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京城老字号“戴月轩”

 LuXin4164 2014-10-01

京城老字号“戴月轩”

京城老字号“戴月轩”

                        (金源大厦中的“戴月轩”分店)


    京城老字号中以真名实性命名的不多,能够传承至今的就更少了。百年老店“戴月轩”就是京城中的一朵奇葩。

     戴月轩笔店坐落于北京久负盛名的宣武区琉璃厂文化街东侧,始建于1916年阴历九月。其创始人姓戴,名斌,字月轩,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善琏镇,戴斌自幼学会了湖笔制作技术,且技艺超群,年轻时怀揣绝技时来到北京贺连青笔庄制作毛笔,后来自立门户,建立了以“戴月轩”命名的笔庄经营湖笔。 
    民国初年,刚刚创立了“戴月轩”笔店,作为一个商人,戴先生非常懂得诚信的价值,做生意很讲究信用和质量。但是,由于工艺相对复杂,自然成本较高,一时难以打开销路。使戴先生辗转难眠,但毕竟南方人头脑灵活,心想我戴月轩的笔要是能够得到大人物的肯首,自然就不愁得销路。(放在今天,即是找名人代言)然京城达官显贵、皇亲国戚甚多,门槛不是随便可以进的。
    他又了解到京城的徐世昌徐大人,自幼出身贫寒,且从小爱诗、书、画,几十年的功力,对毛笔的质量必有心得。更得知徐大人为人平易,善广结朋友,暗喜道,若能让徐大人亲自品尝到我制作的毛笔,再能给我一些建议,岂不更好。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精心制作了几款毛笔,刻上自己的名字“戴月轩”,择一良辰吉日,亲自送至徐世昌的“弢园”。徐大人宾客盈门,虽未能与徐大人相见,但留下谦虚的短信:晚辈给徐大人请安,恳请徐大人在百忙中对晚辈制作的毛笔品一品、鉴一鉴、评一评,以期提高技艺。
    一日,徐世昌精神甚佳,看到案上摆放的几款毛笔,便觉不同凡响,仔细端详“戴月轩”,感觉名字更好,非常励志。兴致倍增,铺开宣纸,尽情挥洒,真可谓笔跃气振,满室风云。徐世昌情不自禁,赞不绝口。又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用笔心得,逐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戴先生闻讯心中甚喜,又综合徐大人的见解重新制作了几款毛笔,再次亲自送至“弢园”,更巧今日徐大人难得闲暇,终得一见。徐世昌取出珍藏已久的乾隆御制墨,临池尽情挥洒,对年轻的戴先生称赞不已,并差人取出银两以示答谢。但戴月轩坚辞不受,还十分感谢徐大人的指点。徐世昌转念一想,受人与鱼,何不授人与渔。这样吧,我送你几个字好不好。一句话,如一股清泉,注入心田,正是戴月轩梦寐以求又不好意思开口索求的。于是,徐世昌挥笔题写了“戴月轩”三个大字。
    戴先生回去制成牌匾悬挂于店堂之中,很多人闻讯徐大人题的匾额前来浏览,生意渐入佳境。徐世昌家的众兄弟徐世光、徐世襄、徐世章等也纷纷捧场,从此,徐世昌家族案上的毛笔逐步由“戴月轩”取代,延续了数十年之久。即便是徐世昌下野退居津门后,戴先生仍不忘旧情,时常把“戴月轩”的精品送至津门,使友情得以延续。

  “戴月轩”湖笔被人评价为“提而不散,铺下不软,笔锋尖锐,刚柔兼备”,深受文人墨客的喜爱。戴月轩积多年对湖笔制作的深刻研究和理解,强调笔的“尖、齐、圆、健”,从而突出了宜书宜画的湖笔品位。戴月轩还在制笔业开创了在羊毫笔中“加健”这一独到的制笔先河,形成了“戴月轩”湖笔品牌的特色,适应了众多文人墨客的需要,因而名声鹊起。

  鲁迅先生寓居北京时大多喜用戴月轩的笔;齐白石曾为笔店作画;郭沫若、陈半丁为笔店题写匾额;梁启超、富察庄净为笔店题写楹联;何香凝用戴月轩的笔画墨梅图赠予戴月轩,可谓锦上添花。“戴月轩”的毛笔还成为中南海官员们的首选,一直延续至今。

    随着时代的变迁,徐世昌所书牌匾已被作为“四旧”抛弃,目前所挂的匾额是陈半丁老人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