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

 陶斋333 2014-09-30

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唐绞胎盖罐鉴赏

(2014-08-16 06:36:28)[编辑][删除]
标签:

绞胎

唐绞胎盖罐

分类: 陶瓷鉴赏

       三十年代的中国,战乱不己,民不聊生,离河南焦作市区北边三公里的当阳峪村,出现了有四百多座瓷窑的宋代当阳峪窑遗址,当时在焦作英国福公司工作的英国人司瓦格,邀请瑞典工程师卡尔贝尔一起,雇用当地农民在窑址多次盗掘,得到大批瓷器和瓷片,他们在遗址中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瓷器品种-----“绞胎瓷”,所谓绞胎,就是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瓷土,分别制成泥条,然后像拧麻花一样将他们拧在一起,作成泥料后,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薄片待粘贴、嵌镶使用,使坯体上形成木材年轮、并列的羽毛等不同的花纹,再施釉入窑烧成瓷器,这是一种胎的装饰工艺,应该属于一种釉下彩,只不过这种釉下彩不是画上去的而是用胎作出来的。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唐绞胎盖罐鉴赏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唐绞胎盖罐鉴赏 绞胎瓷瓷片

盗得大批窑址出土瓷器以后,二人出版了《关于焦作陶瓷器的记录》,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布了中国古代的绞胎瓷,引起陶瓷界的轰动,随之大量绞胎瓷流失海外。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窑址考察和对墓葬出土物的进一步研究,基本清楚了绞胎工艺最早产生于唐代,巩县窑和耀卅窑有烧造,入宋以后其工艺继续完善,在当阳峪窑发展到极致(其它窑口也有烧制),元以后失传。由于不同颜色的泥料膨胀系数不一样,高温烧制容易开裂,所以初期的绞胎器多为陶器,以后逐步发展到瓷器。

       由于制作难度大,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故绞胎器产量很少,保存下来的更少。据统计,目前世界各国馆藏中国古绞胎器数十件,国内上博最多,有13件,国外日本最多,有6件。国内外民间还收藏有一些绞胎器,我收藏有一件唐绞胎盖罐(图1)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唐绞胎盖罐鉴赏图1 唐绞胎盖罐
,该罐高29.2公分,敞口、圆唇、短颈、圆肩、鼓腹、平底(图2、图3)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唐绞胎盖罐鉴赏                    图2 罐体

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唐绞胎盖罐鉴赏                     图3 底
,带伞形盖,顶有宝珠式钮(图4),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唐绞胎盖罐鉴赏                    图4 盖
整器表面拼贴了由白色和褐色泥料搅合以后形成了木理纹的泥片,罐体和宝珠施黄釉,盖施緑釉,罐体施釉不到底,釉有流垂现象,胎色棕红,该罐为典型的唐代盖罐的造型(图5),唐代陶瓷装饰的突破---唐绞胎盖罐鉴赏                    图5 唐三彩盖罐
造型自然,线条流畅,风格古朴庄重,釉下的木理纹自由、洒脱,既自然天成,又像一幅抽象的写意画,以致韵味无穷。

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