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婺源理坑

 言日言日言日日 2014-10-02

婺源理坑—明清官邸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村落

 
                           ------ 2014年婺源游之八
 


    9月19日上午游览了卧龙谷、中国最圆村庄菊径、黄村“百柱宗祠”,已经偏过正午,我们在一家农家乐饭馆要了婺源名吃荷包红鲤鱼,也算犒劳自己。


图片

    荷包红鲤鱼乃婺源特产,肉质肥美细嫩,汤鲜味美,肥而不腻,香而无腥,味道与平常的鲤鱼确实不一样,
 
 图片  
   婺源的民间流水池塘养鱼至少可以追溯到八百年前的历史,宋代朱熹在公元1176年回婺源扫墓时,到朱徘塘曾作《观书有感》一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图片
 
    朱夫子是在借一口民间流水鱼塘来抒发自己观书之感觉,史载朱熹的父亲朱松由安徽桐城迁至婺源沱川篁村,于1206年迁居于建村于北宋末年的理坑村。 


图片 

    理坑村位于婺源县北部边陲,距婺源县城56公里,据我们吃饭的清华镇28公里,亦不在婺源旅游套票之内,且路远湾多旅行社很少组织游客过去。

图片

    正是因为地处偏僻,据说那里的官邸大宅比较集中,保持的也比较完好,很少商业气息,于是吃过午餐我们马不停蹄地奔了过去,


图片 
 
     刚一停车,就被等在村口的一个年轻女村民自充导游,带着我们在曲里拐弯的村子转悠起来。

图片
  
            一条小溪绕理坑村而过,小溪在当地称为“坑”,所以取名理坑而理坑原名“理源”,顾名思义为理学渊源之地。

图片
 

房屋紧邻水岸而建,屋门到水边之间就是窄窄的青石小路,小河两岸的连通就靠两座小石桥,

图片
 
 
     一座下有两个支撑,上铺平整石板,简易而无名;另一座略宽,旁有低矮护栏,上铭天心桥。

图片
 
    理坑村是一个余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由于村落位于深山,气温常年偏低,四季云雾缭绕,雨量充沛

图片
 

    全村现有300余户,人口1168人,余姓占90%以上,有耕地900余亩,茶地600多亩,主要分布在理源水两侧。

图片
 

    理坑村现存明清古建筑一百二十余幢,村子随处可见粉墙黛瓦,青石铺路,巷贯街连,层层叠叠的飞檐戗角和突兀多姿的马头墙,官邸民宅工艺精美的雕梁画栋,  

图片

   
这些古建筑砖雕石雕木雕工艺精湛,布局科学、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整个村子就是一个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图片

    近几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理坑村旅游人数逐年增长,全国已有300多所美术院校在此挂牌写生,

图片
 
           2012年接待游客达12万人次,成为国内知名的大学生美术写生实习基地。

 图片

    理坑村人自古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图片

    几百年来,这偏僻山村里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

 图片

   
    
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图片

     明清时期,理坑最为鼎盛,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明清官邸古建筑群,数量、款式之多国内少见,保存也最好,
 

图片

     走进理坑,进村的巷门上方题有“渊停岳峙”四个大字一语双关地道出了此巷的不同一般这是条受人尊敬的“官巷”。

图片 
 

    巷里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这是皇帝有感于余自怡为官清廉、政绩突出而赐建的。

 图片
 

    官厅的大门气宇不凡,是由水磨青砖和砖雕砌成的四柱贴墙牌楼四柱三间,中间为门,门楣有樨头装饰,牌楼门罩重叠五层,挑出飞檐,鳌鱼戗角,

图片

    最顶一层中间原先镶嵌石刻“圣旨”一块,这种牌楼是规格最高的“五凤楼”,只有进士及第和官宦人家才能建造。

图片
 

    官厅是典型的明代风格建筑,简朴庄重,围绕长方形天井的四合院,属木结构封闭砖墙围护建筑。

图片

  官厅规模阔大,室内光线好,通风好,官厅第二进比第一进地势高出两步,以显正厅的严。

图片

               正厅前沿由几块巨石铺成,天井为理坑村最大的一个。

图片
 
          靠天井一圈四面均为卷棚,檐口瓦作由花头瓦和滴水瓦组成,非常美观。
 
图片
 

    官厅楼层较高,楼梯设天井右边,采光好登楼方便,楼上是全家人居住的地方,当年官厅被没收成为生产队开会的地方,至今痕迹遗留。

图片

    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府第“司马第”已有350年历史,司马第的大门高大气派,檐下有灵芝砖四块,枋头作云卷,脊端有鳌鱼。
 

图片

     花枋间有阴刻“司马第”三字,“司马第”下面的砖雕是《孙子兵法》,正屋大门里面有三进三天井,右边设有客馆,上堂有横梁三根,

图片

                两端雕刻月牙,雀替深雕灵芝纹,两厢卷棚下有雕狮拱撑;

图片

       拱坟两边,一边图案是马、鹤、鹿,代表福禄寿,一边是双麒麟,以示吉祥。
 

图片

   两厢卷棚下有狮共撑,前进后堂三间两厢,明间横枋深雕后进还有三间两厢深半天井。
 

图片

     据说理坑官邸正屋大门一律朝北一般来说南方的房屋以坐北朝南为宜,这样布局冬暖夏凉,而这里的明代官邸却违背常理,

图片

    室内布局为坐西朝东,大门统一朝北,这充分体现了仕宦们对“皇恩浩荡”的崇敬和忠孝节悌的一番苦心。

图片

    “天官府第”的外形凹凸不规则,这是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府第大门朝北,戗角门罩,小八字照墙,门楼额枋上有浅刻楷书“天官上卿”四字。


图片

    明朝不设宰相,只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吏部为首,故习惯尊称吏部尚书为天官,意思是除了皇帝就算他大。

 
图片


     天官府第朴实无华,外墙歪歪扭扭,连出三角,连大门都开在角上,它既没有官厅的气派,也没有司马第的整齐。

 

图片

    据说余懋衡为政清廉,办事认真,忠君敬业,接连的提升被同僚妒忌,奸臣诬陷,余懋衡托病五次上书辞去官职。

 图片
 

    后遭谗言被除数削职为民直到崇祯皇帝登基,追功复职所以在建这一府第时,他有意将外墙做成不整的棱角,以反映他一生坎坷不平的心态。

图片
 

    “尚书第”是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府第,它地处理坑中心,原有三层楼,是村中最高建筑,
 
图片

    三楼有个大窗口,朝向北方,叫“望京楼”,后毁于一场大火,现仅存一面牌楼,这五凤牌楼上“尚书第”三个楷书大字威风气派。

图片


余懋学富有才华,他既是官又是大学者,他撰写的《春秋蠡测义》70卷被收入《四库全书》。


图片

     位于村西头的“花厅”是一座园林式建筑,距今有400多年历史主人是明代末年的百万富商,绰号万和仁,其人乐善好施。

图片

     
    
院门内设有木结构门券楼,门楼非常考究,门额上长达两米多的菊花砖雕,称万寿图,令人赞叹。

 图片
 

     花厅的建筑布局别具一格,揉和了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内为回廊式格局,并有一跑马楼,两侧厢房由回廊相连,中间空出个方形大院。

 图片

        院落中花台、鱼缸、石桌、石凳摆设一应俱全,地面用卵石铺砌成各种图案。

图片

 
            
奇花异木栽种于四角,花台中的一颗栀子花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图片

     院子中间的步道,由石板铺成,中间四块寓意四季发财两侧各三块寓意六六大顺庭院是主人纳凉、赏月之所。

 

图片
 

    在理坑,还有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商宅、民居随处可见,无不让人回味无穷。

图片
 

              商宅的小姐楼是住女眷的,尤其是未嫁的姑娘,往往是足不出户。

 图片


    她们无聊的时候就站在窗前往外眺望,就是所谓的美女凭栏了,当外面路过的男人看中了这家姑娘,就会派媒人来提亲,

图片

    如果提亲的人太多,主人家就会选择抛绣球的方式,姑娘从二楼扔下的绣球往往决定了她一生的幸福

图片


    理坑村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完整的古建,先后赢得了多项殊荣,2003年7月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图片
         
          2005年11月,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村”;

 图片

 
      
2006年12月,理坑村以“皖南村落”扩展项目入围《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图片


                    
2007年被评为全国首批“景观村落”
 

图片

                   2009年7月被评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

图片
 
              并
被誉为“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