑的一壶,又或者免收茶芥之类的食肆,所奉上的十之八九是普洱茶,特别是过时过节,油腻食物吃得多,家中多备有上好普洱茶,以供消滞之功。

普茶学问深不可尽

首先,普洱茶的冲泡十分简单,但和其他茶不同,普洱茶的欣赏却人言人殊,有人喜欢醇滑,有人喜欢甘活,有人喜好旧味,亦有追求樟香、荷香等,有人甚至一看见霉化,立即退避三舍,甚至认为有损健康,建议立法禁用,但有人喜欢它够旧,很少有一种茶有这么多不同的取向。其次,是普洱茶涉及的学问,是非常的复杂,比如说,大家都知道,普洱茶愈陈愈好,但普洱茶的年份的鉴定就不大容易,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别说行外人,业者都难以肯定。再说,就算是同年同一手茶,在不同的环境下存放,质量便完全不一样。事实上,至今仍未有人对普洱茶陈化过程的机理,作科学性的探讨,很多普洱茶的研讨,依然停留业者的经验点滴,或商人主导的"吹水"方式,不免有不尽不实的夸张和玄虚。

飞出寻常百姓家

第二,近年来普洱茶的价格涨幅惊人,比投资甚么债券股票黄金等的收益都不可比拟,二十年前买入一饼红印普洱,约需港币八百元,现今售价是一万六千大洋,升价二十倍,有些较罕见的品牌,动辄要上五、六万元,普洱茶已不再是茶叶铺的货式那么简单,而是投机发财的工具了。笔者也认识多位卖普洱茶的,数年间变成了小富翁,比台湾的"膨风茶"还来得"膨风"哩!本来属寻常百姓平淡的香港茶市,先来的是台湾人、跟?的是南韩人,现在是中国,正把普洱茶炒得火热,这样的市场状况,难免不少光怪陆离的事物;讽刺的是,普洱茶从来都供应不绝,本来就是粗放的茶类,最平宜的茶也是普洱,有时茶价还不及运送的苦力费。本来粗茶细用不是问题,"豆腐成盘肉价钱",但是过分的炒作,容易使人迷失了价值观,失去了品赏普洱茶的风味。所以谈普洱茶,要冒被人大骂的险,下笔便有点踌蹰。

普洱无茶

普洱茶在现代茶学的分类学上列为黑茶,是一种后发酵茶,实则这说法是不尽不实,因为普洱是民间茶农的智慧结晶,非一般的学究式分类可以尽道其详,有些人索性保留普洱茶作为一种特殊的茶类。普洱茶产于云南省,云贵高原是茶叶的发源地,至今仍保留了不少上千年的老茶树,普洱本是地名,在云南的南部,地属思茅地区,明代称普耳,明《万历云南通志》:"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车里即今西双版纳,当时茶贸非常蓬勃,因此而得名,《滇略》:"仕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可见今天的普洱茶在明代已基本定型,中央曾设府经理茶叶贸易,其实普洱产茶不多,祇是茶商云集于此,采购各地毛茶,制作销售而已,清代阮福《普洱茶记》很清楚的说:"所谓普洱茶者,非普洱界内所产,盖产于府属思茅厅界也。厅治有茶六处:曰倚邦、曰架布、曰嶍崆、曰蛮砖、曰革登、曰易武。"就是现在好事者讲究的六大茶山,认为质量最好者,都是位于西双版纳地区,普洱祇是过去式的集散地而已。

茶叶之乡得天独厚

普洱茶的制法,可说简单而复杂,在云南南部的高山上,乔木型或半乔木型的茶树漫山遍野,多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土地肥沃,天气温和,茶农并不刻意耕种,但绝非是野生的,由于得天独厚,每年可五、六采,其中以农历二、三月所采的春茶,或叫"春尖"最佳,以及八月所采,俗称"谷花茶"次之,其采茶芽紧结,银毫闪亮,多用来做面茶的原料。土人有闲即采,树高往往达四、五米,攀援而采,十足似"马骝搣",采后把茶菁放在家中空地晾晒萎凋,有暇即用煮菜的铁锅杀青,亦有不经萎凋而鲜叶入锅,不甚考究,熟后即放置在竹篾上反复揉捻成条,然后晒干,即是"青毛茶",这完全是遵照古时绿茶的制法,不过由于工艺粗糙,很多是毛茶己有不同程度的发酵。

多次发酵得成天真

很多人以为看见崎岖的茶马古道上的马队,或少数民族辛苦的背负?重重的茶担,往往从老家走上一两个月的途程,日晒雨淋,想到普洱茶因此而发酵,因而有很多故事说茶农以为茶叶坏掉,拆开后却发现茶叶有一种陈香,所以发明普洱茶云云。其实茶叶的篮子都用大竹萚包好,挑夫亦小心翼翼运送,淋湿的机会不多,发酵有限,反而旧日装运之前,希望尽量压缩空间,皆先将茶叶洒湿,以防装篮时脆碎,装茶时以手或棍大力捣压,逐次加茶至满,然后置放,任其自然蒸发至干,才起程运送,这是普茶的第二次发酵,亦是最关键者,现今交通发达,已无需做这吃力的步骤,但现时茶叶质量之不及以前,原因亦在此,祇是很多人祇重买卖而忽略于工夫而已。

制造商收集"散茶"后,再分品质精粗,拼配量称,放入一个容器,用蒸气蒸软,然后放入模具加压,制成各种形状的"紧压茶",圆的叫"圆茶",或"七子饼茶",方的叫"方茶",稍扁的叫"砖茶",砣形的叫"紧茶"或"姑娘茶"等,不一而足,这时候水分慢慢晾干,是普洱茶的第三次发酵,然后便可运往市场销售了。下来的便是到了商人或消费者的手里,有些要经过漫长的收藏,这是普洱茶进入第四次的发酵,亦是现时大做文章,大肆炒作所谓"干仓"、"湿仓"的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