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起1938》,这篇文章里我感慨的有很多,无法一言以蔽之,只好用这样一个题目草草概括。
战起硝烟,人似转蓬——生长在和平时代的我注定无法对那种二战题材身同感受,并且还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将之当做一种禁忌。直到有一天我遇到了《战起1938》(我称之为偶然中的必然),在追文当中我跟随秦恬辗转流浪,灵魂随她回到了那个传奇的时代。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想起了艾青的一首诗: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无论在何时、何地我都深爱着你,我苦难的祖国。异国他乡的旅人心中始终有自己心灵的净土,那就是祖国。而彼时秦恬灵魂的归宿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苦难——这是一场长久的的苦难,是对那是每一个国人的折磨。也许浴火之后就是振翅重生,可是秦恬却恰恰在黎明前的黑暗,靠着心中对未来光明的笃定,她坚持着坚守着自己的尊严,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我是中国人!日本人在侵略我的祖国,我以假扮他们为耻!” “胜者为王,我无话可说,但人总有点想守护的东西。” 她已经做得很好了,在千万里的祖国,坚船利炮阻挡不了千千万万的同胞前仆后继不死不休,折辱侵略扑灭不了每一个人心中对希望的向往,我们是不屈的民族,苦难只能让我们在灰烬中浴火重生!有着这样的同胞这样的祖国,秦恬的坚守是那么耀眼。
人类的苦难,以悲伤换悲伤——水晶之夜人们的凄惶失措,秦九朴实语言中的热血坚定,辗转颠簸途中的困苦,华沙广场上的灵魂之歌,暗夜街道食物以及空旷的脚步,德国途中的怀疑,巴黎路上的飞机、枪声、哭泣,法国短暂的平静幸福,尴尬身份,纠结伤痛。战火硝烟中的德意志精神,集中营里那一块巧克力布娃娃,然后就是战败,胜利,欢庆、悲伤、宛如一幅长长的画卷慢慢蜿蜒展开,在里面每个人的喜怒哀乐绝望悲伤是那么显眼却又微不足道。莉娜、凯伦、桑塔婶婶、经理、卡瑟琳。。。我生命中已经经历了这么多人了么?桑埃托、安杰丽卡、安妮、和亨利。。。他们是过客么?不,不是!油桶外的奥古、海因茨、凯泽尔、皮埃尔、尤里安娜、凯利夫人,他们被卷入这个时代洪流中,或是积极赢取,或是身不由己,或是痛苦绝望,或是坚守信念,他们或哭或笑或者已经被生活压迫到无法表达自己情绪,只剩麻木。走过热血白雪的华沙,经过艾森豪尔的衣香鬓影,奥斯维辛的阴森丑恶,明克斯的战火弥漫,鲜血、枪炮、失望、哭泣、绝望、希望。。。。。。
这些年,这些人,这些事只是让我明白,也许我们无法逃避,也许我们只能迎头痛击,也许我们只能痛苦纠结,但是我所求的仅仅是有那么一个人可以免我惊,免我扰,免我颠沛流离,免我无枝可依,望一切安稳,岁月静好。 《战起1038》,推荐。 |
|
来自: 昵称15592316 > 《非编软件问题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