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眼中隋炀帝可谓是万世暴君,唐太宗堪称千古明君。但他们却可以说是惊人的相似,他们的才能可以说是难分轩轾。 第一局 相貌 《隋书》记载杨广“美姿仪”,不要小看这三个字。中国第一美男子潘安,史书也仅是说“美姿仪”。由此可见杨广是帅哥一个。 《旧唐书》记载李世民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说通俗一点就是有帝王相。应该长得还不错。 杨广似乎要比李世民要帅一些。 第二局 文采 在大家眼中与杨广有关的成语就是“罄竹难书”,而李世民的名言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其实他们的文采在历代帝王中无出其右。 杨广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不比李煜低,可以说是一位杰出的诗人。秦观的名句“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就取自杨广的“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他的《饮马长城窟行》可以说是千古名篇,后代文人对他的诗文十分推崇,“混一南北,炀帝之才,实高群下。”,“隋炀起敝,风骨凝然。隋炀从华得素,譬诸红艳丛中,清标自出。隋炀帝一洗颓风,力标本素。古道于此复存。” 李世民的诗文不知比乾隆写的诗好千百倍,只不过大家过度关注他的政治才能。《全唐诗》保留了李世民不少的诗作。其实唐太宗的诗不仅意境隽永,其艺术成就相当高,而且对唐朝文人的诗作影响十分巨大。 杨广的文采还是李世民望尘莫及。 第三局 矫饰 杨广在大家眼中可以说第一号伪君子,矫饰无人能及。其实李世民在此更胜一筹。 《隋书》记载杨广“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令持去。 李世民则更作秀十足,一次蝗虫成灾,李世民就抓了一只蝗虫然后吃了,责怪蝗虫吃庄稼。 李世民胜。 第四局 爱情 杨广似乎是荒淫无耻,哪来爱情。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故事妇孺皆知。杨广似乎输定了。其实杨广的萧皇后并不比长孙皇后差。萧皇后的文采也比长孙皇后好,品格也不差。最重要的是杨广和萧皇后一直夫妻情深。不论是多么讨厌杨广的修史者都不能掩盖这一事实:萧皇后从来就没有受到杨广的冷落,而且一直受到宠爱。 杨广应该比李世民更加痴情,只不过最后几年沉溺女色。而李世民可以说是绯闻不断。 杨广胜 第五局 文治 在不少人眼中科举应是李世民发明的,大家都依稀记得他说的““天下英雄、入朕彀夷”。唐朝是也文化繁荣的朝代,李世民可谓功不可没。 但实际上科举制度是杨广首创,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李世民不过是完善了科举制度。 李世民可以说使中华文明远播于塞外,使少数民族不断内附,不少人在唐朝做官,出现了不少著名将领。号称天可汗。 而杨广的文治则很少有人知道。但他的文治功绩,远非李世民可以赶上。杨广曾治理南方十年。而那是刚刚结束南北大分裂。南北文化有很深的隔阂。 虽然隋在南方的行政情况并无大量记载,但南方以后没有发生叛乱和他在江都任期很长的事实,说明隋的治理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文化再统一的许多措施也应归功于他。 南北文化在统一远比所谓的华夏文明远播塞外要重要的多。应此杨广胜 第六局 武功 武功方面李世民似乎是嬴定了。李世民年纪轻轻就辅佐其父李渊打天下,荡平天下各大割据势力。登基后更是四面出击。贞观年间,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甚至可能还包括印度用兵的胜利。 其实杨广也很早就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杨广还在隋朝抗击突厥中起到重要作用,最后给突厥致命一地,奠定了隋朝对突厥的胜利。他还派军灭了吐谷浑。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随后隋朝成为更开放的国度。 即使是隋朝灭亡前夕,各国也还臣服于大隋王朝。还给隋朝进贡送贺礼。“ 李世民和杨广在武功上难分秋色,只不过杨广的武功被说成穷兵黩武,李世民则是开疆拓土。 平局 第七局 弑兄 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杀害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逼父亲李渊退位,却丝毫没有指责。杨广弑父杀兄却被千夫所指,被认为丧心病狂,毫无人道。其实这些事在历朝历代司空见惯,没必要进行过多的苛求。杨广并不对所有的兄弟都那样残忍,他的弟弟汉王杨谅造反失败,他并没有杀他弟弟。 李世民做的更绝,更漂亮,似乎他是迫不得已,他是无辜的。李世民胜 不少人会说杨广要为隋朝的灭亡负责,而李世民创造了贞观之治。不管他们的才能多么相似,但毫无以为李世民是明君,杨广是暴君,昏君,不需要比较。 但我们不能以成王败寇的观点来看历史。 如果没有杨广那科举谁来发明,京杭大运河谁来挖,新都洛阳谁来建?杨广的很多决策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是不能否认的。他的才华和功绩也是我们不能否认的。历史不是道德课本,不能用简单的善恶二元论来看待。当然杨广确实要为隋朝灭亡负责任。他的不少决策很正确也很有必要,但他迫切去实施而没有考虑百姓的承受能力。而李世民和杨广的性格很相似,但由于杨广的前车之鉴,再加上即位时国力不强,也就励精图治,收敛自己的奢华好胜之心。而这些缺点在他的晚年都暴露出来了,他变得越来越刚愎自用,他也开始大兴土木,开始对高丽的远征。不过他因误食丹药中毒而死,这样他的名声也就没有被自己败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