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白石:饶有意趣的绘画

 闽都小华 2014-09-30

健康养生秘方大全

齐白石老人的书画作品深受广大藏家喜爱,也是当今文物艺术品市场中的主力品种。他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艺术成就,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绚丽的篇章。



齐白石 《蕉屋》 180.5 × 48 cm

约七十岁左右作;

立轴 设色纸本;

出版:《齐白石作品集》(第一集)第七十二图 人民美术出版社1963年9月出版

钤印:白石翁

题识:芷鞋难忘安南道,为爱芭蕉非学书,山岭犹疑识过客,半春人在画中居。余曾游安南,由东与过铁桥,道旁有蕉数万株绕其屋,己收入借山冈矣。齐璜并题记。

中国嘉德1994秋拍


齐白石 《松窗闲话》 180.5 × 48 cm

约七十岁左右作;

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白石翁

题识:要寻鄰叟下山腰,因避时贤居最高,人寿百年几闲日,松荫窗户话王乔。齐璜

中国嘉德1994秋拍


齐白石 《白石老屋图》 141.7 × 49.3 cm

立轴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2011春拍


此幅《白石老屋图》描绘的是齐白石浓浓的乡愁。齐白石的老家,白石铺杏子坞星斗塘,地处紫荆山下。群山环绕、风景优美、民风淳朴。自从白石迁居北京后,辗转流徙,对故乡的草木山川,每每念及,唏嘘难忘。齐白石晚年曾画《星斗塘老屋图》并题诗云:“乱离身世任浮沉,久矣轻帆出故林。难忘星塘旧茅屋,客乡无此好桐荫。”


根据题识和风格,此幅应作于20年代中期。胡佩衡旧藏《白石老屋》,构图与此幅相类。此时白石的山水已开出一派新面,构图简洁,着色大胆。此幅的山石画法尤为特殊,近山以勾勒为主,笔力雄强,维石严严;远山大结构与近山相类,而改用更写意的渲染。前景竹荫掩映下两椽茅屋,老翁策杖晚归,儿童出门相迎。白石浓得化不开的乡愁,于此幅显露无疑。


齐白石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画:266 × 100 cm;对联:264.5 × 65.8 cm × 2

中国嘉德2011春拍


齐白石 《蝇》 7 × 9.7 cm

庚申(1920)年作;

镜心 设色纸本;

钤印:老苹、木人

题识:庚申冬十月正思还家时也。四出都门道经保定,客室有此绳,三日不去,将欲化矣,老萍不能无情,为存其真,阳历十有一日晨起老萍并记。

中国嘉德1997秋拍


齐白石 《人物》 32.8 × 27.8 cm × 8

辛未(1941年)作;

设色纸本;

题识:1.东坡先生玩砚图。老萍。2.大涤子作画。借山老人。3.半聋。杏子坞老民。4.偷桃。白石。5.拜石。寄萍堂上老人。6.吏部盗瓮。三百石印富翁。7.煮茶。濒生。8.庚子以后青灯无味,伯施先生论定。时辛未秋八月,画于旧京太平桥外。齐璜。

中国嘉德2005春拍


齐白石 《雨后云烟》 129 × 35 cm

戊辰(1928年)作;立轴 水墨纸本;

鉴藏印:老舍

中国嘉德2013春拍

此图是1928年(戊辰)冬寄送杨泊庐之作。齐白石所画此类烟雨景色,画史称作“米点山水”或“米家山水”,因创用此法者,乃世称“大小米”的宋代著名书画家米元章、米友仁父子。故宫博物院藏有小米《潇湘奇观图》,画雨后烟云,积泼共用,墨色浑厚,气象万千,兼得烟云迷漓、笔墨精奇之妙,史家赞为“天机超逸,不事绳墨,点滴云烟,草草而成。”

后世画家尊“二米”为南宗墨法之祖。高克恭、吴镇、方从义、董其昌直至近代山水画家,多有仿“米点”之作。齐白石此类作品,大抵以淡墨画云,重墨泼山,浓淡墨点画树木,勾画白屋。此图用平远法安排空间,着重刻画烟树与白屋,独具山乡雨后的野趣。


齐白石 《花卉草虫册》 32.5 × 27.5 cm × 8

乙亥(1935年)作;八开册页 设色纸本;

后纸白石老人自题:为画册页先拟成十二页,画时殊觉为难,只有八页。愿吾贤答曰:年近八十之人,一纸不易得也。敬谢、敬谢。伯莲仁弟,六月二十日,白石山翁璜白。

中国嘉德2009秋拍


齐白石 《桃花蜜蜂》 134.5 × 33 cm

镜心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2013春拍

齐白石平生多画桃实,而单画桃花之作则较为少见,似此幅一般,尺幅较大的桃花作品,更是难得一见。此幅最大特色,是境势的营造。构图上,似有唐人折枝之意,古拙而不失灵动飘逸,以书法笔意写就的桃枝,苍劲有力,行笔运势气脉流畅,一无犹豫。

其次,枝、叶、花多个层次,都有着繁复的变化。此幅桃花的布局,上下有二,上疏下密,疏可跑马,密不透风。桃花色彩的处理亦注重色彩的施用,浓淡不一的桃红点染出花瓣的阴阳向背,颇极风姿。一树桃花或疏或密,或稠或稀,或瓣或蕊,或向或背,或大朵,或小颗,极尽变化,别具风采。桃花上方又画采食蜜蜂一只,点缀画面。蜜蜂翅膀处晕染浅色,状出蜂儿翅膀震动的飞舞之态,又以鹅黄带墨色画蜜蜂身体,至于眼睛、触角、肢节处则以细笔为之,观之无不纤毫毕现。


齐白石 《紫藤蜻蜓·篆书八言联》

立轴 设色纸本;画:166 × 57 cm;对联:177.8 × 31 cm × 2;

对联释文:食叶春蚕应抽芳茧,著花老树自无丑枝。

这幅《紫藤蜻蜓》,是齐白石为了报答同宗齐如山先生而作。此时齐白石画名未彰,顿为生计所累。而素不相识的齐如山却主动在厂肆之间购买齐白石的画作。这一举动使齐白石大为感动,并将齐如山引为知己。这件作品虽然没有年款,但可以看出是齐白石开始衰年变法时期的力作。

这一时期的创作,齐白石逐渐改变冷逸的画法,吸收吴昌硕的笔墨、设色。强调画面颜色对比,突出重点,大胆省减,在取吴氏诸多优长的同时,保持自身刚健挺拔的特色。该作尺幅颇巨,气势雄伟。画面虚实相生,上半部分密叶繁花,又有星点留白,主干自下而上,蜿蜒挺健,变化万端。笔势宽厚,表现物象严谨细腻,显然是从长期的观察自然得来。两行苍拙倚侧的题款,自成格局,与画面相得益彰。


齐白石 《和平延年》 138 × 68 cm

立轴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2010秋拍

《和平延年》是白石老人极其独特表达自我情怀的作品。正因为他的画强烈地表达了生活与自然的美好,1953年,白石老人在他96岁时获得国际和平奖,得到了世界最崇高的赞誉。此幅作品为北京工艺美卫公司旧藏,曾参加数次展览。

为了创作此幅画作,白石老人几次易稿,此幅作品现仍保留着白石老人用铅笔打的草稿。绚丽的菊花、高坛的美酒、象征和平的鸽子,在白石老人的笔下宣示出一种强烈的精神上的和谐,这种和谐也正是白石老人一生追求的人类最朴素的情感。


齐白石 《红荷》 105 × 34.5 cm

辛卯(1951年)作;

立轴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2010秋拍

关于这幅画,张仃先生写过一段回忆:“辛卯元旦,可染约我同去给老人拜年。当时老人客居在一位将军家中,我们到后老人早餐已毕,精神甚好。老人元旦试纸,可染帮助磨墨,我为之理纸。

我们想看齐老画长线,提议画残荷,因老人晚年画残荷很多,笔墨生辣,构图奇特,集老人平生艺术修养之大成。老人凝神片刻,提笔落墨如锥画沙,数尺长线缓缓而出,互相参差。老人以一生治印经验,计白当黑。不久,荷秆主要架构形成,又以赭石,写出大面残叶,以胭脂画花,一大一小。随后又反复推敲,增添小荷秆,更加疏密有致。于是落款辛卯元旦九十一岁白石。”

这幅《荷花》最精彩的是长线荷秆,尤其是用浓墨画出的荷秆,另一精彩之处是它的架构。大架构当然是靠平生作画,治印,写字的经验积累,但小架构却是“反复推敲,增添小荷秆,更加疏密有致”的结果。已经进入“随心所欲不逾矩”化境的白石老人,在两位弟子跟前,还是“反复推敲”,足见其创作态度之严肃认真。

当然,这幅《荷花》还有一个看点,那就是“一大一小”两朵荷花。老人几乎是用画油画的手段来使用胭脂红颜料的,浓浓的,厚厚的,极有质感和层次。要知道,白石老人的画,但凡使用胭脂,价格就贵很多,而像这幅《荷花》般如此奢侈地使作胭脂,也极为罕见。


齐白石 《荷塘秋意图》 137 × 69 cm

立轴 纸本

嘉德四季第22期

齐白石画荷在吸取朱耷以及吴昌硕笔墨精神的基础上,自创了红荷墨叶一纸画荷法。用饱满的洋红直接泼写荷花,衬以黑呼呼的浓墨叶和用焦墨写就的荷梗,在红里、浓淡、干湿的对比变化中形成鲜明奔放的视觉效果。

但进入九十岁后,齐白石更变其法,从早先的红花墨叶画法一变而为红花色叶,从早先的疏阔简淡一变而为缜密繁复。在此一时期荷花题材作品中,不仅荷叶的设色多有变化,忽而花青,忽而淡红,而且荷秆、莲蓬亦一反常态地繁多起来。


齐白石 《花卉四幅及四状元书法》 32.5 × 32.5 cm × 8

扇面 设色纸本

著录:《齐白石画海外藏珍》图89、90、91、92,荣宝斋(香港)有限公司出版。

第一幅:谷穗草虫。

题识:白石。

钤印:木人。郭则云对题。

第二幅:葫芦蜻蜓。

题识:白石老人。

钤印:白石老人。陈云诰对题。

第三幅:海棠蚱蜢。

题识:白石。

钤印:白石山翁。邵章对题。

第四幅:海棠草虫。

题识:借山主者。

钤印:木人。潘龄皋对题。

中国嘉德1995秋拍


齐白石 《延年益寿》 136 × 33.5 cm

1927年作;镜心 设色纸本;

中国嘉德2013春拍

本幅写墨叶红菊、湖石两块。秋菊、湖石都有长寿、健康的寓意,齐白石取此二物入画,“延年益寿”的美好意愿自然流露无遗。红菊三朵以齐白石典型的“红花墨叶法”写出,花卉脱略形迹,离形而以神会求似。菊花、茎叶皆以书法笔意行于纸上,参差点落,古意盎然,拙中寓巧。

画风真率自然,不加修饰;用笔雄浑健拔,骨肉兼得;用墨滋润淋漓,浓淡相宜;用色浓艳泼辣,色彩飞扬。将其“似与不似”的主张彰显得淋漓尽致。红菊之旁又以大笔触刷写湖石,两石一高一矮,并以花青点染其上杂草。湖石亦以书法笔法入画,运笔流畅,笔迹老辣,痛快淋漓之感顿生。此幅著录于1959年出版的《齐白石作品选集》,是经权威著录的稀见之作。


齐白石 《向日葵》 134 × 37.5 cm

立轴 设色纸本

鉴藏印:老舍

中国嘉德2013春拍

古近花鸟画家,画向日葵者不多。齐白石也较少这一题材之作。此图无年款,从笔墨与款题风格判断,应是20年代中后期作品。受画的“思俊”,不知何许人,不过,齐白石称“仁弟”者,多为弟子。

此图以藤黄画花瓣,赭墨点画花心,金黄色轻盈的花瓣围簇着厚而实的花心,真有沉甸甸颔首向日、丰茂生长的意态。画葵叶墨、赭兼施,粗拙而密。这是齐氏“衰年变法”期间,借鉴吴昌硕画法的探索性作品,此类粗重繁厚的风格,在70 岁后就很少见了。


齐白石 《灯鼠戏猫》 133 × 33.5 cm

辛未(1931年)作;立轴 设色纸本;

题识:昨夜床前点灯早,待我解衣来睡倒。寒门只打几钱油,哪能供得鼠子饱。值有猫儿悄悄来,已经油尽灯枯了。白石山翁题旧句。时辛未暮春之初。

中国嘉德2009秋拍

有一些题材,有一些自作诗句,是齐白石颇为自得的,因此他也反复创作和题记,灯鼠戏猫即是如此主题。齐白石的一双慧眼总是在观察着他身边的寻常景象,并且可以不加修饰就直接呈现于画中,却有意料之外的趣味,引发大家的会心感慨,当然他同时也是在画上讲故事的高手,简单的构图却让一种紧张的氛围直入人心,老鼠有点挑逗的机警,白猫伏地张望的无奈,都传达得非常到位。


齐白石 《刘海戏蟾》 109.6 × 36.8 cm

壬午(1942年)作;立轴 设色纸本;

钤印:木人、齐大、鲁班门下、指纹印

题识:仙人刘海蝉,世人为画其像抱一蝉。黄瘿瓢亦如是画。吾从众。白石老人,壬午。

中国嘉德2009秋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