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曆史百大軍事家〔下〕

 三味書屋754 2014-10-03
 中國曆史百大軍事家〔下〕
 
★★★《三味書屋754》2014年10月03日編輯整理★★★

                                  ★★★★★ 

 二十六、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組織北京保衛戰、擊退瓦刺:于謙
  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代名臣,民族英雄。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爲明景泰帝。瓦刺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天順元年被冤殺。弘治益肅愍,萬曆改益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嶽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二十七、鐵面劍眉、須髯戟張、大明帝師:孫承宗
  字稚繩,號恺陽,漢族,北直隸保定高陽(今屬河北)人;明末軍事戰略家、忠貞的愛國者,修築關甯錦防線;曾爲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
 二十八、終明之世、文臣用兵制勝、未有如守仁者:王守仁
  幼名雲,字伯安,號陽明子,益文成,人稱王陽明。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紹興府余姚縣(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書法家、哲學家和軍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書、南京都察院左都禦史,因平定辰豪之亂等軍功而被封爲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釋、道三教,而且能夠統軍征戰,是中國曆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二十九、創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洋務運動的發起者:曾國藩
  初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益文正,漢族,出生于湖南長沙府湘鄉縣楊樹坪(現屬湖南省婁底市雙峰縣荷葉鎮)。晚清重臣,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者。清朝軍事家、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晚清散文“湘鄉派”創立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壹,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武英殿大學士,封壹等毅勇侯,益曰文正。是中國古代曆史上的最後一人,近代曆史上的第一人。
第五篇、沙場無敵 猛將篇:
 一、走追奔獸、手接飛鳥、春秋吳國第一勇士:慶忌
  春秋時吳國人,吳王僚的兒子。出身將門,自幼習武,力量過人,勇猛無畏,世人都很敬佩他的武功,贊譽他的勇敢。 。阖闾指慶忌之勇,世所聞也。筋骨果勁,萬人莫當。走追奔獸,手接飛鳥,骨騰肉飛,拊膝數百裏。最後被阖闾派遣的刺客要離所殺。
 二、戲水退周文、南陽擒宋留、陳郡殺陳勝、臨濟斬田儋:章邯
  秦末著名將領,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爲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壹員大將。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産子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于荥陽直逼陳,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汙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三、鴻門宴上勇救劉邦、楚漢僅次于項羽的第二猛將:樊哙 
  漢族,沛縣(今江蘇省沛縣)人。西漢開國元勳,大將軍,左丞相,著名軍事統帥。爲呂後妹夫,深得漢高祖劉邦和呂後信任。後隨劉邦平定臧荼、盧绾、陳豯、韓信等,爲大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第一心腹,是一位大漢名將。封舞陽侯,益武侯。另有,四川宣漢縣樊哙鎮。
 四、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神射手飛將軍:李廣
  漢族,隴西成紀(今甘肅靜甯西南)人,中國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文帝十四年(前166)從軍擊匈奴因功爲中郎。景帝時,先後任北部邊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爲中央宮衛尉。元光六年(前129),任骁騎將軍,領萬余騎出雁門(今山西右玉南)擊匈奴,因衆寡懸殊負傷被俘。匈奴兵將其置臥于兩馬間,李廣佯死,于途中趁隙躍起,奔馬返回。後任右北平郡(治平剛縣,今內蒙古甯城西南)太守。匈奴畏服,稱之爲飛將軍,數年不敢來犯。元狩四年,漠北之戰中,李廣任前將軍,因迷失道路,未能參戰,憤愧自殺。 
五、縱橫疆場、英勇善戰、臨敵深入、奮不顧身:賈複
  字君文,雲台二十八將之一,漢族,南陽郡冠軍縣(今河南鄧縣西北)人,出身儒生。少好習《尚書》。新莽末年,聚衆加入綠林軍,後歸劉秀,任都護將軍。劉秀即位,任執金吾,封冠軍侯。劉秀統一全國,封膠東侯。賈複臨陣身先士卒,屢受重創。晚年退居私第,仍參議國家大事。賈複雖然出身文士,但是臨陣果敢、身先士卒,在東漢中興功臣中以勇武見稱。 
六、平定關東、大破愧囂、楊虛侯:馬武
  字子張,南陽湖陽(今河南唐河湖陽鎮)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年少時避仇家,寓居江夏。王莽末年,投綠林軍,後歸劉秀,擊破王尋有功,拜爲振威將軍。東漢建立後,任捕虜將軍,封楊虛侯。建武六年(30年)夏,擊敗愧囂。建武十三年(37年),封鄃侯。馬武嗜酒敢言,《後漢書·馬武列傳》寫“時醉在禦前面折同列,言其短長,無所避忌。帝故縱之,以爲笑樂。”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武溪蠻暴動,派馬援率領馬武、耿舒等人率四萬人遠征武陵,馬援病死遠征途中,武溪蠻已投降。梁松向漢光武帝告狀,說馬援不但指揮作戰犯了錯誤,還私下搜刮大批珍珠。馬武也說馬援確曾運回過壹車珍稀之物。永平元年(58年),以馬武爲捕虜將軍,中郎將王豐爲副將,與窦固、陳欣,率4萬大軍前去平定羌族,追擊到東、西邯(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縣南),斬首四千六百級,俘一千六百人。永平四年(61年)去世。


七、誅殺董卓、大破張燕、轅門射戟、溫侯:呂布
  字奉先,漢族,東漢五原郡九原縣(今屬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人。東漢末年名將,漢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將與割據軍閥。曾先後爲丁原、董卓的部將,也曾爲袁術效力,曾被封爲徐州牧,後自成一方勢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擊敗並處死。由于小說《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影響,呂布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于人們的心目之中。
 
 八、陣斬顔良、水淹七軍:關羽
  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省運城市),約生于東漢桓帝延熹年間,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關羽最爲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曆代推崇,由于其忠誠和勇武的形象,多次被後代帝王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爲關聖帝君、聖帝祖、關帝君、關帝等。儒教奉爲五文昌之一,又尊爲“文衡聖帝”,道教奉爲“協天大帝”、“翊漢天尊”。中國佛教界奉其爲護法神之壹,稱爲“伽藍菩薩”。民間由于《三國演義》等傳統作品的影響,普遍認爲關羽與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故又俗稱其爲關公、關二爺、關二哥、關老爺,直至現當代的某些社會群體與場合中,仍然經常出現祭拜關羽的情況。。《三國演義》尊其爲“五虎上將”之首,毛宗崗稱其爲“《演義》三絕”之“義絕”。 
九、陸路取西川、大勝瓦口關、獨守長坂坡:張飛
  字益德,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河北涿郡豪紳,三國時蜀漢名將,雄壯威武,頗有膽識,被稱爲“萬人敵”。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追益“桓侯”。
  
十、長坂救劉禅、一身都是膽:趙雲
  三國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字子龍。他身高八尺,姿顔雄偉,是三國時期蜀漢的將領。初從公孫攢,後歸劉備。曹操取荊州,劉備敗于當陽長阪,他力戰救護甘夫人和備子劉禅。劉備得益州,任爲翊軍將軍,從攻漢中。建興六年(公元228年),從諸葛亮攻關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敵衆,退回漢中。次年卒。他曾在漢中以數十騎拒曹操大軍,被劉備譽爲“子龍一身都是膽也”——《大辭海》中國古代史卷。
十一、截擊曹操、兼並隴右、迫降劉璋:馬超
  字孟起,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東漢末年群雄之一,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起初在其父馬騰帳下爲將,先後參與破蘇氏塢、與韓遂相攻擊、破郭援等戰役。馬騰進京,馬超統率其部衆割據于三輔。後與韓遂等聯合,一同進軍潼關與曹操相據,敗于渭南。此後馬超率衆聯合羌氐兼並隴右,殺涼州刺史韋康,自稱征西將軍、並州牧、督涼州軍事。又被韋康故吏楊阜等擊敗,投奔張魯複攻涼州無利。又降劉備,迫降成都,參與下辯之戰。劉備稱帝,拜馬超爲骠騎將軍,領涼州牧,封斄鄉侯。次年馬超病逝,終年47歲。
十二、漢中定軍山斬夏侯淵:黃忠
  字漢升,南陽(治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本爲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劉備,並助劉備攻益州劉璋。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一戰中陣斬曹操部下名將夏侯淵,升任征西將軍,劉備稱漢中王後改封後將軍,賜關內侯。次年,黃忠病逝,益曰剛侯。黃忠在後世多以勇猛的老將形象出現于各類文學藝術作品中,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是蜀漢五虎大將之一,他的名字在中國也逐漸成爲了老當益壯的代名詞。
 十三、統一江東、雄霸江東、小霸王:孫策
  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孫堅長子,孫權長兄。東漢末年割據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吳國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中綽號“小霸王”。爲繼承父親孫堅的遺業而屈事袁術,後脫離袁術,統一江東。在一次狩獵中爲刺客所傷,不久後身亡,年僅二十六歲。其弟孫權接掌孫策勢力,並于稱帝後,追益孫策爲長沙桓王。 
十四、北海報恩救孔融、酣鬥小霸王得遇明主:太史慈
  字子義,東萊黃縣(今山東龍口東黃城集)人。東漢末年武將,官至建昌都尉。身長七尺七寸,美須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 ,弓馬熟練,箭法精良。原爲劉繇部下,後被孫策收降,于赤壁之戰前病逝,死時才四十一歲。臨亡時,歎息道:“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
十五、破黃祖、退關羽、襲曹營:甘甯
  字興霸,益州巴郡臨江縣(今重慶市忠縣)人,三國時期東吳的著名將領,拜封爲西陵太守,折沖將軍。少時好遊俠,組隊搶劫財物,人稱錦帆賊。早期爲黃祖的將領,但不被重用而轉投東吳麾下。其表現主要在曹魏的戰役,其後的百騎襲曹營與合肥護主中,戰功顯赫;孫權曾稱贊道:“孟德有張遼,孤有興霸,足可對敵。”
 十六、官渡投曹、街亭大破馬谡:張郃
  字儁乂,河間鄚(今河北任丘北)人。三國時期魏國名將。官渡之戰時,本爲袁紹部將的張郃投降了曹操,並在曹操帳下多立功勳,于曹魏建立後加封爲征西車騎將軍。諸葛亮六出祁山之間,張郃多次抵禦蜀軍的進攻,于公元231年在木門道被諸葛亮設伏射死。連諸葛亮都承認張郃勇武過人,是蜀國大患。後益曰壯侯。後世將其與張遼、樂進、于禁、徐晃並稱爲曹魏“五子良將”。 
 十七、帳下壯士有典君、提一雙戟八十斤:典韋
  陳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甯陵縣己吾城村)人。東漢末年曹操部將。相貌魁梧,旅力過人。建安二年(197),張繡背叛曹操,典韋爲保護曹操而獨擋叛軍,擊殺多人,但最終因寡不敵衆而戰死。
 十八、渭水救曹操、嚇退馬超:許褚
  字仲康,沛國谯(今中國安徽省亳縣)人。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猛將。許定之弟、許儀之父、許綜之祖父。據《三國志》記載:許褚“長八尺余,腰大十圍,容貌雄毅,勇力絕人”。許褚病死後,被追贈爲壯侯。《三國志》評述許褚:“性謹慎奉法,質重少言”。許褚深得曹操家族的信任,曹**後繼續負責曹丕的警衛工作。許褚在警衛部隊的部下也曾有數十人官封將軍。
 十九、平蜀滅代、消滅姚襄:鄧羌
  前秦名將,並州牧、尚書左仆射。豪勇蓋世,亦能用謀。初進擊羌酋姚襄,便獻計激怒敵軍,自己詐敗,誘敵深入,擊斬號稱勝過孫策的姚襄。之後隨符堅平並州張平,與猛將張蚝交鋒,以計擒之。受任禦史中丞,與王猛協作,整肅長安治安,大見成效。再平劉衛辰部,符柳等之亂。于石門大破燕軍十萬,複從王猛攻燕,曾與張蚝、徐成策馬持矛,突入燕軍,破慕容評十余萬燕軍。晚年平定蜀亂,並擊敗代王拓跋什翼犍等,惜于淝水之戰前去世,被稱爲媲美關羽張飛的萬人敵。
 二十、四出征戰、並州輔主:張蚝
  本姓弓,上黨泫氏(今山西高平市)人。前秦猛將,與鄧羌齊名,並稱“萬人敵”。春秋魯叔弓之後,後趙將領張平養子。力能拽牛,跳躍可逾城牆。因與張平妾私通,事泄後自宮謝罪。降秦後,參與前秦滅前燕之戰、前秦滅代國之戰及淝水之戰等重要戰事。淝水之戰後出戍並州,支援符丕在晉陽(今山西太原)即位以承國祚,官至太尉。
 二十一、 單騎出戰、無人敢當、飲酒斬胡、手奪北齊旗:蕭摩诃
  字元胤,蘭陵(今山東峄縣)人,南北朝時期陳朝名將,以勇猛稱著。 蕭摩诃的祖父蕭靓爲梁朝右將軍,父親蕭諒,官至梁始興郡丞。蕭摩诃隨父親住在始興郡,幾歲的時候父親即去世,他的姐夫蔡路養當時在南康。蕭摩诃稍微長大壹些,便果毅有勇力。爲陳朝四處征戰,戰功赫赫,被封爲侍中、骠騎大將軍,加左光祿大夫。隋滅陳後,隨陳後主降隋,隋文帝授蕭摩诃開府儀同三司。仁壽四年(604年),蕭摩诃與漢王楊諒起兵,反對楊廣稱帝。八月,蕭摩诃在于清源(今山西省清徐)敗于楊素之手,被俘殺。
 二十二、少有膽氣、骁捷異常、屢立戰功、震懾蠻人:楊大眼
  北魏名將。世居仇池(今甘肅西和縣西南),生卒不詳。其祖父楊難當,爲氐豪,先稱蕃于南朝宋,封冠軍將軍、秦州刺史、武都王,因與宋梁、南秦二州刺史甄法護不和,遂投北魏,拜征南大將軍、秦、梁二州牧、南秦王。
 二十三、性剛烈、有勇略、滅四方叛亂、隋末柱石:張須陀
  弘農阌鄉(今河南省靈寶市)人,隋朝大將。仁壽四年(604年),隋炀帝繼位,並州總管、漢王楊諒因不滿其兄即位,遂于晉陽(今太原市西南)起兵反炀帝。張須陀又隨並州道行軍總管楊素平定叛亂,因功加開府。後多次率軍平定各地的叛亂,威振東夏,被認爲是隋朝柱石。公元616年,張須陀爲瓦崗軍所敗,下馬戰死,時年五十二。其所部士兵得知死訊,連哭數日不止。
 二十四、西涉青海、北臨玄塞、胡夷懾憚、烽候無警:賀婁子幹
  字萬壽,隋朝名將,本是代(今河北蔚縣)人,後南遷,世居關右(今甘肅潼關)。他的祖父賀婁道成曾任北魏侍中、太子太傅,父賀婁景賢官至右衛大將軍。賀婁子幹少以骁武知名。北周武帝時,累遷小司水,因勤勞封爲思安縣子,不久授使持節、儀同大將軍。大象初年,領軍器監,不久任秦州刺史,進爵爲伯,戎馬一生,爲國家的安定繁榮做出了不朽貢獻。
  二十五、每戰必先、萬軍之中取敵將首級:秦瓊
  字叔寶,漢族,齊州曆城(今山東濟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將,勇武威名震懾壹時,是一個于萬馬軍中取人首級如探囊取物的傳奇式人物。曾追隨唐高祖李淵父子爲大唐王朝的穩固南北征戰,立下了汗馬功勞。因其功居于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間與尉遲恭爲傳統門神。 
 二十六、北邙山力救李世民、玄武門誅殺李元吉:尉遲恭
  字敬德,鮮卑族,朔州鄯陽(今山西朔城區)人。中國唐朝名將,封鄂國公,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贈司徒兼並州都督,益忠武,賜陪葬昭陵。尉遲恭純樸忠厚,勇武善戰,一身戎馬倥偬,征戰南北,馳騁疆場,屢立戰功。玄武門之變助李世民奪取帝位。後尉遲恭被尊爲民間驅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華門神。傳說其面如黑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尉遲恭(胡敬德)與秦叔寶(秦瓊)是“門神”的原型。
 二十七、三箭定天山、脫帽退萬敵、大敗回纥、降服高句麗:薛禮
  字仁貴,漢族,山西绛州龍門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東十裏之遙的修村),唐朝名將,著名軍事家、政治家,道教傳其爲白虎星君下凡。隨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創造了“良策息幹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遼東”、“仁政高麗國”、“愛民象州城”、“脫帽退萬敵”等諸方面在軍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勳。薛仁貴的故事廣爲民間流傳,元代戲劇家張國賓寫《薛仁貴衣錦還鄉》雜劇。清代無名氏著有通俗小說《薛仁貴征東》(《唐薛家府傳》)。

 二十八、軍中號王鐵槍、晉人獨畏彥章:王彥章
  五代時後梁名將。字賢明(一作子明)。郓州壽張(今山東梁山西北)人。朱溫建後梁時,彥章以功爲親軍將領,曆遷刺史、防禦使至節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戰常爲先鋒,持鐵槍馳突,奮疾如飛,軍中號爲王鐵槍。龍德三年(923),後唐取郓州(今山東東平西北),後梁人大恐。末帝乃以彥章爲招討使拒之。彥章受命僅3日便破南城,迫使後唐退守楊劉(今山東東阿北)。彥章攻楊劉戰敗,後唐軍複據德勝。時後梁朝政紊亂,趙岩、張漢傑等用事,以彥章敗,遂罷其兵權。九月,後唐將攻兖州,後梁末帝召彥章拒敵,且謀複郓州。但彥章所統之兵多新募,不習戰鬥,又衆寡不敵,兵敗,彥章重傷被擒。存勖勸降不從,殺之。
 二十九、骁勇冠絕、未嘗挫敗、王不過霸、將不過李、飛虎將軍:李存孝
  代州飛狐人(今山西靈丘),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將,武藝天下無雙,勇力絕人。史書記載“骁勇冠絕,常將騎爲先鋒,未嘗挫敗;從李克用救陳、許,逐黃寇,及遇難上源,每戰無不克捷”他在《殘唐五代史演義》中的地位相當于《說唐傳》中的趙王李元霸,天下無敵,人稱飛虎將軍。野史中曾說李存孝引領十八騎攻取了長安,雖說是誇張之詞,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連第二名的王彥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幾合。 
 三十、血戰雁門關、金刀楊無敵:楊業
  又名楊繼業,(並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將。他從小就擅長騎射,愛好打獵。曾對同伴說:“我他日爲將用兵,亦猶鷹犬逐稚兔爾”。父親叫做楊弘信,山西太原人,本名重貴,原爲北漢軍官,北漢主劉崇賜其姓劉,名繼業。骁勇善戰,屢建奇功,官至建雄軍(今山西代縣)節度使。北宋滅北漢後,楊業隨其主劉繼元降宋,宋太宗命他複姓楊名業。他刀斬蕭多羅,生擒遼將領李重海,使遼軍望之喪膽,“望見業旌旗即引去”。太平興國七年,契丹三萬騎兵分三路攻宋。 中路襲擊雁門,被楊業打得大敗,殺死遼軍三千人,俘虜一萬多,牛馬五萬多,攻破堡壘三十六個,戰果輝煌。由于楊業屢立戰功,人們稱他爲“楊無敵”。
 三十一、生擒楊無敵、血染澶州城:蕭撻凜
  字馳宇,契丹族。遼國名將。蕭思溫族侄,父親是馬群侍中蕭術魯列。蕭撻凜從小通曉天文,986年,擔任諸軍副部署,參與擒獲宋朝名將楊業。988年,蕭撻凜擔任南院都監,993年,隨蕭遜甯東征王氏高麗,次年,防禦西夏,進封蘭陵郡王,南京統軍使。1002年,擒獲宋將王先知,攻克遂城、祁州。1004年,隨蕭太後、遼聖宗南下侵宋,蕭撻凜爲遼軍主將,在澶州之戰中,遭到宋軍威虎軍頭張瑰以床子弩射出大箭擊中額頭身亡,蕭太後辍朝五日,迫使遼軍與宋議和,簽訂澶淵之盟。
 三十二、威震敵膽、屢破強敵、蒙冤而死:曲端
  字正甫,一字師尹,南宋初年名將,鎮戎軍(今甯夏固原)人。高宗建炎初,渭州經略使席貢用爲統制,屯泾州。多次擊敗金兵。二年(一一二八),知延安府。三年,遷康州防禦使、泾原路經略安撫使,並由川陝京西諸路安撫使張浚拜爲威武大將軍,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知渭州。後爲張浚所忌,接受吳玠密謀,以謀反的罪名將曲端交由康隨審問,紹興元年因酷刑(關在鐵籠之中,鎖上手腳,用烈火烤炙致死)死于恭州獄中。享年41歲。事見《三朝北盟會編》卷一四七引《林泉野記》 ,《宋史》卷三六九有傳。
  曾多次擊敗金國大將婁室。金將撒離喝與曲端對陣時,見其軍容嚴整,竟嚇得放聲大哭,被金人譏爲“啼哭郎君”。曲端威震敵膽、屢破強敵的壹個重要原因,就是軍令嚴明,執法如山。他任泾原路都統制時,有壹叔父在其麾下任偏將,因玩忽職守而打了個敗仗。曲端毫不留情地將其依法處斬,然後又跪于叔父遺體前哭祭,並親自寫了祭文,誦道:“嗚呼哀哉!按軍法斬殺副將的,是泾原統制;依人情祭奠叔父的,是侄兒曲端。伏惟尚飨!”
  
 三十三、擒拿方臘、黃天蕩大敗金軍:韓世忠
  字良臣,南宋朝名將,延安(今陝西延安市,)人(壹說是綏德人),民族英雄。身材魁偉,勇猛過人。出身貧寒,18歲應募從軍。英勇善戰,胸懷韬略,在抗擊西夏和金的戰爭中爲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在平定各地的叛亂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爲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爲嶽飛遭陷害而鳴不平。死後被拜爲太師,追封通義郡王;孝宗時,又追封薪王,益號忠武,配飨高宗廟廷。是南宋朝壹位頗有影響的人物。
 三十四、順昌大捷、南渡十將之首:劉锜
  字信叔。秦州成紀(今甘肅天水)人。出身將門,少時從軍征戰。南宋初,爲泾原經略使。建炎四年(1130),率泾原軍參加富平(今屬陝西)戰役。富平戰後,將領多人降金。劉锜奉張浚命討伐叛軍,因後路吃緊,被迫撤退,遂降職。後召回臨安府(今浙江杭州),任權提舉宿衛親軍。十年,任爲東京(今河南開封)副留守 。他率八字軍等 近兩萬人及全軍家 屬沿水路北上 ,到順昌府(今安徽阜陽),得悉金朝已毀約重占東京。他和知府決定守城禦敵。金統帥完顔宗弼以大軍進攻,劉锜大敗金軍。十一年,奉調增援淮南,與王德、楊沂中等軍在廬州(今安徽合肥)東南的拓臯鎮大破金軍。宋廷決心求和,諸軍都奉命撤退。以後,劉锜曾任知荊南府(今湖北江陵),在江陵興修水利。三十一年,金又侵宋,宋任劉锜爲江、淮、浙西制置使,節制諸路軍馬,駐揚州,直接指揮淮東軍事,扶病率軍與金軍相持。
 三十五、吞遼破宋、戰功赫赫、俘徽欽二帝:完顔宗望
  金朝名將,本名斡魯補,又作斡離不,是金太祖第二子。 宗望經常跟從太祖征伐,常在左右,屢建殊功。宋人稱之爲“二太子”,是“四太子”兀術之前的金軍化身。 完顔宗望一次攻遼,兩次攻宋,俘宋徽宗、宋欽宗二帝。戰功赫赫。
 三十六、屢立軍功、三峰山就義殉國:完顔陳和尚
  女真族,金末著名將領,原名彜,字良佐,小名陳和尚。豐州(今內蒙古呼和浩特東)人,同知階州軍事完顔乞哥之子。曾于大昌原之役等戰役中擊敗蒙古軍隊,後兵敗拒降被殺,追贈鎮南軍節度使,勒石以紀其功。
  三十七、蒙古帝國第一猛將:哲別
  原名只兒豁阿歹。鐵木真收服泰赤烏部後,臣服于鐵木真並賜名哲別。並有蒙古帝國第一猛將稱號,亦是四虎將(四勇、四狗、四先鋒)之一。哲別骁勇善戰,精于射術,能百發百中地射擊飛動中的碗,曾于戰鬥中,徒手抓著敵軍射來的無箭頭的箭,仍搭上弓射去,竟能一箭穿透敵方主將心窩。此外哲別的刀法也是非常了得,在壹生中的南征北討,哲別手持蒙古彎刀殺敵,如入無人之境。1218年奉成吉思汗之令,率兵兩萬消滅西遼,掌握絲路中、東商貿,爲蒙古軍隊即將開始的西征先行布署;1223年哲別與速不台于迦勒迦河之戰(今烏克蘭日丹諾夫市北)中擊潰俄羅斯諸國王公與欽察忽炭汗的聯軍,途經俄羅斯南境,又轉攻也的裏河(今伏爾加河的突厥名,又譯亦的勒)上的伏爾加保加利亞,但于回國途中病逝。成吉思汗以國葬厚葬哲別。在金庸小說射雕英雄傳中,哲別遭到成吉思汗追擊時爲郭靖所救;郭靖的箭術就是哲別教的。
 三十八、創建金帳汗國、蒙古帝國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拔都
  欽察汗國的創建者,成吉思汗長子術赤之嫡次子,其母是弘吉刺部按陳那顔的女兒兀乞旭真可敦。蒙古曆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之一,蒙古人因他對部下寬大,稱他爲撒因汗。他曾在少年時隨祖父參加了第一次西征。1236年,他率領“長子遠征軍”開始第二次西征,在短短不到五年的時間裏,將中歐的廣大領土納入蒙古帝國版圖,在伏爾加河下遊建立了統治歐洲長達285年的金帳汗國。在蒙古四大汗國中,金帳汗國雖然離元大都是最遠,卻與中國內地保持著最爲密切的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聯系。
 三十九、平定安南、兩次北伐、鎮守西南:沐英
  明朝開國名將。字文英,朱元璋義子,豪州定遠(今屬安徽)人。洪武九年以副帥之職征討吐蕃。洪武十三年第三次北伐中,以主帥職務大敗元軍。洪武十四年第四次北伐中,率西路軍連敗元軍,洪武十四年至十五年明攻雲南之戰中,以副帥之職屢敗元軍。其鎮滇10年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對西南安定做出傑出貢獻。封黔國公,追封黔甯王,益昭靖,享太廟,塑英像于功臣祠,配享太廟。爲明朝統壹和穩定征戰三十年,功勳卓著。
補無敵戰神篇:  
一、滅趙驅胡、建冉魏、頒“殺胡令” 武悼天王:冉闵
  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國時期魏郡內黃(今河南內黃西北)人,漢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稱。350年稱帝,國號魏,史稱冉魏。352年冉闵突圍不遂,爲燕王慕容儁所執,斬于遏陉山,後被追封爲武悼天王。冉闵後人的墓志上稱冉闵爲“平帝”,有學者認爲這可能是冉魏政權給冉闵上的益號。闵曰:'天下大亂,爾曹夷狄,人面獸心,尚欲篡逆。我一時英雄,何爲不可作帝王邪!”。  
、奔襲三千裏、搴歙侯之旗、斬郅支之首:陳湯
  字子公,漢族,山陽瑕丘(今山東兖州北)人,西漢大將。漢元帝時,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護甘延壽一起出奇兵攻殺與西漢王朝相對抗的匈奴郅支單于,爲安定邊疆做出了很大貢獻。陳湯有雲:“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三、細柳閱兵揚英名、智勇平叛滅吳王:周亞夫
  西漢時期的名將,漢族,沛縣(今江蘇沛縣)人。他是名將绛侯周勃的次子,在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軍事家,在七國之亂中,他統帥漢軍,三個月平定了叛軍。後死于獄中。 
四、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投筆從戎、平定西域:班超
  字仲升,漢族,漢扶風平陵(今陝西鹹陽東北)人。是東漢著名的軍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幼子,其長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學家。班超爲人有大志,不修細節,但內心孝敬恭謹,審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爲平定西域,促進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貢獻。 
五、老當益壯、馬革裹屍、伏波將軍:馬援
  東漢開國功臣之一,漢族,扶風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將軍,封新息侯。馬援的祖先是戰國時趙國名將趙奢。新莽末年,天下大亂,馬援初爲隴右軍閥愧囂的屬下,甚得愧囂的信任。歸順光武帝後,爲劉秀的統壹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天下統壹之後,馬援雖已年邁,但仍請纓東征西討,西破羌人,南征交趾(今越南),其“老當益壯”、“馬革裹屍”的氣概甚得後人的崇敬。孫中山先生在給蔡锷的挽聯中寫道:“平生慷慨班都護,萬裏間關馬伏波”。
補天子傳奇篇: 
一、智以綏物、武以甯亂、英謀獨運、人皆莫及、陳高祖武皇帝:陳霸先(公元503-559年) 
  字興國,小字法生,漢族。吳興郡長城縣(今浙江省湖州市長興縣)人,卓越的軍事家、政治家。初仕梁,曾輔佐王僧辯討平侯景之亂。天成元年(公元555年),殺僧辯,立敬帝,自爲相國,封陳王。敗北齊,排僧辯馀黨,受百姓所擁戴,後受禅稱帝,國號陳,都建康,在位三年,益武皇帝,廟號高祖。陳霸先是南北朝時期陳朝的開國皇帝,志度弘遠,恭儉勤勞。中國衆多的皇帝,賢明君主不多,陳霸先卻屬于其中的一代英主。 






  《歡迎進入三味書屋754個人圖書館》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