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剪纸收藏簿95----胶东传统吉祥窗花

 胭脂魂 2014-09-30
剪纸收藏簿95----胶东传统吉祥窗花
  窗花是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窗花是民间剪纸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大、最为普及的品种。其他剪纸品种都是在窗花基础上发展与延伸。过去无论南方北方,春节期间都贴窗花。现在南方只结婚时才贴,春节一般不贴了,而北方贴窗花还盛行,以此达到装点环境、渲染气氛的目的,并寄托着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愿望。窗花无论题材、表现手法、剪刻技艺都是剪刻艺术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近、现代窗花兼职已渐渐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但由于他们最初源于民间喜庆或民俗活动中的剪贴画,且多贴于农村窗户的白纸上而被称为“窗花”。窗花对每个人来讲,是一个能引起许多流连和情感的美妙称谓。
 
图片
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传统图案为两位活泼可爱,长发披肩的孩童,一位手持荷花,另一位手捧圆盒,盒中飞出五只蝙蝠,为“和(荷)谐合(盒)好”之意。相传他们是唐朝时期的人,两人私交甚好,亲如兄弟,但共爱一女。临婚前寒山得悉,及出家为僧,拾得知此便舍女去寻找寒山,相会后,两人俱为僧,立庙“寒山寺”。直至清代雍正皇帝才正式封寒山、拾得为《合圣》,他们相亲相爱,笑容满面,十分惹人喜爱,人们推崇他俩为民间爱神,借此来祝贺新婚夫妇能够白头偕老,永结同心。亦称“和合二仙”。
 

图片
 蝙蝠
    “蝙蝠”与“遍福”谐音。象征幸福、安康、美满之意。据《尚书·洪范》载:“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修好德,意思是所好者德;考终命指善终不横夭。将蝙蝠、梅花鹿、寿桃、喜鹊为伍,代表“福禄寿喜”。一只蝙蝠嘴衔一枚方孔的古币,寓意“福在眼前”。蝙蝠、寿桃、钱,“钱”音近“全”,寓意“福寿双全”。蝙蝠、寿桃、灵芝,“芝”谐音“至”,“桃”似“心”形,寓意“福至心灵”。蝙蝠、桃、石榴,“石榴”为多子之意,“福多、寿多、子多”即“福寿三多”。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将寿桃围成一圈,寓意“多福多寿”。将蝙蝠与其它事物相结合,其寓意之多,内容之广,所表达人类情感之丰富,所以为民间常用图案之一。
 
图片
金玉满堂 
    “金玉满堂”,《老子》第九章中载:“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堂,殿也。——《说文》,为高大的房子。此处形容财富极多。成书于南朝宋期的《世说新语·赏誉》中载:“刘真长可谓金玉满堂”,此处则形容学识丰富、富有才干之意。以“金玉满堂”为题材的传统纹饰大多数都是以鱼和鱼缸组合来表现。借以象征手法,寄托着人们的情感,表达了广大劳动人民对财富的追求以及对学识的渴望。
 
图片
 如意
    “如意”,又称“握君”、“执友”或“谈柄”。多呈S形,形似于北斗七星之状。“如意”一词有人认为起源于印度梵语“阿娜律”。当时僧侣们说法讲经时,以备遗忘,会在此物上记写重点,随时间最终成为了佛教的法器。
    据故宫博物院解释,“如意”的起源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搔背工具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早的“如意”,柄端作手指之形,用木、骨、铜、玉石制作,以示手所不能至,搔之可如意,故称“如意”,俗称“不求人”。后来,其形态发生分化,强调吉祥寓意,后作以陈设装饰之用。北宋《释氏要览·卷中》:“‘如意’之制,盖心之表也,故菩萨皆执之。状如云叶,如此仿篆书‘心’字故。”,是为了表达人的真心状态,即表现人的真心随缘而生妙用的自在状态,所以菩萨一般都使用它来作象征“如意”的形状象云叶,云叶形如篆书中的“心”字,这象征着自由驾驭心念,和实现生命完全自由解放的理想,所以这种“如意”称为“称心如意”。“如意”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被普遍使用,形制以柄首呈屈曲手掌式为主流成为了帝王及达官贵人的手中之物。唐代发展为柄身扁平,顶端弯折处演变为颈部,柄首为三瓣卷云式造型。到了明、清时期,“如意”发展到鼎盛时期,因其珍贵的材质和精巧的工艺而广为流行,以灵芝造型为主更被赋予了吉祥驱邪的含义,成为承载祈福等美好愿望的贵重礼品。也逐渐地成为了权力和财富的象征。“如意”更因其特有的精致典雅,成为崇尚古风的文人墨客的文房玩赏物件。 
   “如意”作为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民间常有以灵芝作如意的象征。“如意”和“卍字”组成的图案寓“万事如意”。插于古瓶中寓意“平安如意”。“如意”与“柿子(谐音事)”组合寓意“事事如意”。又“百合”、“柿子”和”如意“组成“百事如意”。“荷花”、“盒子”与“如意”组成寓“和合如意”。
   “如意”因词汇吉祥、器型优美而常见于古今礼仪交往中人们广为流传的吉利词语中,表达对对方的美好祝愿;应用于绘画、建筑、家具、服饰、玉器、瓷器.....之上。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图片
 葡萄
    葡萄为落叶藤本植物,是世界最古老的植物之一。《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至万馀石,久者数十岁不败。俗嗜酒,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於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本草纲目》:“葡萄,汉书作蒲桃,可以入酺,饮人则陶然而醉,故有是名。其圆者名草龙珠,长者名马乳葡萄,白者名水晶葡萄,黑者名紫葡萄。汉书言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  葡萄其果实成串多粒,表“多子多孙”寓意“人丁兴旺”;种一颗葡萄,能结成千上万的果实,寓意“一本万利”。葡萄因其拥有美好的寓意则多运用于刺绣、剪纸等传统的民俗文化之中,成为了我们常见的吉祥图案之一。
 
图片
 丹凤朝阳
   “丹凤朝阳”出处:《诗·大雅·卷阿》:“凤凰鸣矣,于彼高冈。梧桐生矣,于彼朝阳。”“丹凤朝阳”是凤凰与一轮红日的组合,是中国传统吉祥图案之一,比喻贤才逢明时,是吉祥的征兆,寓意吉祥、美好、光明。
    凤凰又称“阳鸟”、“鸾鸟”等等,是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奇之物、灵异之鸟,传说凤凰生于南极之丹穴,能火中再生,被人们称为百鸟之王。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会有凤凰飞来。寓意和谐、幸福、吉祥......是天下太平的象征。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凤为雄,凰为雌,合称为凤凰。凤凰与龙一样自古就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凰“凰”与皇同音,为至高无尚之意,同时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在随后的很长时间里,愈演愈复杂,无论是它们的形态结构还是精神象征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从而使它们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形态里,首先“凤凰”本身就是和谐思想的产物。是为对立统一体,起到阴阳互补、阴阳调和的作用;其次它又是一个多元的集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多个不同时期氏族的崇拜物的特征。凤凰形象不仅表现了自然物之“和”,也表现了人类社会之“和”。“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形成了众多的历史典故。这对维护国家领土的统一,经济与文化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图片
 摇钱树
    关于摇钱树的来历,一般认为出自《三国志.魏书.邴原传》裴松之注引《原别传》的一则故事:原尝行而得遗钱,拾以系树枝,此钱既不见取,而系钱者愈多。问其故,答者谓之神树。原恶其由己而成淫祀,乃辨之,于是里中遂敛其钱以为社供。
    关于摇钱树的由来,民间也有许多种说法,有一种说法是一个白发老人给农夫一颗种子,叫他每天挑七七四十九担水浇灌,水里面要滴七七四十九粒汗珠,当它快开花时还要滴七七四十九滴血。农夫照着老人的话做了,结果种出的树是摇钱树,一摇便掉下铜钱。
    摇钱树长期成为民俗观念中一种意味着财富之源的象征。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摇钱树”条说到北京旧俗有岁末制作“摇钱树”用以祈年的风习:取松柏枝之大者,插于瓶中,缀以古钱、元宝、石榴花等,谓之“摇钱树”。
     根据民间流行的“摇钱树”说法与画像来看,这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人们在潜意识里,采用了象征手法,寄托着人们的情感,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某种特定意义。这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与渴望息息相关。”

 
图片
 鲤鱼跳龙门

    传说在古代,龙门还未凿开,伊水流到龙门山则被挡住了,就在山南聚积成湖。住在黄河里的鲤鱼都听说龙门景色十分的好,都想去看看。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经过洛河,又顺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它们上不去,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这时一条极其漂亮的红鲤鱼毛遂自荐说:“我先跳”话音刚落,只见它从身体从水里,像离弦的箭,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了半天空,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山北的鲤鱼们见大红鲤鱼尾巴被天火烧掉,都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朋友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就开始一个个挨着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的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过不去。凡是跳不过去  ,从空中摔下来的,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以“鲤鱼跳龙门”比喻中举、升官、出人头地、高居榜首等之事。后又用作比喻急流勇进、积极进取、奋勇向前。
 

图片
荷花鱼缸 
       莲花为花中之君子,是盘根植物,莲取其枝叶茂盛,本固枝荣之意,鱼意义生活富裕美好,有余意味着富足,金鱼种类繁多,颜色艳丽,金光四射,颇有喜庆吉祥气氛,金鱼与金玉谐音代表财富。
图片

图片

 图片
凤戏牡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