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汉低温铅緑釉陶器博山炉鉴赏

 陶斋333 2014-09-30

汉低温铅緑釉陶器博山炉鉴赏

(2014-09-17 13:00:49)[编辑][删除]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郑州商城遗址、安阳殷墟的考古,证明在3000多年前的商中期,我们的祖先已经烧制出了原始青瓷,以后经过近千年的不断探索,终于在东汉有了重大突破,在今天的浙江东部地区,烧制出了成熟的青瓷。有趣的是,在瓷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曾经有一种陶器风靡汉代,这就是汉低温铅釉陶器。中国的陶器出现在1万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由于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成为古代人民常用的生活用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陶器巳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如果能把原始青瓷的釉烧在陶器上,就可以较大地改善陶器的性能,由于青瓷釉的烧成温度高于陶器的烧成温度,简单的使用是不行的,大约在公元前4世纪的战国中期,找到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在釉中加入氧化铅作助溶剂,它可以降低釉的烧成温度,达到与陶胎的烧成温度一致,从而烧出带釉的陶器,在美国堪萨斯城的纳尔逊博物馆保存有洛阳金村战国中期墓出土的低温釉陶器,由于战乱,釉陶的生产很快停顿,汉朝建立以后,釉陶的生产逐步恢复,在西汉宣帝(公元前74年——前49年)以后,出现了大量的低温釉陶器,(用氧化铁作呈色剂,在氧化气氛中可烧出黄釉、褐釉和黑釉陶器,用氧化铜作呈色剂,在氧化气氛下可从烧制出美丽的緑釉陶器。)这些低温釉陶器被制作成壶、罐、樽、碗、盘、灯等日用器以及各种动物、建筑物造型的陪葬明器,其造型端庄,釉色以绿釉为多,莹润明亮,是珍贵的艺术品,成为藏家追捧的对象。
陶斋收藏了一件东汉低温铅緑釉博山炉(图1),东汉低温铅緑釉陶器博山炉鉴赏图1         高 23 公分,直径 19 公分,广囗、圆桶式腹、平底无釉,下承三熊头足,红陶质胎,里外施铅绿釉,腹部模印 一对铺首,山石以及虎、豹、野猪、熊、蛇等动物,印纹清晰,画面生动,绿釉鲜丽润泽。器盖模制,呈山形且重峦叠嶂,其间印有走兽,象征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古代传说海上有蓬莱、博山、瀛州三座仙山),实际上确有博山这个地方,它在今天的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博山区全境皆山,几无平坦的地方,“博山”就在博山区东南,自古窑业发达,所以此盖既象征仙山,又与产地之名相合。
这种器形的器物资料上多数都称为“博山炉”,其实是很不准确的,汉代博山炉的炉身像青铜器的“豆”,山形炉盖上有屡空的孔,焚香时香烟从孔中徐徐升起(图2)。
东汉低温铅緑釉陶器博山炉鉴赏               图2
据考证,这种“博山炉”的盖都是没有孔的,不能用来熏香,称为炉是不准确的,汉代习惯把筒形器称为“樽”或“奁”,所以这种器型可称为“博山樽”或者“博山奁”。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