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

 金色的田野 2014-10-05

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

在距海岸40公里,深36米的坎贝湾海底,印度科学家发现了两座古城遗址。两座城市有曼哈顿大小,拥有宏伟的城墙和广场,城中的手工制品已有9500年的历史,比其他古城中的文物都要早5000年。曾经盖棺定论的人类文明发源地开始受到质疑,而人类文明的历史也将被改写。

马耳他的考察工作还没有结束,汉考克就获知了印度发现海底古城的消息。这个惊人的发现,是印度国家海洋技术研究院的地质学家在对印度西北部坎贝湾的海底进行勘测时,偶然所得。

两座海底古城很可能是失落于冰河时代末期的古代文明,也就是大洪水传说中发达的史前文明之一,因此,致力于寻找遗失海底文明的汉考克,立刻拨冗赶往印度。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考察他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他将与大洪水传说相关的城市都列在一个清单上,他要逐一进行考察走访,而清单上的最后一个遗址才是两座海底古城。他认为,在掌握了更多关于史前文明的线索后,再来考察两座古城,认识会更深刻一些,也会使他探索史前文明的进程更顺畅一些。

无功而返的海底遗址搜寻

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在印度,传说中的奎师那的王国——杜瓦尔卡就是被洪水淹没的,因此,它也是汉考克行程的第一处。奎师那是印度教最受人崇敬的诸神之首,为纪念这位神明和他的王国,人们在印度古吉拉特半岛上,修建了散发着浓郁东方气息的杜瓦尔卡城。城中有一座气势恢弘的神庙,供奉着奎师那。据说,在它下面埋藏着几座有3000年历史的古庙。

杜瓦尔卡对印度的朝圣者影响巨大,在汉考克滞留印度期间,他每天都能看到朝圣者为纪念被洪水淹没的城市而升起一面新的旗帜。在与朝圣者交谈时,汉考克还获知,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四面八方涌向这里,并在神圣的海水中沐浴更衣。

虽然朝圣者的行为似乎已经确定了这座古城沉没海底的事实,但汉考克心里依然有疑虑:沉没的古城会不会只是传说中的空中楼阁?

20世纪80年代,有人曾在杜瓦尔卡神庙前的海湾中发现一座城市遗址,认为它就是传说中的古城杜瓦尔卡。一位考古学家推测,该城所处的年代大约是公元前1500年,但却苦于没有确凿的证据。汉考克决定,还是到水下遗址看看最可靠。

得知汉考克的计划后,印度国家海洋研究院的海上考古学家斯里尔·桑德里希和戈尔博士对此表示赞同,他们同意陪同汉考克一同潜到海下。不过,这次下潜收获并不大,除了石锚之外,他们没有发现其他能够证明该处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杜瓦尔卡古城的有力证据。

尤其是,这处遗址非常浅,而且离海岸很近,近期的地震也可能使它沉没。而且,他们发现的石锚也是公元8~14世纪由印度人制造的,这说明,该处遗址很可能就是在8~14世纪沉没的,它并非史前文明遗址。这样的结果,未免使汉考克与其他两位海洋考古学家多少有点失望,但他们依然坚信,人类文明起源的时间一定比想象中的要早。

科学研究证明,古老的印度海岸在历史上也曾不断地遭到洪水侵袭。在大洪水发生之前,这里曾经是一片广袤的土地,但现在的海岸线已向内陆缩进了50公里。在这50公里的海域之下是否隐藏着一个或几个古老文明?或许,在远离海岸的地方,在海洋更深处,隐藏着答案。

谜一样的印度河谷文明

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与印度大洪水的传说有关的除了古城杜瓦尔卡外,还有苦行僧“摩奴”。在印度教中,摩奴是“人类的始祖”。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摩奴跟《圣经》中的诺亚有着惊人相似的经历。洪水来临时,摩奴也建造了一艘大船,把种子放在船上,然后在随水漂泊,最后停留在一座山顶上。摩奴的使命就是在大洪水之后重新点燃文明的火种。

但这个传说有事实依据吗?印度是否真的遭遇过滔天洪水?尤其是后者,汉考克认为,这是应该首先搞清楚的问题。

汉考克来到英格兰北部的杜伦大学,向研究海平面上升情况的专家格伦·米尔恩博士请教。米尔恩利用先进的现代科技,通过电脑向汉考克形象地讲述了几万年来印度海岸的沧桑变化:2.1万年前的印度大陆的西北部,许多现在是海洋的地方那时都是陆地,现在的大陆架当时都暴露在外;而1.35万年前,印度大陆的海岸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来靠近海岸的大片陆地消失了,在印度西海岸附近,仅剩下一个岛屿;随着时间的推移,坎贝湾里的海水越来越多,800年前,坎贝湾已经完全被淹没。

最令汉考克惊讶的是,这些被洪水淹没的地区,与神秘古老的印度河谷文明近在咫尺。印度河谷文明是古代世界最为神秘,影响力最大的文明之一,因第一座古城发现于印度河流域而得名。其文明涵盖整个印度河流域,包括今天的印度和巴基斯坦部分地区,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是其有名的文明中心,土地涵盖面积约有2亿多公顷。

在金字塔建造之时,印度河谷文明已发展到顶峰。但即使最保守的考古学家也认为它的起源时间更为久远。也许在冰河时代末期,在大洪水肆虐印度的时候,这个文明就已建立了第一批小型聚居地。

那么,印度河谷能否为汉考克正在追寻的海底文明提供线索呢?汉考克一边思虑着,一边把手指向米尔恩铺在桌上的地图。他和米尔恩的手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同一个地方: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的卡奇沼泽。他们笑起来,是的,这片辽阔的泥淖大荒地的确是个好去处,因为那里有印度河谷文明时代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城市——多拉维拉。

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米尔恩为汉考克引见了研究印度河谷文明的考古学家毕什博士。据毕什博士介绍:“这个遗址始建于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5000年前,这里出现了一个规模较小的坚固堡垒,后来变成了一座城堡。之后,又发展成一座繁荣的城市。他们有自己的文字,但与埃及的象形文字不同。”毕什博士捧来出土于印度河谷文明的手迹,那是一些怪异的文字符号,他感叹道:“这些像谜一样的手迹,至今无人能解读。”

由于气候变化无常,古代多拉维拉的居民不仅懂得进行城市规划,而且是水利专家。这样发达的文明不会在一夜之间出现,这些知识和技术可能来源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经验积累。但是,如何破解历史深处的谜呢?难道要等到这些奇异的文字被解读的那一天?

正当汉考克困惑不解的时候,他得到一个消息,在喜玛拉雅山的山麓小丘中,有一个更为古老的遗址被发现。那是一个简单的农耕聚居地,距大海数百公里,约建于1.1万年前。其建立年代,与印度西北部发生大洪水的时间刚好一致,这个聚居地很可能就是大洪水幸存者的避难所。

这个发现让汉考克精神一振,他想起,在摩奴的传说中,洪水毁灭了家园,幸存者也逃到山顶继续繁衍生息。这些难道只是一种巧合吗?不,他心里有一个声音隐隐地说。

找到一条消失的河流

几天后,汉考克带领他的考察小组再次来到卡奇沼泽,因为地质学家在这里找到了一条消失的河流——撒拉斯瓦提河。这条河流至关重要,汉考克觉得它对自己的探索能够起到巨大的佐证作用。

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据《吠陀经》记载,印度文明是由史前文明幸存者在大洪水之后重建的,说明《吠陀经》有可能是由亲眼目睹过冰河时代末期情况的人编写的,而这条消失的河流,在《吠陀经》中有明确记载:“带着滚滚波涛,撒拉斯瓦提河奔腾向前。她庄严美丽,致使其他河流相形见绌。纯净的河水自大山流出,一路奔向大海”。这些诗句说明,在冰河时代,这条河正处于奔涌状态。如果这条河流确实存在,那么,把这条河流写入《吠陀经》的人,自然也证明了冰河时代有人类生存。

不过,如今的卡奇沼泽却是世界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方之一,映入汉考克眼帘的,除了荒凉和废墟之外一无所有。汉考克站在清晨的薄雾中,努力想象着那条大河的模样,但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河流滚滚奔流、庄严美丽的样子。

回到科研所后,汉考克与地质学家盖普他博士取得联系,希望博士能够运用遥感技术,向他再现这条河流曾经的辉煌。盖普他欣然允诺。

盖普他对这条起源于喜玛拉雅山脉的河流了解颇深,他一边向汉考克展示虚拟的河流图像,一边指着图像示意他:“看这里,虽然河道已经干涸,但还能辨认出来。我们运用现代卫星技术,描绘出了这条河的行踪。看,它从冰川一直流向大海,和传说中的一模一样。这里,你再看这里,它本来是和印度河是平行的,后来突然转向南方,最后流入了卡奇沼泽。河道宽阔的地方有22公里。”汉考克感叹不已:“难怪《吠陀经》将它描述为当时最大的河流。”

盖普他告诉汉考克,距今一万年前,撒拉斯瓦提河就出现了,直到6000年前才消失。而《吠陀经》描述的无疑是撒拉斯瓦提河全盛时期的情况,因此《吠陀经》至少有一部分是在6000年前完成的,也就是考古学家所说的前哈拉帕时期。

而在古撒拉斯瓦提河的河道上的一个革命性的发现(前哈拉帕时期古城遗址),则把《吠陀经》的历史上溯到印度河谷文明时代。一些印度学者甚至认为,哈拉帕和吠陀其实是同一种文化,哈拉帕文化继承了吠陀文化,处于吠陀文化的末期。后来,随着哈拉帕文化的瓦解,吠陀时代也因此而结束。

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甚至有人把《吠陀经》出现的时间提早到1.1万年前,《吠陀经》中某些诗句所描述的就是冰河时代末期冰川融化的景象,比如:“在此,我要宣扬因陀罗的伟大事迹。他舞动长龙,让大水倾泄而下。洪水咆哮着向前奔腾,整个世界一片洪荒。”

精通《吠陀经》戴维·弗雷里博士解释道:“在《黎俱吠陀》中,因陀罗杀死了住在山脚的巨龙,把洪水释放出来,让水流向大海,这应该是冰河时代末期的传说。当时,巨大的冰川崩裂,整个印度北部地区都流淌着大河。毫无疑问,这个神话就是大洪水的象征。”

但是,即使这些传说可能是发生于1.1万年前的真实历史事件,也只是线索而已。只有在冰河时代末期被洪水淹没的地区找到一个大规模的远古水下遗址,才能说明一切。

声纳探测到冰河时代的古城

在汉考克密密麻麻的清单上,他用笔划下了古城马杜拉这个名字,这也意味着他的下一个目的地就是这里。这里是印度南部泰米尔人的居住区,最靠近冰河时代末期被洪水淹没的地区,当地并且也流传一个关于大洪水的传说。

汉考克在古城最神圣的马杜拉神庙中,与几位泰米尔人聊起了这个传说,他们说,神庙是由大洪水的幸存者修建的。这些幸存者之前所处的社会十分发达。他们还建立了一所伟大的学会——“桑甘”,供人们交流创新。“桑甘”的意思是收集。人们聚集在一起,通过相互交流,共同完成著作。其性质大概类似于今天的会所或者某种协会。

当汉考克向当地研究史前文明的考古学家汉莱聊起同一个话题时,汉莱也认为,当时这里确实有一块很大的土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陆,曾有过最发达的古代文明,由泰米尔人创造。约一万年前,海水泛滥,才把整块土地都淹没了。

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桑甘的洪水传说暗示,一个失落的一万年前的文明遗迹正躺在印度南部的海水之中,等待汉考克去发现。而这片土地沉没的时间,恰好是柏拉图描述的亚特兰蒂斯岛在另一个海洋中沉没的时间。

为什么处处都是巧合?汉考克感到困惑,但更多的却是惊喜。尤其是在他发现在孟加拉湾也有一个关于洪水淹没古城的传说之后,他迫不及待地想要下水考察。

孟加拉湾沿岸散布着几十座非凡的石制建筑,默哈伯利布勒姆的花岗岩神庙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幢具有1300年历史的建筑,根据当地的传说,建造它是为了纪念一座被海水淹没的远古城市。不过,汉考克的水下考察计划并没有进行,印度政府不允许他在这一带海域潜水,因为此处存在安全隐患,渔民撒网的时候,渔网常常会被刮破,他们怀疑是被海底的石柱剐破的,所以尽管海底隐藏着“秘密”,但处于安全的考虑,汉考克的计划遭到禁止。

虽然计划稍有变化,但汉考克仍然收集了许多关于史前文明的资料和有价值的信息。他联系了印度国家海洋技术研究院,开始对坎贝湾发现的两座古城进行详尽的了解。

曾主持坎贝湾勘探的地质学家巴丁那亚南教授接待了汉考克,他告诉汉考克,他们当时在用侧扫声纳扫描海床,结果在水下36米深的地方,发现了这两座规模宏大的城市,都是沿河修建,其中一座大概有8公里长,另一座有9公里。它们正处于冰河时代末期消失的大片陆地的位置。在对样本进行测定后发现,它们属于冰河时代末期的建筑。这两座古城原本位于陆地之上,七八千年前的那场洪水将它们淹没了。

坎贝湾,从海底寻找史前古城“在没有检测前,最初我们认为它们可能是哈拉帕文化早期的遗址,但仔细研究了那里的手工艺品之后,我们认为它们的年代应该更为久远。结果进行碳定年测试后表明,其中一件工艺品所处的年代居然是公元前7500年,比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最古老的物品还要早4500年。”说着话,巴丁那亚南向汉考克展示了打捞出的各种各样的工艺品、小工具。

汉考克发现,那些工艺品有的像勺子,有的正反两面都雕刻了鹿的形象。而有的工艺品非常薄,这说明当时的人已具备很高的打磨技术。之后,巴丁那亚南又向汉考克展示了人颚骨和脊椎骨化石。

当巴丁那亚南示意汉考克看一块石板时,突然显现出格外的激动。石板上面有一些突起的记号,巴丁那亚南认为,那就是古人使用的文字。“果真如此的话,它会把文字出现的时间提早到冰河时代末期。”巴丁那亚南充满感情地低声说。

无疑,这的确是一个影响世界的重大发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