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姑娘想要的婚姻是一个知冷暖的人,携手,陪伴,聊天,生子,共度一生。 但,结婚多年以后,大部分的中国式婚姻都有负初衷。 婚姻变成了什么样子?大部分的丈夫忙碌在外,或者赚钱,或者不赚钱,但他们都摆出一个工作狂的样子。大部分的妻子或者工作,或者不工作,不论如何她们承担了家庭大部分的劳动,孩子的大部分的教育。妻子们的时光蹉跎在家庭中,丈夫们的时光蹉跎在家庭之外。 少妇琼琼算是幸运的。婚后她就不用工作,养尊处优。丈夫是个成功的商人。但是每周有好几天不定时不通知的出差是常事,夫妻之间的性生活早就寥寥无几。最后她选择了出轨,这项成本最低,效率最大的人生调解剂。这以后,她的脸上有了光泽,整个人有个活力。 脸上有光泽,人有活力应该是一个人的常态,也是一个美好婚姻可以赋予人的事物。但婚姻中的妻子们很多脸色灰暗,眼神灰暗,整个人像蒙在一层沙雾中找不到方向。 而他们的丈夫呢?丈夫们最兴奋的时候是妻子不在的时候,一回到家里,妻子的灰暗好像马上传染给了丈夫。夜总会里的眼神荡然无存。可以“交公粮”“过家庭日”“回家吃饭”已然成为好丈夫们的标准。能做到这些的丈夫就被社会贴上小红花,如果妻子还不满意,是要被指责为“不懂珍惜”的。 所以就有了“且行且珍惜”这样的事,也所以,在“且行且珍惜”的社会里,女人们放弃了婚姻的初衷。 小蓝今年38岁,她的丈夫从事律师工作。每周只有周末能回家吃晚饭。平时小蓝的生活就是上班,下班接了孩子,晚上和孩子两个人吃饭,帮孩子辅导功课,睡前和丈夫联系一下,对话局限于“我先睡了”,“早点回来。”小蓝回忆,婚后一年内还是很多两人世界相处的时光,爱情的甜蜜还没有消失,有了孩子以后,丈夫的工作就越来越忙,一点点就走到现在这一步。 她觉得这样的日子很茫然,没有不幸福,也没有幸福。她问,这是不是每个女人的必经之路?女人就该这样等着,等到丈夫退休再一起慢慢摇。或者说服自己女人也要爱自己,这种爱就是多花点丈夫的钱,多美容,多社交,多出去看看这个世界,不要把整个心思奉献给家庭孩子丈夫? 小蓝的脑子显然很乱。试问如果结婚前,小蓝的丈夫求婚之时,就说明白未来你在婚姻里会是一个孤独的人,那么小蓝还会说YES吗? 从现代两性学角度,女性对婚姻的渴望比男性强烈,这是因为女性的生物性所决定。进入文明社会以后,一夫一妻婚姻制度的建立是为了保障底层男性也拥有婚恋的权利,这明明对男性有好处的一件事情却因为社会多年来不断灌输女性的“干得好不如嫁得好”“一个女人做了母亲才完整”“最幸福的是和你坐着摇椅一起老”等等变成女性们追逐渴望并且愿意为之牺牲的事情。 当然,一些实惠主义的女性认为,婚姻是一种生殖福利,找一个男性对自己进行亲子投资,给自己精子和以后培养这个精子(此处等同受精卵)成人的钱。有男性的经济投入,女性可以安心抚养子女,双方基因都得到延续,双WIN。 实惠主义女性一向不考虑感情问题。但当感情被忽视,成为奢侈,整个人类的文明也退回到类人猿时代。很明显,现在中国人口十三亿的时候不适用此类法则。 是的,我要讲的是感情。是一个人类生存在文明世界,想要过有质量的生活的基本条件。 小蓝和琼琼都是生活在城市,经济条件不错的女性。她们一个包包几千上万,每年出国旅行,孩子读好的学校。与这种经济情况相配的感情不应该如此贫穷。她们应该拥有和丈夫促膝谈心的权利,拥有对这段婚姻不满意就提出和丈夫沟通,解决的权利,她们应该拥有丈夫下班后的时光,她们应该获得更多倾诉自己感情的出口,和自己的伴侣,而并非别人。 而这一切和女性所有的自爱活动无关。你当然可以做SPA,和小姐妹约会,结伴旅行,学习新的知识,努力工作。我的意思是,一切的女性自爱行为都不应该是对丈夫缺席婚姻的妥协,对平行感情交流受阻的分支发泄。热爱生活和拥有平衡健康的婚姻关系并不矛盾。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听到这样的规劝:“你老公忙,就让他去忙好了,我们女人也有自己的生活,别管他,要有自我。” 自我在这里和婚姻被分裂。那当时投入婚姻的那个自我呢?结婚时以为会有的共同成长陪伴和爱呢? 说到这里,此处应该有男人的反对声,经典代表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电影中汤唯和金主如愿以偿结婚后,却一直过着婚内单身生活,孤独的汤唯给老公打电话,电话里的男人说“又要花钱又要我陪着你,天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情”(大致意思)。 这应该是很多男人的心(JIE)声(KOU)吧。赚钱,不忙可以吗?男人们在金字塔社会要往上攀爬是挺累的,而小蓝和琼琼的包包也确实是这种攀爬的果实。这两个已经在婚姻中享受到婚姻红利的女性却不满足于单纯的现得经济红利,她们觉得感情赔了本,有钱也不高兴。 而即便这样,小蓝和琼琼已经是丈夫缺席婚姻中的幸运者,更不幸的姑娘叫芳芳。 芳芳的丈夫也做生意,只是做啥赔啥。芳芳的收入用来家庭所有开支,包括养育孩子。丈夫非常偶然拿一点点钱回家,已经让芳芳范进中举。即便如此,芳芳的丈夫常年不着家,有时候去了哪里芳芳都不知道。打电话不接,短信不回那更是家常便饭。问芳芳这一切是从何开始的,芳芳也不知道。芳芳只记得身边所有人都告诉她要支持一个男人的事业,男人要放手,要散养,要让他去拼搏,奋斗,要信任,有一天他飞黄腾达,你可以陪他母临天下。 于是在等待母临天下的过程中,芳芳蹉跎了岁月,苍老了容颜,花光了钱,最后等来了小三。 人类是群居动物,丈夫们那么多时间没有和家庭在一起,他们难道真的只是和其他雄猩猩去争夺天下了吗? 这么简单的事情,在功利社会,女人们以丈夫的收入作为攀比主要内容之一的时候被忽略了。 亲爱的姑娘们,如果你们的老公能那么大强度地不断工作,他们早就李嘉诚了。你不妨看看夜晚的夜总会里是谁,桑拿房里是谁,咖啡店里和陌生姑娘手拉手的是谁。他们很多都是一个个在“加班”的老公们。《北京遇到西雅图》里汤唯的老公对汤唯的指责想必肯定也对前妻那么吼过,他如果当时真的在工作,那也不会有后来汤唯的小三抱孩子上位。 电影里的汤唯选择了离婚。因为她美,她有秀波,她有对爱的憧憬以及完成爱的可能。可现实中的琼琼选择了出轨,小蓝选择了思考但思考不出答案,芳芳选择了忍耐,自动调节到大婆模式,因为得到最少的她,付出最多,她的血槽已经被放空了。 而姑娘们,是什么逼迫你们放弃了婚姻的初衷?是在他第一次夜归你就默许的时候,是在身边的人告诉你男人都是这样的,不要影响男人的事业的时候,是在他给你买了包包你就答应他在你生日的时候出差的时候,是在你自我安慰我老公不会在外面干什么,他真的只是忙工作的时候。 姑娘,这一切我知道你也不愿意。但因为结婚了,生育了,你不得不放低姿态。恋爱时候你再女神,他再屌丝,现在都翻篇了。你这么想着,你退一步,他进一步,最后他都可以当着你的面说左手摸右手没意思,身边人哈哈大笑,你也笑。笑完了你心里空空的。 最可怕的是没有人觉得这样不对,没有人。(本文转载自“MISS南”,作者:MISS南,特此感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