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精品欣赏:商代和田蒸栗黄玉挂饰和西周羊脂白玉龙环

 隐士的书屋 2014-10-04
 

战国和田蒸栗黄玉人面挂饰组件

战国和田蒸栗黄玉人面挂饰组件

战国和田蒸栗黄玉人面挂饰组件
(上为八骏堂藏品)

许多藏家、拍卖行拿黄沁、青黄料、黄口料、糖料当做高古和田黄玉,是因为高古原生和田黄玉实在罕见,资深藏家也难得手上一件。高古和田黄玉指的是原生和田籽料黄玉。
有人提到,高古的黄玉其实是不通透的,我认同这个观点——跟羊脂玉一样通而不透,内发油润光泽,有厚实感。和田原生黄玉为籽料黄玉,在自然界中比较罕见,古代已经绝矿。在价值上要超过羊脂白玉。此件密度和油性接近羊脂玉。

 下图为八骏堂藏品,西周羊脂白玉龙环,通体雕一条龙首未相接。大家可以比较——出土羊脂白玉没有大沁色,此件只有表皮轻微受土黄沁,盘一周即油光如初。

[转载]精品欣赏:商代和田蒸栗黄玉挂饰和西周羊脂白玉龙环

[转载]精品欣赏:商代和田蒸栗黄玉挂饰和西周羊脂白玉龙环

玉色之黄若蒸栗
用“蒸栗”来形容一种黄的颜色很早就有了。
释名·释采帛》:“蒸栗,染绀使黄色如蒸栗然也”。
急就篇》:“烝栗绢绀缙红繎”,颜师古注:“烝栗,黄色若烝孰之栗也”。
“烝”“蒸”二字可通,“烝栗”,就是“蒸栗”。《诗·大雅·荡》:“天生烝民。”《孟子·告子上》引作:“天生蒸民”。
尹湾六号汉墓木牍一二反:君兄衣物疏: “烝栗棺中席一”,是说棺中席子颜色黄的有如蒸熟的栗子。
以“蒸栗”来形容玉石极品色泽的记载,仍以曹丕说的“黄侔蒸栗”为早。自然界中各种颜色都有多种,黄色也有多种,古人选择蒸栗黄为最好的黄玉之色,是长期观察比对后的结论。
蒸栗之色是一种带人为因素的黄色,为去皮的栗子被水蒸熟后外表产生的色泽,表示了一种最为润泽、凝重、熟化的极致黄色,这种黄色不同于生的栗子黄色和任何其它的黄色,明确表示出这种色泽的结构质感,即不单是其颜色,同时包含了透度、细密度、润度等直观视觉。这种表达方式在古人对形容其它玉色也是一样的。
有人将蒸栗做蒸粟是一种失误,栗粟两色之间相差很大,粟色虽是黄的,玉的表面质感却不可能如同蒸出的粟米,如小粒般的堆积,失误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失误大概与栗粟两字很相似有关,如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中明代曹昭的《格古要论》就是:“黄玉如粟者为贵”,这可能是原本有误,转录时照搬所致,因在同文中的犀角篇有:“粟纹中有眼谓之粟明,……其色黑如漆,黄如栗”,还是分得很清楚。
蒸栗黄玉一直是为古人所最贵重的美玉,明人高濂《遵生八签》说:“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以黃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为偏色,時亦有之故耳。今人贱黃而贵白,以见少也。然甘黃如蒸栗色佳,焦黃为下”,认为黄玉要贵于白玉,其甘黄之说应延自《格古要论》:“黄玉如粟者为贵,谓之甘黄,玉焦黄者次之”。但从曹昭将论玉的排列为白、黄、碧、墨、赤、绿、甘青、菜玉来看,明初时民间大概黄玉也未必贵于白玉。当然高濂的说法不会是没有根据的,至少迄今为止,还不曾见有明清时民用的和田黄玉器物。“今人贱黃而贵白,以见少也”,是说民间的黄玉太过少见,或者根本不准使用,一般的藏家玩家们也只能以玩白玉为主了。
古人重黄玉,与长期的观念和统治者重视黄色有关,《周易·坤卦》“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其《文言》有“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汉书》说:“黄者,中之色,君之服也”,宋代王懋的《野客丛书》说:“自唐高祖武德,初用隋制,天子常服黄袍,遂禁士庶不得服,而服黄有禁自此始。至明皇天宝间,因韦韬奏‘御案床褥,望去紫用黄制’,而臣下一切不得用黄矣”。大约唐代开始禁止民间使用黄色,以后历代皆对黄色尤其是明黄、姜黄色多有禁止,宋代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也以黄袍加身来显示自己登上了皇位。清制,明黃为帝王专用色,贵族只能用深黃色或稍帶紅色的杏黃色。蒸栗黄玉以其色泽和稀少,当然只能是帝王们所专属的了。
甘黄,《说文》“甘。美也”。《玉纪》说:“黄如蒸栗,曰玵”。玵,《集韻》“美玉也”。甘黄与玵都是形容玉色美如蒸栗之色的词和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