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至20世纪研究北京文学和戏剧的外文文献》 赵晓阳

 老北京的记忆 2014-10-04
一、歌谣部分


1、《北京儿歌》(Pekinese Rhymes)(1896年,英文)                

1896年由北京天主教北堂(Pei-T’ang Press)出版了威达雷(Guido Amedeo Vitale)编辑的《北京儿歌》。共220页,共收集了170首北京地区的歌谣,以中英文对照的形式印行。它是第一本外国人收集整理、翻译的北京歌谣,早于北京大学的学者们20世纪10年代对歌谣的系统收集和整理的提倡,对以后的外国人和中国人对中国歌谣的收集和整理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威达雷是意大利外交官,1893至1899年为意大利驻华使馆翻译。1899至1915年为汉文正使。编有《中国民间传说》(Chinese Folklore,1896年)、《汉语口语初级读本》(A First Reading Book for Students of Colloquial Chinese,1901年)等书。

2、《中国歌谣集》(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1900年,英文)


1900年纽约Fleming H. Revell Company出版了何德兰(Isaac Taylor Headland,1859-1942)编辑整理的《中国歌谣集》(Chinese Mother Goose Rhymes)138首,作者亦采用了中中英文对照的形式,还附了大量的儿童游戏、母与子等与歌谣内容相近的图片,非常难得。作者称虽然本书是以中国歌谣冠名,但的确是以北京地区的歌谣为采集整理对象的。何德兰是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1888年来中国,任北京汇文书院文科和神科教习,他对中国美术和歌谣颇有研究。此外,他还翻译和编写了《我们的中国小兄弟》(Our Little Chinese Cousin,1903年)、《中国的家庭生活》(Home Life in China, 1914年)、《中国的儿童》(The Chinese Boy and Girl,1901年)。

3、《北平歌谣》(Chinese Folklore: Peiping Rhymes)(1932年,英文)


金曾·约翰生(Kinchen Johnson)编译,1932年由北平商务印书馆(The Commercial Printing & Co.)出版。共428页,无照片插图。全书共收集了214首北京歌谣,左页为北京歌谣的中文,右页为英译文,几乎所有当时出版的中国歌谣类的书籍都采用了中外文对照的形式。

作者自称是北京一所大学的教师,译著多部,编有一部汉英翻译词典。在前言中,作者认为通过歌谣可以更了解家庭生活、社会状况和古老民族的风俗。

二、诗歌部分


1、《燕游诗草》(Peking and Other Poems)(1923年,英文)

1923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Commercial Press)出版了查尔斯·普鲁登·巴克曼(Charles Pruden Barkman)的《燕游诗草》,共118页,扉页有中文题名《燕游诗草》。

全书共47首诗歌,关于人力车夫、长江、悲伤、天坛、长城、苦力、学生运动、城门、年轻的儿子、中国新年、农夫、灶神、竹子、房山、龙等既与北京的历史又与北京的现在有关的内容。

2、《北京的旅行队》(A Peking Caravan)(1924年,英文)


斯黛拉·费什·步济时(Stella Fisher Burgess,1881-1974)的《北京的旅行队》一书是描写北京风景民俗的诗歌集,共32页。1924年Truth Hall Press出版了该书的第二版。共29首诗歌,分三部分,一、运送物品,诗12首;二、沿途风光,诗7首;三、风俗,诗7首。

作者是燕京大学社会学系创建人、步济时教授(John Stewart Burgess,1883-1949)的夫人,出生于日本,父亲亨利·得·费什(Henry Day Fisher)是在日本的美国传教士。1905年与步济时结婚,1909年来到北京。步济时先任职于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后任教于燕京大学,1926年回美国。

3、《充满生机的北京的片断》(Fragments of Living Peking)(1955年,英文)


路易·艾黎(Rewi Alley)撰写,1955年由新西兰的New Zealand Peace Council出版,共120页,由H. Winston Rhodes选编,共22首诗歌。路易·艾黎(1897-1982)是新西兰人,著名的国际主义战士,在中国生活工作了60年。

全书共7部分:1、从坎特伯雷到山丹(即甘肃省山丹县);2、旧中国管见;3、山丹;4、解放;5、陈旧和新颖;6、新中国;7、战争和和平。

三、小说部分


1、《北京郊游》(Peking Picnic)(1932年,英文)

 《北京郊游》是以北京为背景创作的小说,以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外国使馆的英国人的角度来看待北京人的生活,一种作者想要表达的幸福生活,全书共355页。

1932年由伦敦Chatto & Windus出版社和波士顿Little,Brown,and Co.出版社联合出版,作者为安妮·布里奇(Ann Bridge)。

2、《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 a Novel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fe)(1939年,英文)

林语堂英文原著,以北京为背景而撰写的小说,1939年由纽约The John Day Company出版,共815页;1940年伦敦William Heinemann再版,共702页。


1995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张振玉的中译本,题名《京华烟云》。1991年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郁飞的译本,题名《瞬息京华》。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出版了中译本,题名《京华烟云》。2002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此书,1999年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英文本,937页。

3、《北京》(1940年,日文)


阿部知二著,共301页,无照片,昭和十五年(1940年)东京新潮社出版。是以北京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共3章:1、北京;2、传说;3、故事。

阿部知二(1903-1973),作家、中国文学研究家。1927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英文科毕业,1930年出版第一部短篇集《恋爱与非洲》和第一部评论集《主知的文学论》,为文坛所关注。1941年加入日本陆军,为战线报道员。1949年发表《城:从农村的来信》,对战争持否定态度。1965年翻译史沫特莱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涯和他的时代》。主要作品还有《冬眠》、《幸福》和《风雷》等。

4、《北京故事》(Peking Story)(1961年,英文)


大卫·克德(David Kidd)撰写,1961年英国John Murray出版,题名《所有皇帝的马》(All the Emperor’s Horses)。1996年伦敦Eland以本书名再次出版。本书是以解放后在北京的前清遗老为主题创作的小说,作者将此书献给了1946年至1949年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207页,无照片插图。

全书共12章:1、龙、粉色小宝贝和服务;2、白色的葬礼;3、皇帝所有的马;4、罪犯、工作和厨师;5、红色的门和水鬼;6、智慧之海;7、银顶针和血红的裙子;8、祖先;9、百合花;10、狗、游戏和美国;11、马、人、桌、椅;12、新花瓶礼物。

5、《北京猿人的消失》(The Peking Man is Missing)(1977年,英文)


克莱尔·塔斯德简(Claire Taschdjian)撰写,是以北京猿人头盖骨为背景创作的小说。共280页,1977年由纽约Harper & Row,Publishers出版。无照片。

本书由杨照明、贾淑勤译为中文,1982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中文译名为《“北京人”下落不明》,共249页。

四、戏剧部分


1、《支那剧与梅兰芳》(1919年,日文)

村田乌江著,大正八年(1919年)东京玄文社出版,共147页,照片20幅清晰,书籍装臻精美。有梅兰芳、李宣侗、梁士诒序。

全书共9章:1、梅兰芳小史;2、京剧概说:曲调沿革、角色、种类、剧本、新剧;3、京剧历史;4、剧中的梅兰芳;5、评梅兰芳;6、梅兰芳名戏梗概:黛玉葬花、天女散花、嫦娥奔月、游园惊梦、晴雯撕扇、尼姑思凡、御碑亭、佳期拷红、贵妃醉酒、春香闹亭、女起解、玉堂春、武家坡、汾河湾、游龙戏凤、金山寺、红霓关、奇双会、琴挑、木兰从军、宇宙风;7、梅兰芳杂话;8、名曲原本: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天女散花;9、咏梅集。

2、《梅兰芳的苏俄之行》(Performance of Mei Lan-fang in Soviet Russian)(1935年,英文)


梁社乾编写,1935年出版,共43页。扉页中文题名为《梅兰芳访苏京剧》,线装本、有戏单,有梅兰芳便装和剧照13幅。书中有梅兰芳在苏联演出的12出京剧的概况介绍,它们是《汾河湾》、《刺虎》、《打渔杀家》、《宇宙锋》、《虹霓关》、《贵妃醉酒》、《红线盗盒》、《西施》、《麻姑献寿》、《木兰从军》、《思凡》、《坑金兵》。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多次出国访问,曾于1919年、1924年和1956年三次访问日本,1930年访问美国,1935年和1952年两次访问苏联进行演出,获得盛誉。

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研究书籍很多,记实性的著作还有梁社乾(George Kin Leung,1899-?)撰写的《梅兰芳,中国最优秀的演员》(Mei Lan-fang,Foremost Actor of China),192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Commercial Press,Limited)出版,132页。梁社乾撰写的《梅兰芳美国之行及演剧》(Special Plays and Scenes to Be Presented by Mei Lan-fang on His American Tour)1929年在北京出版,116页。作者梁社乾是生于美国的广东人,极其热爱京剧。还曾翻译鲁迅的《阿Q正传》为英文。

3、《著名中国戏剧》(Famous Chinese Plays)(1937年,英文)


由阿灵顿(Lewis Charles Arlington,1859-1942)和艾克敦(Harold Action)编译,1937年由魏智(Henry Vetch,1899-?)出版,北平法文图书馆(The French Bookstore)发行,上海字林西报(North China Daily News)印刷,共470页。扉页的中文题名为《戏剧之精华》。

作者以历史朝代为顺序,选择了部分著名京剧剧本,并译成英文,配图片和照片29幅,即《战宛城》(三国)、《长板坡》(三国)、《击鼓骂曹》(三国)、《奇双会》(明朝)、《妻党同恶报》(明朝)、《金锁记》(明朝)、《庆顶珠》(宋朝)、《九更天》(宋)、《捉放曹》(三国)、《珠廉寨》(唐)《朱砂痣》(宋)、《状元谱》(宋)、《群英会》(三国)、《法门寺》(明)、《汾河湾》(唐)、《蝴蝶梦》(辽国)、《黄鹤楼》(三国)、《虹霓关》(唐)、《一棒雪》(明)、《雪盆缘》(明)、《牧羊圈》(五代)、《尼姑思凡》(明)、《宝莲灯》(宋)、《碧玉簪》(现代)、《打城隍》(现代)、《貉婵》(三国)、《天河配》(明)、《翠屏山》(宋)、《铜纲阵》(宋)、《王华买父》(宋)、《五花洞》(宋)、《御碑亭》(明)、《玉堂春》(明)。

编译者阿灵顿早年来华,在中国水师、海关和邮政司工作,还著有《中国戏剧史》(The Chinese Drama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until Today,1930年),《寻找老北京》(In Search of Old Peking,1935年),此书已由赵晓阳翻译为中文,1999年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中文译名为《古都旧景-65年前外国人眼中的老北京》。

魏智在北京历史文化研究上需要提及的人物,法国人,1920年来华,20年代末任中国图书有限公司(China Booksellers,Ltd.)经理。后来在北京饭店内开办了法文图书馆(The French Bookstore),任总经理和发行人。在此期间,他出版了大量关于北京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的书籍。解放后他以营业为掩护,收集我国情报,提供给美国间谍。1951年北京军管会将其逮捕,判处10年徒刑。1954年提前释放,驱逐出境。

4、《支那剧大观》(1940年,日文)


波多野乾一撰写,昭和十五年(1940年)东京大东出版社出版,共426页,几张小照片。本书以朝代划分,讲述了532个中国戏剧的故事梗概,非常难得。从京剧的创成时代开始,梳理了二百年间,京剧各种行当的几多名伶先后继起、传承门派、艺术特征、擅长剧目的变化,并将这些变化与传人的身世、遭际、时迁事变编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演剧史。时人说这部书既显示出这位日本学者“致力之勤 ,用心之深”,又可以借助此书 “研究我国社会状况,洞悉我历史民族性”(徐朗西序)。

5、《梅兰芳:京剧演员的一生及其时代》(Mei Lan-fan: the Life and Times of a Peking Actor)(1971年,英文)

1959年香港大学(Hong Kong University)出版施高德(Adolphe Clarence Scott,1909-?)撰写的《梅兰芳:一个京剧演员的一生及其时代》,1971年香港大学再次印刷。全书139页,照片12张,插图12张。

本书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研究性专著,共10章:1、中国戏剧简介;2、梅氏家族;3、梅兰芳早期岁月;4、北京,年轻的背景;5、上海;6、声名鹊起的年代;7、香港;8、中国戏剧走向美国;9、战争的阴影;10、战后岁月。

6、《中国戏曲》(Chinese Drama: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Commentary,Criticism,and Plays in English Translation)(1991年,英文)


曼纽·D·鲁布兹(Manuel D. Lopez)编写,1991年由伦敦的The Scarecrow Press,Inc.出版,共525页。是关于研究和介绍中国戏曲的文章和著作的书目索引。

全书共2部分,第一部分有关中国戏曲,第二部分是外国戏曲的比较,有关外国戏曲在中国和中国研究外国戏曲的成果。第一部分共4章:1、背景和发展:一般著作和参考资料、中国戏曲的来源、讲故事和章回小说、杂技、木偶剧、戏剧、节日等、汉朝、唐朝、宋朝、晋朝、元朝、明朝、清朝、关公、古典戏剧、京剧、儿童戏剧、成人戏剧、西式话剧、地区和民间戏剧、秧歌、共产主义-革命的戏剧、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戏剧、1949年的戏剧、文化大革命后的戏剧、戏剧家、国家和戏剧;2、中国戏曲的组成:历史、剧院建筑、舞台、观众、男女演员、导演和评论家、人物、服装、面具化妆和长袖、音乐、舞蹈;3、与其它国家戏曲的比较:一般著作、翻译、澳大利亚、加拿大、伊丽莎白式戏剧、英国、英语戏剧在中国、欧洲、法国、法国戏剧在中国、德国、意大利戏剧在中国、日本、日本戏剧在中国、挪威戏剧在中国、俄罗斯、俄罗斯戏剧在中国、美国、美国戏剧在中国、基督教戏剧、台湾;4、海外华人戏剧:巴达维亚、波士顿、香港、马来西亚、纽约、旧金山、新加坡、多伦多。第二部分共3章:1、戏剧翻译;2、目录和戏剧集;3、单个剧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