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近代银器承载中外友谊

 華登 2014-10-05
中国近代银器承载中外友谊

胡宝芳

图像

  上世纪40年代美国驻华大使高斯获赠的一款中国银器

  中国近代银器一直以来都是收藏界的宠儿。笔者关注老银器多年,发现它之所以受宠,不仅因为贵金属材质,更因为其本身携带着丰富的人文历史信息。
中外友谊的重要载体
  近代以来,中国银器是中外人士社交场合酬和往来中相互赠送的一种礼物。近代中国银器成为承载中外友谊的重要载体。
  清咸丰十年十月(1860年),清朝总管内务府大臣宝鋆接待来访俄国使臣,并向俄国人赠送礼物时,银碟便是众多礼物之一。1864年帮清朝政府镇压太平军的英国军人戈登回国时,在上海的李鸿章赠送给戈登一个银壶作为临别留念。这是中国人向外国人赠送银器的较早记录。此后,中外之间互赠银器的记载不绝于史。
  从现存实物及资料看,以中国人赠送给外国人的银器比较多。送赠人及受赠人的身份不一。有中国官方的银器礼物。有中国士绅赠送给外国政要的银器,如“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初二大美国兵部尚书莅华,寓沪绅商雅集愚园以礼欢迎,谨制银觥,用志纪念” 的银觥;有一些银器是外资企业中的外籍管理人员离开中国时,中国员工赠送的临别礼物,如1930年日本“东棉洋行”已裴先生升迁时,上海、汉口东棉同仁谨赠式玉式金银制“提梁炉”一只。还有一些银器是中国公司向在沪的外国侨民体育活动捐赠的奖品,如1877年上海跑马总会秋季比赛的奖品即为中国招商局众人共同捐赠的一只“银盃”。
  当然,清末民初,中外之间互相赠送银器礼物并非单向的,外国人赠送中国人的银器也有不少。如光绪三十三年十月(1907年),清朝出使日本的二等公使杨枢离职回国时,日本皇帝赐宴并赠其“镌花银器”一件。1913年3月14日,孙中山一行访问日本时,日本神户市长宴请他们,并在宴会上向孙中山赠送“松鹤延年”银瓶一个,该银杯瓶现存上海孙中山纪念馆。1935年,太古公司的轮船“吉安”号在长江运货时触礁,民国政府海军“自强”军舰极力救援,使得太古公司吉安号及时脱险。事后,太古公司专门致函中国政府海军部,感谢海军部军舰救援该公司触礁轮船,并制赠“银盾”一座表达谢意。
中西合璧的制作工艺
  早在19世纪70年代,上海银楼就模仿外国金银器制造技艺了。1877年虹口地区的洋货号就开始“专用西法电气镶镀大小金银器皿首饰及水烟并镀外国食具刀叉盘碗等件”。1878年庆荣银楼在《申报》刊登一份广告。该广告声明:“精制金银时款满汉首饰朝顶束带凤冠霞帔堆垒镶嵌搜挑人物博古酒器奇艳花卉镀金法蓝包金点翠金仿西法镀金镀银玲珑细巧花色一应俱全。”
  有些银器是境外公司设计、制作,拿到上海来请中国公司在银器上刻字。如上海市档案馆馆藏1893年上海开埠50周年纪念章。据相关专家考证,这枚银章其实是中外合作的产品。银章“钢模的刻制和纪念章的制作”均在英国进行。但纪念章上面的底款则是采取竞标方式在上海进行。竞标的结果是,上海本地著名的“长盛洋行”中标。银质纪念章上的“上海工部局敬赠”由“长盛洋行”来制作。长盛洋行是广东人开设在上海的一家西洋首饰店。
  此外还有些银器是在上海的外国人设计,然后请上海的公司制作的。如1921年上海的 “商船总会”捐赠给汉口跑马总会的一只银杯,就是由在上海吴淞领江公司工作的外国人乔杰森上尉设计、上海百老汇路著名的“德祥号”制作的作品;还有些银器是在上海的外国公司设计后交给中国公司制作的,如1910年在长江巡航的英国炮艇赠送给上海高尔伏总会器一只银盘,这只银盘由上海著名的英国百货公司“汇司公司”的装饰部设计,由广东人开设的“联和公司”制作。
  正因为中国近代银器的设计和制作出现中外合作态势,因此从外形上看,一些近代中国银器的器型及纹饰、铭文呈现中西合璧之势。 西式咖啡用具、西餐用具等银器上,往往出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深刻内涵的“梅、兰、竹、菊、龙、凤”等题材的装饰图案、以及中国历史故事等等。如上世纪40年代美国驻华大使高斯曾获赠一款银器。器物是装雪茄烟的方形盒子,盒子的三面用龙纹装饰,正面刻的是中文字“富贵寿考”等,底面铭文为“zeewo”。
    不少近代中国银器、尤其是开放口岸的银器底款呈现中英文合璧之态。如一款1900年前后上海首饰店制作的珐琅彩圈足碗。装饰图案为中国象征喜庆的花鸟图案,碗底的铭文也是英文和中文混合,除了“shanghai ” 等,还有中文“黄球记”三个字。
上海银器获外侨青睐
  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上海银器在国外开设店铺直接销售的历史记载。上海银器主要通过银楼或洋货店、首饰店向上海的外国侨民或来沪旅游的外国人销售。
  最初向外国人销售银器的是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广东人在上海经营的“洋货号”,如“联和”、“鸿昌”、“德祥”、“长盛”等。这些洋货号销售多种物品,金银器只是其中之一。这些洋货号很早就通过“广告”宣传销售其金银商品。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起的《字林西报》等报刊、杂志上,这些洋货号销售金银器皿的英文广告就随处可见。
  到十九世纪末,这些洋货号的金银器皿在上海外侨圈子中已经有一定影响力。约1900年左右,向外国人销售金银器皿的这批洋货号多数演变为“西洋首饰店”或“外国首饰店”,专门针对外国客户或喜欢西式生活的中国人制造、销售西式金银珠宝。此外,江浙人或者本地人在上海经营的一些银楼也开始把外国客户作为重点销售对象予以关注。
  上海银器也确实得到了外国客户的青睐。上海市历史博物馆近年来曾在英国市场征购到的几只外侨在上海搜狐比赛的奖杯,奖杯从1897年代到1901年代,得奖者为1905-1941年在上海工作过的英国兽医记洛。银杯的底部刻有“联和”二字的英文款识。搜狐比赛的组织者和参加者都是上海的外国侨民。他们使用上海著名洋货号——“联和”号的银杯作为搜狐比赛的奖品,某种程度上证明上海洋货号制作销售的银器已经得到上海外侨的认可。
  1917年10月18日《申报》记载,美国飞行家阿脱斯密斯君在沪飞行表演,纪念礼物即由南京路恒孚银楼定制的精致银杯一只,并配以红木雕座。《申报》的这条新闻,是上海银楼银器得到外侨青睐的另一例证。
 
  (作者系上海市历史博物馆研究部副研究馆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